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实力远胜曹操,为何会在官渡惨败?
袁绍发动官渡之战是曹操消灭了吕布和袁术之后,无后顾之忧的曹军直接应战,取胜的几率也就很高,可以全力以赴。但其率领的七十万大军却被七万曹军阻击在官渡一个地方,每天的作战财力消耗都远远大于对方,如果不取胜,对于以后的作战非常不利。
另外,乌巢粮库防守交给淳于琼防守,最后的大败招。按《三国志》,淳于琼是天明看到曹操兵少(估计认出曹操),又远远看到援军的旗帜后出击的。问题是曹操看到了袁军旗帜后决定最后赌一把(狗急跳墙),结果短短的一刻钟里淳于琼挂了(乐进部曲斩杀),乌巢在援军眼皮底下被烧。问题淳于琼作为一个主将怎么会这么轻易挂了,绝对的莫名其妙。
乌巢肯定是屯粮地,屯粮地要求便是不能在一线,又不能离一线太远,乌巢位置很好!收纳后方运来的粮,调拨前线几日所需。乌巢必然需要亲信驻守,非淳于琼莫属。他不是没本事,而是乌巢远离前线,又是机密腹地无战事,松懈是在所难免的。被曹操捅了一下,四处纵火,面对骑兵的掩杀,很难狙击防守。
袁绍分兵或许还真能赢,只要老营不失,主力部队与曹操主力对峙。分出去一波,曹操未必敢分兵去打,因为曹操兵少。而且就算曹操先后打赢几波,只怕他的损失已经先让他自己坚持不住了,毕竟曹操本钱不够。就像秦始皇灭赵国之前,先后打了好几场败仗,但也把赵国消耗得不剩啥,最后还是把赵国灭了。
袁绍手下大多数豪族代表出任谋臣,随便牵出来一个都很有能力(此言不虚),但聚在一起就会吵架,利益,观念,性格,还有刚平定河北的锐气,肯定会炸锅。袁绍其实并没有独断,而是听取了众谋臣的意见,他性格犹豫,根本做不出正确决断。田丰沮授二人算是脑子清醒的,算是袁绍知其忠而不能用吧,毕竟世家大族子弟性格缺陷确实致命,而且他的身份比较复杂(袁逢私生子过继给袁成瞬间名正言顺),导致他的性格比袁术后期一味跋扈更加复杂。
袁绍活着的时候手下的谋臣也在互搞啊,曹操那边后来还是主战的声音大。袁家倚重士族就不得不做出妥协,想真正打成钢板一片难,但袁绍还是有足够的魄力暂时压住不同的声音的,曹操手底下有着嫡系力量。曹操文官系统(颍川派)武将系统(诸曹夏侯),基本上官渡之战之前曹操(一把手)和荀彧(二把手)把持两个系统说一不二的。许攸叛逃是因为许攸家里有人犯法,被留守大本营的审配抓了,许攸大怒投奔了曹操(会攸家犯法,审配收系之,攸怒,遂奔操)。
袁绍处河北党争厉害,张郃投降是因为张郃计谋不被用,被郭图陷害的。如果碰到点困难就投降了,能当大将?很多情况下有非常多的利益纠葛。袁绍是大才,官渡之后也是因为死了,所以导致河北很快土崩瓦解,而且袁家当年除了袁术和袁绍。都被董卓灭门了,没有真正的兄弟,族人帮衬。
袁绍的谋士分为两派内斗,都出过好主意,也都有为私斗而起的坏主意,袁绍无从分辨,以至失败。所以曹操绝不允许谋士插手立嗣以引起内斗,不惜杀了杨修。袁绍失败的原因是太自信,了不起,不把对手当回事,其实两军相差是有,并不到可碾杀对手,许都空虚,因儿子生病,不是自大不会浪费机会,沮授、田丰、许攸稳重,或冒险奇袭计划都不用,只有自信妄大的后果,粮草烧了,还以为能攻破对方大营。袁绍志负,志向很高,败在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