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保--古建筑(59)
本篇目录:
*******************************************
392 198.观音寺
明 四川省新津县
393 199.德阳文庙
清 四川省德阳市
394 200.棒托寺
明、清 四川省壤塘县
395 201.罨画池
清 四川省崇州市
*******************************************
198.观音寺
新津观音寺坐落在县城南约7.5公里的永商镇宝桥村境内,面临邛水,背负群山,苍松翠柏,清水环绕,山如九峰拱卫,状如莲花,故有“莲华接翠”之称。该寺以惊世绝伦的明代壁画著称。
观音寺现存仿明牌坊、山门、弥勒殿、张商英故里纪念碑以及接引、毗卢、观音诸殿。寺内保存完好的明代绘制的佛教十二圆觉壁画,人物造型线条流畅,比例匀称,丰满细腻,神态端庄,堪与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乐宫壁画媲美。其中的清静慧菩萨最为精致,菩萨身披薄如蝉翼的轻纱,透过轻纱可见肌肤的丰润和衣饰的优美,专家称她是比达·芬奇的杰作早36年的“东方蒙娜丽莎”。
1988年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入选观音寺壁画4幅。观音殿内明代塑像完成于明成化十八年,造型生动准确,呼之欲出。其中尤以大型壁塑“飘海观音”最为精美,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东方维纳斯”。
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观音寺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199.德阳文庙
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后存建筑为清代道光年间的格局。德阳文庙占地面积20800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处。德阳文庙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庙,素有“德阳文庙甲西川”之称。
德阳文庙占地面积20800平方米,有古建筑20余处。文庙坐北朝南,三进四合院中轴对称布局,建筑布局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排列,由南向北中轴线依次为:万仞宫墙(照壁)、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大成门)、礼乐亭、大成殿、启圣殿。两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东西庑、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等。庙前为文庙广场,庙北有后花园。
万仞宫墙(照壁)长30米,高11.64米,比北京孔庙照壁高大,属国内陆县文庙中最高大的万仞宫墙。棂星门为八柱五间五楼冲天柱式石牌坊,造型别致,雕刻精美,是南方文庙石刻棂星门中的精品。泮池中置三座单跨石拱桥,桥为梯步拱面形,中间桥跨度为14.9米,左右两边桥跨度为13.8米,为其他孔庙所少见。“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坊为砖式重檐枋,具有南方建筑风格,这与国内陆县文庙中普通的木坊比较,独具地方特色。文庙后花园保存完好,这在文庙中极为罕见。
棂星门
泮池、泮桥、
戟门(大成门)二侧礼乐亭、面向大成殿。
戟门背对大成殿
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认为:“德阳文庙规模大,保存完整,特点非常突出,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德阳文庙的建筑在全国文庙中占有重要地位。四个礼乐亭位于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中轴线两侧,排列在一条线上,内侧两座为双檐六角亭,外侧两座为双檐四方六角亭,造型各异,别具一格,在全国文庙中独一无二。
四个礼乐亭位于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中轴线两侧
德阳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坐落在文庙中院,整个建筑雄伟、庄严、华丽,是文庙庭院中建筑最高、体量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建筑,它建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33.97米,进深四间14.78米,通高21米,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面系黄色琉璃瓦覆盖,正脊饰以飞龙,中间置宝顶。殿内有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和祭孔祭器、礼器、乐器陈列,有烛台、爵、镫、笾、簋、豆、硎等祭器、礼器,牛、羊、豕三牲俎,以及祭孔时演奏中和韶乐的编钟、搏钟、编磬、特磬、琴、瑟、箫、笛、埙、鼓、祝(起乐之器)、敌(终乐之器)等乐器及指挥乐舞场面的麾、节等。殿前有宽阔的拜台,可观赏场面盛大、古朴典雅的仿古祭孔乐舞。清代以来,大型祭孔活动,每年两次,时间为每年仲春上旬丁日和仲秋上旬丁日。1990年以后,德阳文庙按照清代格局和礼制恢复了祭孔乐舞表演。
启圣殿
启圣殿
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德阳文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棒托寺
棒托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壤塘县茸木达乡,距县城32公里。始建于元代,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寺院。现存文物包括喇嘛塔与石刻藏经两部分。
棒托寺藏语意为“草坝上的寺庙”,顾名思义寺庙周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古刹经幡猎猎,香客络绎不绝。寺庙背靠瞻巴拉山,面对象山和大渡河支流则曲河。眺望象山伸出长鼻畅饮则曲渡河水,把河流弯曲成“U”字形,妙不可言。瞻巴拉山像一尊神佛塑像巍然屹立,著名的佛教密宗修行圣地密咒修行洞、仙人洞、格萨尔修行洞、喜瓦拉传承修行洞,吉祥八宝物、转王七宝分布其中。传说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一位圣人跋山涉水来到这里修行成佛。
寺院总占地1.023公顷,建筑面积1538平方米。该寺共有喇嘛塔32座,分别为明、清、民国时期陆续修建,分布在寺院中部长465米、宽25米的范围内,在历史上与西藏的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并称全国西藏3大塔群。塔均为堵波式正方形塔基,瓶肚形塔身,十三轮塔刹。塔身内空,塔内供有千手千眼佛、释伽佛、无量寿佛、莲花生、佛母、绿度母等塑像及大量精美壁画。
其中降妖塔建于1427年,塔基边长9.25米,塔体通高32米,内存部分明代佛像和壁画,是塔群中历史最悠久的喇嘛塔。石刻藏文大藏经刻于明清时期,分《甘珠儿》和《丹珠儿》2部,用50余万片石双面刻成,依照经文顺序堆放,占地620平方米,高11米。
是西藏最完整的石刻藏经,也是全国数量最多的石刻藏经堆,在西藏信教群众中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棒托寺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1.罨画池
罨画池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处园林,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唐代,从蜀州城西北向东南穿行的河流是州圃后园与民居的界河,高适诗中可见沿河植柳。五代时采土筑城,城内形成西湖与东湖。北宋赵抃受邀来游时,东湖已名为罨画池。加之后来苏轼的孙子苏符任职蜀州时的增建以及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明代,官方在罨画池内增建以纪念陆游、赵抃两人为主题的赵陆公祠,罨画池因而逐渐演变成为现今的公共性纪念园林。
崇州文庙建于明代,明末毁于战乱,清顺治十六年开始重建。殿宇巍峨,雄冠西川,中轴线上有万世师表牌坊、外泮池、万仞宫墙、棂星门、内泮池、戟门、大成殿、启圣殿、尊经阁、敬一亭,两侧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坊,圣域、贤关门,金声、玉振亭,乡贤祠、名宦祠,衣冠所、礼器所,东庑、西庑,钟楼、鼓楼等建筑。
2001年由国务院核准崇州文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州市古称蜀州,距成都25公里。北宋末年为蜀国公赵构潜藩,赵构即位宋高宗后,按惯例升蜀州为崇庆军,又升为崇庆府。元至元二十年撤府为州,沿用至清末,民国时期撤为崇庆县,1994年撤县建市,易名崇州。罨画池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此为官而闻名。陆游祠为川西四合院书院式祠堂,祠内有梅园、梅阁、花径、放翁堂、风月轩等建筑。放翁堂内有陆游像,气宇轩昂。祠内陈列有陆游的诗、画及《怀成都十韵》、《游近村》等草书手迹石刻。
梅聲千代
罨画池水面呈椭圆形,面积约10亩,被誉为蜀州胜景,以广植梅花著称。唐代裴迪与流寓成都的杜甫曾来此赏梅,相互和诗,杜甫在此留下了被誉为“古今咏梅第一”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杨升庵丹铅总录解释为杂彩色画也。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公园占地近60亩,池面10.6亩。池周楼桥亭阁古朴典雅,山石墙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千姿百态,盆景艺术享誉川西。罨画池与另两座国保单位陆游祠、崇州文庙毗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
风月轩
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