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李志鹏||送纸
送纸
大年初三日凌晨,从子夜到天亮前,每个坟头前人头攒动,礼炮声、鞭炮声响个不停,绚丽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夜空。
那是这片大地上的人们在送“先人”们回去,谓之“送纸”。
每年的除夕,在夜幕初临的时候,所有的人家,都会提着灯笼,拎着香表蜡烛去接“家亲”,也就是迎接亡故的先人“回家”过年。所有的同族的人聚集在一个多少年来固定不变的地方,将灯笼放在一块,香表蜡烛集在一起,族中的年长辈高者跪在前面,其余人跪在后面四周,族中的长者在略事祷告后点燃所有的香表蜡烛,同时各家点燃带来的烟花炮仗,待香表蜡烛燃熄后,大家叩了头,便各自提着灯笼,领着“先人”回家过年了。
“先人”在家的三天,每天早晚吃饭的时刻,都要给上灯、焚、烧香表蜡烛木香、给饭、叩头、放鞭炮。
初三日的凌晨,就要送先人回去,所以要在凌晨,是因为天亮后鬼魂就不能行走了。
在送“先人”回去前要打“醋汤”。所谓“醋汤”,就是将七颗小鹅卵石放在铁勺中,再把铁勺置于火上烤,直到铁勺通红、小石子发红,然后向勺中投入木香,火会“喷”的升腾而起,再往勺内倒入些许食醋,这时,木香与食醋的香味便满屋子弥漫开来。这时,要掌着勺子迅速的转遍家中主要房屋的角角落落,嘴中不停念着“醋汤、醋汤”,再跑到大门外,将勺内的东西倒在下边的水渠内;同时送先人的人还要吃喝点东西,空着肚子去是不允许的。
“醋汤”是驱邪的。正月里鬼邪多,怕有鬼邪混在家中不走 ,所以家家打“醋汤”。
送“先人”的时候,常是瞌睡最香的时候,是最懒得起来的时候。但也无可奈何,送“先人”是大事,再如何瞌睡,也得克服。记得孩提时,常被大人们从被窝内拽出,经常为此哭鼻涕。
送先人时带的是冥币、香、表、蜡、木香、亡魂(又名阴阳水,里面有黄小米、供先人们“吃”了的食物)、烟花炮仗等。到坟上后,点燃香表蜡烛,同时点燃烟花爆竹,待燃尽时浇上“亡魂”,叩个头就结束了。
送“先人”们时,有几座坟,几个坟头就得上全部走到。
送先人是神圣的事,也是辛苦的事。一是要与瞌睡作斗争;二是坟大都在偏远少路的山脚下、田野里,路不好走、路途遥远、又黑灯瞎火的,行进困难重重。又多数人家坟不止一处、不在一个地方,一圈转下来,是真够辛苦的;三是好多的时候,这个时刻都是冰天雪地,踏在雪地上,不仅是深一脚、浅一脚,稍有不慎,还会滑倒在地;多数的时候,这个时刻也是奇冷无比的时刻,出门时,都会穿上厚厚的衣。像我比较怕冷,每一年都被冻得瑟瑟发抖。
今年不知是节气来的早还是气候异常的缘故,过年的这几天气候比较暖和。初三日凌晨送纸,感觉到了多少年来从未感到过“轻松”。
从孩提起,我坚持送纸到今天。
不知道都有哪些民族在“送纸”,其他的地方是否也在“送纸”?坚持这一习俗的人群,一定是一群有根基、有生命力、有厚重历史的族群。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宗教的时候,在中华大地上“先人崇拜”的观念已融入了华夏子孙的血脉骨髓。我无法去谈史前文明中的这种现象,但三千年前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殷商文化确是对此有了确切的记载、做了生动的诠释!
所以,送纸的人群,起码是从华夏文明的开端走来的人群,是创造了辉煌、缔造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群体,是还会开拓更广阔未来世界、走向永远 的群体……
这群人,会坚持“送纸”到永远!
辛丑年、正月初三
作者简介
李志鹏,男,甘肃岷县人,业余文学爱好者。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