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慢性湿疹方,良药不苦且好吃,只需3样食物,简单方便,效果可靠,其原理却不甚清楚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治慢性湿疹方,良药不苦且好吃,
只需3样食物,简单方便,效果可靠
其原理却不甚清楚
作者 / 袁惠民 张连同主编
编辑 / 林凤 ⊙ 校对 / 许红
湿疹为西医病名,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约占皮肤门诊量的15%~30%,可发于任何年龄,具有渗出性、多形性、对称分布、瘙痒剧烈、反复发作的特点,急性期呈丘疱疹、糜烂为主,慢性期呈皮损肥厚、苔藓化为主。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中医“浸淫疮”“血风疮”“湿癣”“旋耳疮”“脐疮”等范畴,依据皮损特征、发病部位不同而命名不同。目前西医对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和系统性疾病及遗传性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有关,也可与外界物理、化学性刺激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由于先天禀赋不耐继而后天失养所致。或脾虚湿盛,浸淫肌肤;或外感风湿热邪,蕴结腠理;或饮食不节,过食鱼腥海味,五辛动风;或湿毒日久伤阴耗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
湿疹的诱发与风寒湿邪密切相关。风性善行而数变,袭入肌肤,“风盛则痒”,故见瘙痒剧烈,疹发不定,如虫虱之游行于肌表。“风为百病之长”,长,首也,余六淫之邪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而风寒最常相互兼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云:“所谓风寒、风温、风湿、寒湿、湿温,五者为并。风湿寒、风湿温,二者为合。”指出风寒常同类相合而致人发病。临床发现,湿疹患者常因不慎受凉而复发,湿疹的好发季节也为多风而乍暖还寒的春季、多雨湿重的长夏。湿性重浊黏滞,浸淫肌肤,故黄水频流,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本文由国学髓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在古文献记载中,湿疹病因与风、湿邪相关早有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瘑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认为本病由风湿邪侵犯肌腠、搏于血气而生。清代名医俞根初亦言:“血风疮,状如丹毒痛且痒,此由风湿血燥成。”临床上亦发现,湿邪偏盛的体质易发湿疹。(以上内容摘自:《吴承艳治疗湿疹经验》,陈相宜 吴承艳,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 第693-695页)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国学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