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秦国喜欢黑色,楚国崇尚红色,那么其他诸侯国呢

周王朝为火德,崇尚红色。齐国崇尚红色。楚国崇尚土黄色。燕国崇尚蓝色。韩国崇尚绿色。赵国崇尚红蓝相间色,以红居多。魏国崇尚红色。秦国崇尚黑色。

关注

五德终始之说

自五德终始之说被被创始以来,就被古代的这些统治者们利用了一段时间,只是越往后面就越只是一个形式,再往后就干脆连形式都不走了,而先秦加秦汉之时都是最讲究这个的不仅仅是形式。

五德终始之说有两大方向,一是相生,二则是所不胜了。而秦始皇则是信奉所不胜(克我)这一套,周是火德秦是水德,水克火。

一系列的政治制度

既然要显示五德终始之说的正统性,所以必有一套相应的法度。那么就是正月定为现在农历的十月,衣服、旌、旗、节等等都得是黑色。符、法皆是六寸,乘六马等等。这些不仅仅就是只是尚黑一个习俗。

所谓的“秦尚黑”,只是说秦朝规定黑色礼服是最尊贵的服饰,秦始皇统一后就把天子的礼服“衮冕”改为“袀玄”,这是一种全黑色的深衣,符合秦朝尚水德、尚黑色的要求,式样也比衮冕简洁得多,但这并不代表整个秦国上下只穿黑衣。事实上兵马俑出土的时候是有彩绘的,而且颜色相当鲜艳绚烂。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楚国是蛮夷自立而后被册封,很长时间里楚国是旗有五色而服饰皆杂,中原诸侯嘲笑楚国是“乱穿乱戴乱德性”。进入战国,楚国便推演出“炎帝后裔,与黄帝同德”的土德,旗帜服饰变成了一色土黄。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魏国出于晋国,以晋国正统自居,晋国是姬姓诸侯,以火为德,故魏国的国德是火德,国色是红色。韩国也出于晋国,但为了表示自己有特立独行的德性,便推演出木德,旗帜服饰皆为绿色。赵国亦出于晋国,却推演出更加特殊的“火德为主,木德为辅,木助火性,火德愈烈”的火木德,旗帜也就变成了七分红色三分蓝色。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齐国较为微妙,论发端的姜齐,并非周室的王族诸侯。且春秋中期以前的天下诸侯,尚没有自立国德的僭越行为,所以姜齐仍然以天子德性为德性,旗帜服饰皆为红色。即或称霸天下的齐桓公,也是尊王的,自然也是红色。但到了田齐时代,战国争雄,齐国既不能没有自己的天赋德性,又不能从传承的意义上接受火德,于是齐国推演出“火德为主,金德为辅,金炼于火,王器恒久”的火金德,旗帜服饰变成了紫色。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燕国是正宗的王族诸侯,承继火德顺理成章天下没有非议。然燕国久处幽燕六百年,对周室王族不断衰败的历史刻骨铭心,独立之心萌生已久。燕国公族认为,先祖的火德已经衰败,作为王族旁支后裔的燕国若承继火德,这把火必然熄灭,要兴盛,须反其道而行之,于是推演出“燕临北海,天赋水德”,确定了燕国的水德。燕国之水是烟波浩淼的蓝色大海,于是燕国的旗帜服饰就选定了蓝色。

秦人之先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因此秦人被舜帝赐为嬴姓;又因商鞅变法强秦,以去水为法,因法家与水相符,故秦人以水德自居,水德对应黑色,故秦人尚黑。 因此各国都有自已的国德国色,后来的汉朝以火德自居,认为火能灭水,故国色还是红色。国色并不是说人人都必须穿那种颜色,只是在军队、官员等正式场合下必须穿,老百姓还是可以穿其它颜色的衣服。


其他国家的习俗

而楚国尚红则应该是楚国自己的习俗,其他国家如果有颜色偏好也就没有像秦国那样有政治性。毕竟七雄里面最后代周的只有秦。

其他国家的衣冠,形制总体而言差别不大,最多是在一些细节上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齐国,齐桓公就是“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韩非子》也说,“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说明当时在齐国,紫衣非常盛行。

赵国也有一些特色服饰,比如男子头上的冠,赵武灵冠、赵惠文冠这两种冠很特别,武灵冠又名鹖冠,上面装饰有鹖尾,因为鹖鸟好斗,是勇气的象征。惠文冠“前高七寸,要后相通,直竖。不常服,唯郊天,黄门从官四人冠之,尾为饰”。用于系冠的“曼胡之缨”也很有名,这就是《侠客行》里“赵客缦胡缨”的由来。此外,赵国的武士习惯穿“短后之衣”,这种衣服后裾比较短,便于活动和骑马。

楚国的服饰最特别,从屈原的诗中就能看出来。比如切云冠,“余幼好此奇服兮……冠切云之崔嵬。”还有獬豸冠,“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之”。当然,楚人确实喜欢“绛衣鲜冠”,也就是色彩鲜明的衣冠。《墨子·公孟》:称:“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楚人因位居南方祝融之地,以红色为贵,又盛产茜草,所以绛衣很流行。另外,楚国织锦绣品很发达,衣料也都轻薄,很适合夏天穿着。

所以这就是秦国尚黑的由来,其也是在代了周之后要实行的系统性的法度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