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开幕&颁奖仪式:一场国家级展览的最终答卷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作品进京作品展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2019-12-20 - 2020-01-14

展览机构:中国美术馆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

2019年12月20日一大早,开幕前一个半小时,中国美术馆门口排起的两条长队已经甩出两个弯,美术馆在闭馆4天之后终于重新迎客。五年一届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进京作品展”,历经近两年的筹备,终于在浩浩荡荡的人群簇拥之中迎来最重要的一场开幕。

从数万件作品中经过初评与复评,到11个城市,13个展区4469件作品的展出,再到573件进京作品、百余件获奖提名作品,以及最终的9件金奖,14件银奖、14件铜奖……最终获奖者可谓是万里挑一选出来的作品。

展览共展出573件作品,囊括了13个展区共22个门类的精彩之作,可谓9月至10月13个展区的浓缩精华版展览,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塑造了消防员、浇筑工、都市青年、快递小哥等当下社会的形象,呈现了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主题涉及农村电商、乡镇企业、高铁网线、集装箱吊装等场景,以宽广的镜头截取了当代中国那些发展速度最快的标志性图像。

中国画作品既注重形象的真实塑造,也注重对传统笔墨、民族色彩的发掘与承传,许多作品给人的耳目一新,显现了美术家如何立足于现实感受而对传统笔墨进行当代视觉经验的创新性发展。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架上艺术,已在新时代人文精神的捕捉中彰显出中国文化对外来美术展开的创造性转化。从具象写实,到抽象表现,再至观念象征等,中国油画、版画、水彩和雕塑等所呈现的创作理念,既与世界艺术发展相交织,也在这种交织互鉴中呈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与当代文化思想对外来架上艺术的重建和发展。中国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的创造性转化,是对外来美术进行跨文化承传创造的绝佳范例,是人类共同体在美术文化上的集中体现。

导览嘉宾: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

中国画金奖获奖作品《使命》,艺术创作中对于消防队员形象的表现其实是当下很重要的题材,这件作品并没有直接表达消防队员救灾现场的状态,而是表达了消防员刚出火场的艰苦场景,人物形象较为生动,消防员沾满灰尘带有擦伤的脸上,疲惫中透露出沉着、坚毅与顽强的意志。在绘画语言上,这件作品采用工笔重彩的方式,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骨法用笔,画面描绘细腻精致,在遵循严谨的人物解剖基础上进行主观变形,魁梧的身躯,配以蓝灰黑色,使人物展现出较强的雕塑感,用丰碑式构图法,视觉冲击力较强。

版画作品《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描绘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浇铸工在现场的情形。作者通过几位朴素的浇铸工的形象,表现了灿烂阳光之下建筑工人的形象。这件版画作品技法多样、形式感强,作者能够准确把握鲜明的时代群像特征,将铜版画独特的印痕美学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加以呈现,不炫技,不张扬,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找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点,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立意高远的主题框架中自然释放,折射出同为劳动者的版画家严谨、克制的艺术手法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其从容不迫、真挚朴素的创作态度尤其值得肯定。

版画作品《金秋时代》表达的是第一代“北大荒人”再次回到北大荒如何来看待北大荒的变化,以往我们的观看经验中,版画表达北大荒多以优美抒情为主,这件作品则刻画了一群已届老年的北大荒建设者漫步智慧农田的惊喜景象,比如画面中出现了现代科技元素。这件版画运用传统彩色套印技巧进行表现,这在艺术处理方法上是颇有难度,运用了层次鲜明的平面化造型语言,布局得当的色块与干脆利落的木刻刀法形成一股合力,使得作品给人一种饱满、生动的艺术气息。

雕塑作品《烈焰青春》,尚辉介绍,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中,有两件作品都塑造的是消防队员的形象。其中一件采用了平面绘画的形式,而这件则采用了木雕雕塑进行创作。从这两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规律,消防队员表现的是青年人的形象,他们的使命、朝气以及形象内在所散发出来的时代气息都特别鲜明。我们今天在展览现场看到的很多作品不是去讲述一段故事,而是到绘画形象的本体来表现时代人物的形象。此次展览的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他们在艺术语言上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漆画作品《盛世花开》表现的是一丛数,画面下面则是一群少年儿童在瞻仰革命圣地。花树茂盛苍劲,寓意祖国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这件作品在漆画艺术语言上进行了很多突破,画面基调统一,其中的很多细节值得细细品读,并用漆艺和贴箔等手法相结合,在漆画的艺术语言上有了很多突破。

今天高铁是中国的名片,是中国高速发展的象征,很多的高铁也是中国人设计的,这件磁悬浮列车就是我们设计的。今天中国不仅有高速发展的列车,而且有与之相匹配的艺术设计,它不仅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它的简约、便捷体现设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工艺美术作品《铸梦》反应的是抗洪的解放军将士人物塑造,尚辉介绍,这件作品整体人物的安排达到了很高水平,通过金属刻制方法,反应了今天现实生活中解放军的形象。作品采用不锈钢板材,以手工錾刻技艺创作为主,运用磨、刻、高温火烧、强酸强碱腐蚀等多种工艺手法的反复实验与推敲最终完成。

壁画作品《城濮之战》是由团队完成。尚辉介绍,这件作品之所以获得评委的高度评价,重要原因就是其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挖掘,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很多工笔重彩其实就来源于壁画,这件作品采用中国传统工笔重彩形式完成,陈列在太原晋文公祠西北配殿,壁画由三面墙壁组成,总长度18.3米,面积55平方米,限于展览对尺幅的要求,此次参展的只是壁画中的一个局部。这件作品呈现了对传统壁画的学习和继承,通过对历史场景的表达来表达今天壁画的现代语言。

回顾五年前,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新增综合材料与实验艺术两个展区、取消进京大展中的名家作品邀请展、金奖由往届的近二十名减至七名,通过这些举措纳入更广泛的艺术门类、着力推出青年艺术家群体力量。相比5年前展的大力改革,五年之后的本届全国美展,其改变则更多的是聚焦在评选机制上。

以往,全国美展的各个展区大多都会采取展区名额分配,展区推荐作品的做法,而这种征稿方式导致的直接弊端则是可能会有部分优秀作品在省市级评选过程中被筛选下去。就像罗中立的《父亲》就曾经有过,险些没有通过省级审查而在父亲的耳朵上加了一支圆珠笔的故事。而本届全国美展从筹备之初,为了保证优秀作品的入选机会,除了中国画、油画之外,其他展区都采用了面向全国直接征稿的方式。

从数千上万件作品里进行第一轮评选,其实全国美展的评选残酷程度一点都不逊色于“艺高”。以往,全国美展的初评评选大多由评委通过作品照片或图片进行评选,此次全国美展则首次尝试使用电子评选系统,由评委们远程进行网上评选,评委身份事先保密并且各自独立评选,在“背靠背”的情况下进行评选,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干扰。

“之所以采取这种评选方式,目的就是为了杜绝评审过程中可能存在 的违规等行为,最大限度保证评选的公平性,从而保证全国美展的公平、公正、公开。从评选结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告诉YC艺术网。

终评评选则采取了更加严格的评选规则,例如评委名单保密制度,评选现场没收评委通讯设备,评委直系亲属回避制度、媒体全程监督等,并要求所有参与评选的评审专家、工作人员、监审人员全部签署相关保密条款。

2019年8月份的20天时间里,是10余场展区的集中复评时间段,每一场评选开始之前,每天都有数十位专家被通知赶往各地,但他们并不知晓自己的具体工作。接待酒店也因为只被通知嘉宾姓氏“张先生”“王先生”“李女士”,但没有具体嘉宾名字,从而出现房间分配错误的情况。

所有评审嘉宾名单、监理嘉宾名单,都是在评选现场由检查机构人员开启信封并宣读,同时在会上宣布评选详细规则,并签署相关条款。

其中的回避制度中就明确表示,评审专家若有直系亲属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则只能在“亲属作品退出评选”或“本人退出评委名单”中二选其一,如有违反规定,一经发现则会被终身取消评委资格。

本届评选中,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罗丹的一件作品入选油画展区,而其父亲罗中立恰好进入油画展区评审名单,最终在评选现场,罗中立选择让罗丹的作品退出复评评选。同样在中国画展区,因为直系亲属作品入选中国画展区,卢禹舜、陈平两位在得知自己进入评委名单之后,现场决定不担任中国画展区评委,退出评选现场。

每个展区的入选名单,都是数十位评委经历了数轮评选、讨论和争议之后的结果。每位评委都会在上千平米的评选展厅里走过数遍才确定自己的选择,针对部分评委提出异议的作品,评委会需要进行集中讨论再次投票。

当奖项已经尘埃落定,再回顾十三届全国美展近两年的筹备历程,伴随着肯定,也遭遇了质疑。

尤其是中国画、油画展区开幕之后,关于“全国美展作品抄袭”、“侵权摄影作品”、“画照片”等话题陆续被发布并掀起热点讨论。对此,中国美协发布了《对抄袭侵权作品坚决说:不!关于监督美术展览作品抄袭侵权行为的公告》,对外公布,中国美术家协会将继续坚决抵制抄袭侵权作品,坚决杜绝抄袭侵权行为,并欢迎社会各界对参展作品进行监督和举报。

中国美术家协会表示,欢迎社会各界对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所有展览进行监督。

总之,在这样一场国家级展览的组织和筹办过程中,能够看到中国美术家协会,对于展览评选规则的调整,展览机制的不断改革。

数个月以来的评选与展览过程,呈现出来全国美展既是对中国美术界五年艺术成就的总结,同时也提出了关于各艺术门类学术发展、艺术现象与趋势的探讨、展览问题研究等课题。有评审专家认为:“研究问题是为了提高研究问题,是为了中国的美术创作能够走向一个更为健康的一个发展道路上,也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美术创作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美术创作的国家特点和国家特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