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刘安: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如果不是后来走上谋反这条不归路,淮南王刘安在历史上的标签惟有“诸侯王”and“才子”,而且是绝对重量级的那种。
请看史书记载。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附循百姓,流誉天下。”
《西京杂记》载:“淮南王安著《鸿烈》二十一篇。鸿,大也。烈,明也。言大明礼教。号为淮南子,一曰刘安子。”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载:“初,安入朝,献所做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
怎么样?妥妥的学霸一枚。其主编的《淮南子》是西汉历史上最恢宏的两部巨著之一(另一部是《史记》)。
如此高才的淮南王为什么最终与安分守己这四字渐行渐远呢?
首先是刘安对汉朝廷的怨望。刘安的父亲正是那位在文帝朝绝食自尽的淮南王刘长。孝景三年,吴楚七国作乱时刘安就想发兵以应之,因军队被国相骗走而无可奈何。
▲淮南王刘长 【剧照】
吴楚化作硝烟,但淮南王依旧阴结宾客,附循百姓,叛乱之举蓄势待发,似乎只欠一股东风。
误伤太子刘迁(淮南国太子)的雷被逃亡京城,淮南王大惊,阻止国人奋击匈奴可是大罪。
刘安与刘迁谋定,刘安杀前来兴师问罪的汉使,刘迁刺杀淮南国的中尉。
汉使的和颜悦色,汉使的顾左右而言他剪断了刘安拉起的警戒线。看来皇帝并不是真心想收拾自己。
王自度无何,不发。
但庙堂依然是一片弄死淮南王的呼声,武帝最终选择削除淮南国二县以惩戒之。
刘安又一次拉起了警戒线。
汉使满面春风向刘安道喜,宝宝别慌,就削除你两个县而已。
▲刘迁 【剧照】
王以故不发。
但从此以后淮南王彻底地成为了一个精神病患者。谁要是说朝廷乌烟瘴气,他龇牙咧嘴,谁要是说朝廷政治清明,刘安必然闹心得失眠。
刘安与弟弟衡山王刘赐一样,政治上一塌糊涂,家庭关系更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由于刘安对太子刘迁溺爱得离谱,庶子刘不害成了明显的参照物。既不招父亲待见,淮南国的土地财产也与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刘不害的儿子刘建看着坐在冷板凳上的父亲一筹莫展,父亲遭冷落,自己也是淮南国的一枚废棋,透明得好似不存在。
刘建从此只有一个愿望,搞掉刘迁,搞掉刘迁,搞掉刘迁,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
由于保密工作做得不好,刘建被刘迁抓起来打得体无完肤。但刘建最终还是派人去了长安上书天子。
刘安父子的谋逆之举曝光于朝廷。
辟阳侯审食其的孙子审卿火上浇油,极力罗织刘安的各种罪名。当年他的爷爷就是被刘安的父亲淮南王刘长一锤子抡死,如今报仇正当时。
▲审食其 【剧照】
刘安彻底凌乱。
刘安制定了发兵之后先刺杀大将军卫青而后诱降丞相公孙弘的计划。
但淮南国的内史、国相和中尉都巧妙地避开了刘安的诱杀,都是人精,谁还不知道谁肚里有几条虫。
眼看计划流产,刘迁无奈,能用的人前边都被抓完了,剩下的几乎没有和自己一条心的。刘迁想用自杀来化解淮南国的一切罪过。
很可惜,刘安最得力的助手伍被也及时地背叛了他,将刘安的所作所为向朝廷抖了个干净。
刘安终究无力回天。
▲汉武帝 【剧照】
刘安自杀,太子、王后,一切参与谋反的人都被武帝灭了族(刘迁抹脖子时由于力道不够没死成)。
纵观刘安这一路,时刻都想着造反,但时刻都在犹豫。人家(伍被)给他列了详尽的计划他还不屑一顾,吾以为不至若此。
田蚡当年恭维了他几句,他就真以为自己才是皇位的最合格继承人,成天想入非非(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
梦是好的,就是有点自不量力。
刘安的谋逆除了内心的怨望,另一个原因也是赶上了汉武帝削藩的大潮。武帝一朝,多少王侯成了过去。而刘安坚定地不配合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政策,被收拾也是迟早的事。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