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姓的来世与往事

嬴,是中国远古时代的一个部落,它的历史很悠久,按照中国上古传说的体系,究其根源当然也是可以一直追溯到黄帝那里的,但这一部族具体分支的发端则是颛顼的孙女“女修”,这很符合上古时期女系社会痕迹的史实。《史记》是这么说的:“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这里的大费就是大名鼎鼎的“伯益”了。大费是其人本名,伯益则是其官号,也可以写成“柏翳”,后人多不记其名只称官名。当然,嬴族的起源也还有其他的传说,比如说它是金天氏少昊后裔之类等等,但在这里我们最关注的是嬴族本身也就自伯益开始的事情。

“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大费的这个部落以前叫什么名,现在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但可以确定的是自从大费帮助禹治水成功然后又辅助舜“调驯鸟兽”成为柏翳后,舜赐给他一个“姓”,也就是赐给他所统率的部落一个新的名号,叫做“嬴”。自此伯益成为嬴姓始祖。现代有人考证这个嬴字实际是来源于大费部落居住地附近的一条河的名字,那么这也算是一种“以居地为姓”的做法了。

今人总是习惯将古语中表示部落名称的“姓”当成今日所用称谓之姓,甚至自作聪明把现代人的姓名习惯倒推到四千多年前安到古人身上将伯益称为“嬴伯益”,这就是很逗笑的事了。

多才多艺而且品德良善的伯益是帝舜十分看好的继承人选,将其顺位排列在禹之后。禹内心希望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帝位,但碍于禅让制的传统不得不表面仍以伯益为继承人,暗地里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势力积极扶持启。禹去世后,启依靠禹留下的势力阴谋杀害了伯益篡夺了君位。韩非子评论此事时说:“(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故传天下于益,而势重尽在启也。已而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讲的算是很透了。

伯益被害,嬴姓部落也随之陷入低谷。不过呢,好在上古时期的政治斗争还远没有达到后世的残酷程度,一般情况下政敌之间互相杀伐后常常还会保留对方的后人以延续其宗族传承而不是斩尽杀绝、斩草除根。依照当时的这种行为模式,启虽然杀害了伯益,但对他的两个儿子也只是放逐了事。所以嬴族的血脉得以传承下来。

伯益的长子叫大廉,被启放逐(也有人说是分封)到葛地,大约就是今天的长葛一带,他的后裔渐渐分化为几支,形成几个家族,有的以大廉的名字为家族名号——也就是氏,称为廉氏,战国时的赵国名将廉颇就是这家子的后代;有的以大廉的居地(或者叫封国)名为氏,叫葛氏。而葛氏在后世又分化出一支,叫诸葛氏。伯益还有个小儿子叫若木,他被放逐到了徐地,他的后裔在这里居住繁衍,后来建立了一个方国,叫徐国,徐国很长寿,一直到春秋时期才被吴国灭亡,这一支人马就以国为氏称为徐氏。若木还有一些后裔则是伯益的名字为氏,称为费氏。除了这几支主要的氏族外,伯益还有很多其他子孙流散到各地,尤其是古东夷地区,建立了很多规模很小的方国,例如北齐国、奄国、盖国、莒国等。

在整个夏代,伯益的后代们因为政治原因受到打压,除了繁衍了很多子孙外,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发展。这样一直到夏朝末年,若木家族的费氏后代出了个费昌,非常善于驾驭战车。因为同为东夷集团同盟,他投奔了商汤,加入了灭夏战争。具体的说,费昌就是做为商汤的车御——车战时代的战车类似于现代战争的坦克,有主将(炮手)、车手(司机)。商汤的这部指挥车坦克上,主将就是汤,司机就是费昌。所以,通过灭夏战争,嬴部族做为商部族的东夷同盟军,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此后嬴族成员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大廉这一支的后人同样也毫不逊色,在商王大戊时期,大廉的后裔孟戏与仲衍兄弟俩也受到重用,同样凭着嬴族传世的驯马御车绝技成为大戊的亲信,大戊甚至将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这兄弟俩。嬴族自此以后就一直为商王朝建功立业,成为国之柱梁,嬴族也因此成为诸侯。

仲衍的后人胥轩受商王之命来到西部边疆,镇守西陲。胥轩恩威并施,不仅以武力控制了边疆局势,同时也坚持与西戎各族和平相处,他自己还娶了骊戎之女(传为骊山老母原型)为妻,生下儿子中潏。由于与戎人长期相处,胥轩还得了个别号“戎胥轩”。中潏长大以后,继承父亲职位,继续镇守西陲,保证了商朝西部的安宁。

中潏的儿子叫处父,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外号“飞廉”(也写做“蜚廉”)大家一定知道。因为处父有一个特长,就是特别能跑,这个别号就是说他像飞毛腿。现在人考证认为,飞廉的“快”和“善奔”并不一定是指他自己跑得快,很可能是因为他也继承了嬴族绝技,是一个神一样的老司机——非常善于驾驭战车。这是很有可能的,毕竟他的祖上就是以驯马御车闻名天下的,而且他的后人造父更是了不得的神车手。

飞廉以他“善奔”的本领得到商王的倚重,而他的大儿子恶来则是一位大力士,凶猛善战,因此也很受当时的商王子辛(纣)宠信,父子二人在朝中很有势力。

然而,随着商王朝的终结,嬴族再一次走入了低谷。由于周武王大举伐商,纣王自焚,恶来被周军俘虏后送到武王面前。武王看着这个助纣为虐的祸首,想起他给周国造成的危害便怒上心头,亲手将恶来射杀示众。纣王自杀后,周武王延袭了历史传统并没有将他的家族斩尽杀绝,反而封其子武庚继续做商族首领,但却对恶来的家人来了个“籍没其家”式的处理,即将恶来的妻子儿女悉数掳押到周朝都城镐京地区充为官奴,锦衣玉食的贵族子弟刹时沦为朝不保夕的苦命亡人。

好在嬴族宗主飞廉并没有卷入商周之争。因为在周军突袭朝歌前,恶来受纣王之命到北地巡边去了,当他踏上回程时得知商朝已经败亡,于是带上小儿子季胜隐居到老家霍泰山区。飞廉在老家重整家业,抚养季胜成人。由于长子恶来早已人亡家散,飞廉遂将嬴族衣钵全部交由季胜继承,嬴族血脉得以维续。事实证明,嬴族的基因是非常优秀的:没过几年,季胜的儿子孟增由于学识渊博,受到周成王器重,将其请到到朝廷为官,又赐以皋狼城为邑,所以孟增的别号就是“宅皋狼”。嬴族人马经历了恶来导致的低谷后仅十多年就再次开始复兴了。

孟增的儿子叫衡父,孙子叫造父。这位造父也是一位神级的人物,正是由于他的存在,嬴姓不仅彻底恢复了以往的地位,还影响到了后面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他的两支后人分别建立了赵、秦两个诸侯国和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秦帝国,以及赫赫有名的两宋皇朝。他的子孙为帝为君的时间累计达到十几个世纪,对东方大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作为嬴族领袖的造父同样继承了嬴族历史上很多优秀领袖都具有的绝技——驯马御车。造父曾在深山中寻得骏马八匹,为天下之冠,献给周穆王,周穆王非常高兴,就让造父驾着八骏之车四处巡游。有一天,他召造父同乘,出都城丰镐(今陕西西安市),纵马西行,不一会就将随行卫队远远地甩在身后。君臣二人乘兴扬鞭催马,来到西域。只见到这里地广人稀,山川壮丽,景色古朴,大异于关中。加之珍兽猛禽遍地,顿生狩猎之心,都积极追禽赶兽,很快狩猎获珍兽猛禽满车。这时,天色已晚,无法辨别归途,便决定在西域找住处,寄宿一夜。二人驾车,任凭良马缓缓而行,不知不觉就到了难于觅见的仙境——西域瑶池,得到西王母的热情接待。

周穆王与西王母终日饮酒唱和,欢娱无限。却将国家忘诸脑后,乐不思归,导致国内朝纲日衰,东边早有反心的徐偃王认为时机已到,便举兵反周,浩浩荡荡向镐京杀去,一时势不可挡。闻知徐国反叛,京师大震,派快马西出寻觅穆王。周穆王得知徐偃王叛变,情急失措。造父亲御八匹千里驹,如龙腾飞云,日行千里,载着穆王一夜间回到京师,迅速召集各诸侯国军四面围攻徐偃王,徐军遂不及防,全军大乱,一夜之间士兵逃亡过半,偃王逃入深山自杀。

为了表彰造父平叛救国之功,周穆王特将赵城赐给造父作为食邑。嬴族大兴,世人自此称之为赵氏。

这边造父带领着嬴族越来越兴盛,那边被恶来连累的女防、旁皋、太几祖孙们却在周都奴牢中过着暗无天日,当牛做马的日子,每天被差官驱来使去,能不能活到明天都是无法考虑的事情。当造父打听到恶来后人的下落时,女防、旁皋父子早已埋尸荒野,仅留下一个太几仍在苟延残喘。造父心中不忍,遂向天子请求赦免恶来的重孙太几,并将其带入自己族中善加抚养。在赵氏门下,太几终于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为了感激造父的恩情,同时也为了甩掉沉重的历史包袱,让自己的后人永不再遭受恶来牵连,太几决定断绝与恶来的关系而改投造父门下,宗法制时代这叫“改祖”,是一项非常严肃的社会行为,一经履行有关程序便受到社会承认。即使在今天,也仍然还有“过继”和“领养”这种改祖行为,同样受到中外法律承认。所以现在很多人一味强调秦国为恶来后裔是很可笑的。固然,秦人生物学意义上的祖先确实是恶来,但在法律上,自从太几家族改认造父为祖以赵为氏以后,恶来与太几、大骆们之间就不具有被社会承认的亲属关系了。其实有点社会常识的人可以回想一下,历史上和自己身边发生过过继行为的家族,有多少后来还在用生身家庭的姓氏的?除了极少数因为某种原因恢复原姓的,大多数都会一直传承改祖后的姓氏,有些家族过了几代人以后可能都已不知道以前曾经姓过什么了。

太几和儿子大骆在造父家族的荫庇下,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慢慢完全恢复了平民身份,后来大骆甚至拥有了自己的一块土地,还与申侯家族攀上了亲,这不能说不是由于贵族宗主照顾的原因。正是因为变成了赵氏成员,这些曾经的恶来后裔如今终于不用再为生存担忧了。

在赵氏家族的率领下,嬴宗在几乎整个西周时期都是贵族世家。造父之后,嬴姓赵氏传人仍然为周王朝贡献着智慧和力量,宣王时期的嬴族领袖奄父再一次凭着高超的车技在战争中救下天子。奄父的儿子叔带则是幽王时期的大夫。由于幽王朝政黑暗,叔带决定放弃在周朝的世袭地位,带领嬴族投奔了晋国的文侯,摇身一变成为晋国大夫。从此嬴宗开始了在晋国的发展。

春秋时期是嬴宗在晋国不断发展壮大的时期,赵氏族人牢牢把控着晋国的权柄,进入战国时代则直接建立了赵国。

顺带介绍一下,在西周孝王时期,嬴族发生了众所周知的分化。由于造父收养的非子为周孝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周孝王赐给他一小块名为“秦”的山谷之地,让他做了周王室的附庸。为与此相适应又提高了非子的社会阶层,让他像正常士族一样恢复继续对嬴姓先祖的祭祀。周孝王此举事实上导致嬴族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支即所谓的“秦嬴”。非子的附庸之地在东周初年成为诸侯国,反而比嬴宗立国早了整整一个春秋时期。

公元前222年,嬴姓的大宗——赵国被秦国反噬,宗庙自此溃散。而仅仅15年后,秦国也悲惨覆灭,秦嬴宗庙在楚军兵火中不留片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