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体语与形象思维
本文作者:刘中天
编 辑:李英松
诗体语与形象思维
诗的语言,往往不同一般的语言和行文,难以语法、逻辑来衡量。比如说“歌声甜亮”声音只能听,怎么能吃和看呢?但是以'甜’和'亮’来形容歌声,感染力更强,不仅使读者有了听觉而且有了味觉和视觉的艺术享受,这正是诗的语言,称为'诗体语’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以一般语法来衡量,这里的'闹’和'绿’是不通的但在诗中则正是画龙点睛之笔,使这两句诗成为千古绝唱。如果用'春意好’、'春意浓’、春意美,那都是死的、静止的,'春意闹’化无形为有形则生意盎然。'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于动词,给春以生命把春写活了。点活了全句,可谓之'诗眼’。在诗体语中,'望梅’可以'止渴’、'秀色’居然'可餐’。诗体语离不开想象、形象和对事物显得体会。写诗要注意用诗体语,否则尽管符合格律,但缺乏诗味。诗是形象思维的艺术,作者为了创造意境的需要,必须创造性地用辞,籍以激发读者的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更高的享受。要运用诗体语就必须着意诗的修辞。诗的修辞手法很多,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拟人 :把物体人格化,让没有思想感情的东西具有思想感情。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实菊花懂得什么'我花开后百花杀’?此为拟人化。这是黄巢在写自己,托物言志。京试落榜,他要造反,改变现实,带领兵马占领长安,推翻唐王朝。此诗形象地吐露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形象生动。感染力强。
2、夸张 : 艺术夸张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目的在为加强感染力,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瀑布形象雄伟瑰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白居易《长恨歌》:“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对杨贵妃的美貌、娇媚,作了夸张的形容,后句反村。毛泽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把最艰险困难的长征,看成'只等闲’,抒发了革命者的英雄气概,使人振奋。
3、倒装 : 倒装可增强语势跌宕,使诗句更富有韵味;同时为了平仄、押韵或对仗的需要,也可以颠倒词序。倒装有倒字、倒词、倒句。'徒劳望牛斗’,本当是'斗牛’而颠倒为'牛斗’,此为倒字;'明月松间照’本当是'明月照于松间’省去了介词'于’,'照松间’颠倒为'松间照’,此为倒词;'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先说苏武从凶奴回来时的情况,后又补说苏武当年去匈奴时的情况,此为倒句。上述三例均有押韵的需要,同时也加强了语气和感染力。
4借代 :人和物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来,而用另一个与本体有联系的事物来代替,以达到'诗贵含蓄’的效益,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借代。杜甫《赠韦左烝》:'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以'纨绔’借代贵族子弟,以'儒冠’借代读书人,这样显得更文雅、含蓄。
5反问 : 龚自珍《己亥杂诗》:“不论盐鉄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三升国税,农民却要出一斗,七升中饱私囊,所以不如屠牛做生意,谁还愿意种田呢?反问能增强语气,更有力量,加深读者印象。
6反写 :樊增祥《中秋无月》:“恒古清光上九州,只因烟雾锁琼楼。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此诗写于1905年,正当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之时作者借中秋节无月,抒发了山河破碎,不堪入目的感慨。本来中秋无月是令人伤感的但作者说无月更好免得看到九州的破碎山河。这种以反为正的修辞手法,寓意更加深刻,发人深思,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