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超凡脱俗,而是和光同尘
古人说:“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我们总是想着自己能够出类拔萃,远远地把众人抛在身后。然而,高处不胜寒,如果自己太过于突出,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做人着实是不容易的。
你若不如众人,众人便会嘲笑你,欺凌你;你若超出众人,众人又会嫉妒你,攻击你;你若庸庸碌碌,自己又不甘心。
能够优秀而不成为众矢之的,便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大白若辱,是一份智慧
每个人的修行,都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为了炫耀,为了让别人高看一眼。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就是说:古之学者,钻研学问,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开阔自己的眼界;今之学者则不然,想的却是在人前炫耀,令别人能够高看一眼。
如果目的不够单纯,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夸赞而努力,那么,学问就难以达到精深的地步。
真正的修行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不会因为别人的赞誉和批判而影响他们的内在心境。
越是品行高洁的人,看起来似乎是有瑕疵的。
为何呢?
其实这是一份智慧。他们深知“行高于人”的危险,所以宁可令自己的身上有瑕疵,来保全自己。
秦始皇灭楚之时,问手下将军,灭楚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说二十万就够了,而王翦认为需要六十万才可以灭楚。
秦始皇认为王翦老了,少了魄力。
于是派李信率兵二十万灭楚,结果李信大败。
秦始皇这才启用了王翦,让王翦率兵六十万灭楚。
王翦虽然答应了,但是向秦始皇又是要良田,又是要美宅。手下不解,问道:“将军您道德品质高尚,为何现在如此贪婪呢?”
王翦回答道:“如今我手握几乎全国的兵力,如果大王对我心存怀疑,那么我将大祸临头了。我如此自毁名誉,令大王知道我没有远大的志向,便可以安全了。”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廉洁的好名声,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却不知,廉洁的名声,有时候也会伤害到自己。
在恰当的时机,能够自污,是一种大智慧。
廉而不刿,是一份宽厚
廉洁的人,不能因为自己廉洁,而以高标准去要求别人。
《道德经》中说:“廉而不刿。”
廉洁,却不会“割伤”别人,是一份对别人的厚重,也是保自己安全。
“在乌鸦的世界里,白天鹅便是一种罪。”
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自身清廉,便已经令众人嫉妒憎恨,倘若还要去批判别人的过错,那么,便是用自己的白,来反衬别人的黑。
这种做法,势必会增加别人对自己的怨恨。
人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
即使想要改变对方,也要谨慎而顺应人性的规律,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试图改变。
操之过急,违背人性的规律,不仅会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最终也会伤害到自己。
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随波逐流的“洒脱”,也不是“行高于人”的傲然独立,而是取向于钱,“外圆内方”。
既可以保持自己心中的操守,又可以“和光同尘”。
能够使自己的光芒柔和下来,不那么刺眼,但是心中依旧光芒万丈;令自己与尘世“相同”,不格格不入,但是心中依然严格恪守自己的底线。
如此,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