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在城关镇的五年(二)
第二节 遭遇尴尬事
在乡镇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乡镇工作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乡镇并不是最基层,乡镇下面还有管区,管区下面还有村居,应当说,村居才是最基层。
不过,在乡镇党政办,每天没完没了的写材料,一点儿也不轻松。
刚开始,领导安排我写一些信息和通讯报道等“豆腐块”之类的小材料。可不要小看了这些“豆腐块”,写信息和通讯报道是有讲究的。就拿信息来说吧,我们上报信息主要报给“两办”信息科,这个渠道主要供县级领导了解各个乡镇的工作动态,上级的决策部署在下面落实的情况,以及乡镇基层工作开展情况。
我初来乍到,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记得当时上报了一篇问题型信息《104国道与某学校交叉路口车祸频仍,需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我当时亲眼目睹了这个路口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了两起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由于这个路口太小,尚未安装红绿灯,但来往的大货车较多,加之离学校近,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县委信息科的同志采用后,引起了县级领导的重视,立即安排有关部门进行了整改。看到自己采写的信息上报后,不仅被采用,而且解决了一大问题,很有成就感的,但自己不知道的是,也是因为这篇信息而引起了有关部门的不满。虽然领导没说什么,但我感觉到再写此类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除了信息和通讯报道材料外,起草文件更要慎重。我在起草文件时就遭遇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有一次,领导让我起草镇年终总结表彰决定,以镇党委、政府文件的形式下发,正文内容、格式都没问题,但问题恰恰出现在文后附的名单上,有一个叫胡月生的先进个人,拿着文件找来了,说:“我叫胡月生,为什么文件给我改成胡胜了呢?”于是,我就追根溯源,查出问题了,原来,那时候报材料都是手写的,由于村文书写的字迹潦草,打字员把“月生”两个字误打印成“胜”字了。
这就是乡镇一篇材料的出笼过程,你可以感觉一下,这一篇材料凝聚了一个小科员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呀!难怪很多机关部门“搞”材料的人都不够用呢?从这儿你也可以“管中窥豹”了。
写材料虽然苦点、累点,但我是乐在其中的。天天坐在办公室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不就是费点脑子吗?这算什么吃苦?我的很多“发小”现在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和他们比,舒服多了。我坐在办公室里写字的时候,他们可能正在烈日下锄地,或者顶着烈日在工地上搬砖。和在烈日下搬砖相比,坐在办公室里写字要轻松多少倍?我对现在的工作很知足。
我初进乡镇机关,对乡镇机关的事什么都不懂,特别是对机关等级观念没有一点意识。办公室主任就含蓄的给我讲了一个笑话,说从前有个教师刚刚改行从事机关工作,办公室主任便安排人领着他到站所转转熟悉一下情况。那人在介绍农技站、组织办、计生办等部门负责人的时候,恰巧这几个部门负责人也是教师转行的,便给他介绍这位是李老师,那位是张老师……于是他记住了,逢人便称呼老师。但有一次对一位镇领导也这样称呼,恰恰这位领导官本位意识比较浓,很介意别人对自己的称呼,对这位刚改行的教师就有了不好的看法。这位老兄姓尚,被人戏称为“书呆子”,后来干脆称其为“尚大学”。别人都觉得好笑,但我一点也笑不出来,我感觉这是老主任善意提醒,为了避免犯那位老兄同样的低级失误。
我初进乡镇,尽管处处小心翼翼,还是遇到尴尬事。
有一天,我刚买的自行车在镇政府大院被盗了,那可是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我心疼死了。关键是以后下村采访、上下班没有代步工具了。于是我便到传达室问问看大门的老大爷留意到谁骑走了没有。但就是这一问,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恰巧是老曾值班,我问:“曾大爷,你看到谁骑走我的自行车了没?”老曾说:“没有。”我便回办公室了。谁知,第二天,另外一个看大门的付大爷气哼哼的到办公室来找我了,劈头盖脸就质问我:“小李,你凭什么赖我偷走了你的自行车?!还让我包赔你的损失?”他这句话问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说:“我什么时候说过你偷了我的自行车?”我也真是够倒霉的,丢失了一辆自行车不说,还白白挨了传达室老头的一顿训。事后,我了解到这两个门卫之间有矛盾,是曾老头想利用这个事打压一下付老头,故意制造我和付老头之间的矛盾。
真是机关处处是“陷阱”,一不小心就“踩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