陶瓷印古今之变|陶瓷|篆刻|印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古陶瓷印形制及印面

现场展出瓷印形制及印面

现场展出陶印形制

  近日,由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主持,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篆刻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的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瓷印辉光——中国陶瓷印创作生态研究展”及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唐山博物馆举办。展览包括108位艺术家的200余件陶瓷印印章原作及印蜕作品以及对陶瓷印的历史和发展脉络的文献梳理。

  认识陶瓷印

  “陶瓷印”是“陶印”和“瓷印”的统称,其制作分为制坯(钮)、素烧、刻篆、上釉、烧制成印等流程。陶印以泥刻就印章后火范而成,瓷印为瓷质印章,约始于唐宋,多见于宋元。

  陶器的出现,成为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先民大量使用陶器,并在陶器上刻画、制作图案。其中用于陶器上复制压抑纹样和字符的陶印模,与印章的初始形态有一定的相似性,并被认为是古玺的起源。可以说,陶瓷印艺术古已有之,至今已发现较早的“陶印”是商代陶印模和陶器印迹,浙江钱山漾遗址、杭州老和山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都曾出土有陶印模。其中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十”字契刻原始文字陶模,被认为是古代玺印滥觞期的代表作。不过随着文人雅士对石印材质的开发利用,陶瓷印在篆刻历史舞台上被渐渐淡化。当代以来,基于现代化的技术支持,以及艺术家群体对新媒介的认可和对新语言的探索,陶瓷印的创作已成为篆刻界的一种艺术现象,且大有蔚然成风的气势。

  陶瓷印不只是材质之变

  今日时代,物流产业化、信息智能化,不论是瓷业发达地区,还是普通爱好者,瓷印制作都成为十分方便的一件事。丰富的陶泥、瓷泥、釉料,以及不同的创作工具和烧制方式,为陶瓷印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因此,当代陶瓷印人如雨后春笋,更多的学者、艺术家参与到关于陶瓷印的艺术活动中,促进了当代陶瓷印艺术的发展。

  关于此次陶瓷展的创作尝试及成果展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长魏广君表示:“今天的陶瓷印就创作而言,将在石头上运用的刀法与字法原封不动地挪移到软质的陶土之上是不够的。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环境所诱发的情绪应该有所不同,精神焕发出的新款样式会使我们内心感动。另外,在陶瓷印相对软性的材料上的刻制对以刀为笔的创作者而言更便于抒发情感。在陶泥上创作时应该留存即时的、随性的划痕,而无须用自己惯常的印面语言。受材质硬度的不同影响,石质印刻在用刀的适情上是有所规矩的,但是在陶土上这种规定性就会削弱很多。另外,在石面上刻制巨型印作,费时费力费工,有时还未必能达到满意的印面效果,所以陶瓷印篆刻可多做些巨型印,刻画便宜并有烧制后的意外效果。大体格的印也适合现在的展览形式,作为作品的印面,其扩张力会有很大增长,这不仅是指单纯的所谓视觉冲击力,也能将作者的能力充分体现出来,从而使陶瓷印的魅力增加。”

  篆刻史上的新探索

  当代陶瓷印以其独具魅力的创作状态与审美特点开启了篆刻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且陶瓷印时代,必然与铜章、石章一样在篆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博士生导师王镛说:“此次展览会被写在篆刻艺术史上。像我们看到的一些古代的印章,都是很难对付的铜、玉这一类的材料,因此它很难能够广泛普及开来。陶瓷印在我们的篆刻史上是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引起了一次革命性的发展,就是明代发现了石头的材料,这个砖瓦石比较软,非常容易刻,因此才带来了几百年的文人篆刻的蓬勃发展。陶瓷印也是一次从材料上的解放,新材料提供的一种创作便利,可以流畅地表现出更丰富的篆刻艺术形式。”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篆刻研究所所长曾翔认为,陶瓷印是在传统印章艺术上的一种创新和探索,陶瓷印已突破印章的实用性,带来了更多的欣赏价值,陶瓷印在创作和艺术语言以及工具和材质等方面的选择都是多样性的。

  当代陶瓷印创作的可贵之处在于传承了中国陶瓷的精神,发展出了篆刻艺术在新时期的活力和表达方式,同时对篆刻家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素养要求,此外,陶瓷印扩展了篆刻艺术的维度,使印章的创作有了更多的艺术创造可能。而这种新材料的重拾与重构,以及由此生发的新的思考和学术探索,才是此次展览最大的价值所在。

(0)

相关推荐

  • 王镛、陈国斌、沃兴华等大咖这样评论陶瓷印

    陶瓷印属于篆刻吗? 和传统的秦汉印.流派印比对,有何区别? 学习陶瓷印能提高自己原有的篆刻水平吗? 关于陶瓷印的林林总总, 看看大咖们怎么说: 王 镛 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教授.博士生导 ...

  • 陶瓷印丨篆刻新宠。

    [陶瓷印] 篆刻新宠 ▼ 陶瓷印 陶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人类从蛮荒时代开始陶器就一直伴随而至,陶器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中华文化和美的载体,陶瓷器成为实用性艺术性并重的美学体. 随着篆刻艺 ...

  • 篆刻“陶瓷印”问答

    篆刻“陶瓷印”问答

  • 汇集多位篆刻界大咖!首届广东印陶薪火——陶瓷印篆刻名家邀请展顺德开展

    9月14日,首届广东印陶薪火--陶瓷印篆刻名家邀请展在顺德勒流黄连画家艺术村开展.展览展出全国各地陶瓷篆刻艺术家作品,其中不乏王镛.曾翔.蔡大礼.魏广君.王东声.曾三凯等中国当代陶瓷印艺术领军人物作品 ...

  • 王东声陶瓷印欣赏

    东声君寄来<中国陶瓷印·王东声>,印刷精美,一股股清气.逸气扑面而来,细细品味,运刀戛戛,神采爽朗,意味隽永.陶瓷印容易刻就,不易精微.质朴,难于自由掌控,许多时候可能是未可知的.未可预见 ...

  • 郑小平印。#篆刻印章 #篆刻艺术 #手工制作 #传统文化 #热门热门

    郑小平印。#篆刻印章 #篆刻艺术 #手工制作 #传统文化 #热门热门

  • 2019如如室陶瓷印专辑(一)

    己亥孟夏,我做了今年第一批陶印,择其部分汇编成辑而记之. [尚意先朝多乐事] 6×7.5cm 曾以石刻此,然未能及本意.遂借陶泥之性刻之,修正了石印之不足,兼具陶印之趣,再去上石想必可观. [昆刀截玉 ...

  • 如如室陶瓷印专辑(二)

    玩泥巴,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永远都记得姥姥家门口的胡同里,每天都聚集着我们这么一群玩泥巴的小孩儿.只是那时,绝不会想到长大后的我依然还喜欢玩泥巴,并且可以以大人的方式去玩耍.如今,姥姥已不在,也没 ...

  • 如如室陶瓷印专辑(三)

           作 者 刘    静       别署如如室主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书协会员       山东青年书协当代陶 瓷印艺术创作中心委员 枣庄市书协篆刻委员会委 ...

  • 如如室陶瓷印专辑(四)

    南/山/陶/工/坊 秋至 暑热毕消 日上三竿 约上好友南山刻陶 风定小轩无落叶 青虫相对吐秋丝 虽无茂林修竹 但有翠竹三竿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却有秋虫切切之声 耳闻虫语 刀走泥台 尽情抒怀 --如如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