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法学习米芾书法,再学不好,只能是你人有问题了!

米芾,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字元章,襄阳人,人称米襄阳,又因平时的行为癫狂,人们又称他为米颠。一生爱石如命,经常酒醉后和石头称兄道弟,“米芾拜石”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米芾最大的成就还是书法,他的书法从唐人尚法的基础上过渡到了“意”,所谓宋人尚意就是这个道理。那么,米芾的书法写的到底有多好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上图是米芾行草书《向乱帖》,这件作品为米芾的信件,仅四行35字,但是你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四行35字,无论是用笔、结字、章法上都是具有鲜明代表性的,这件作品展现了米芾书法高超的水平。

帖中第一行“向乱道在”四个字,初看中规中矩,四个字都在一个中心线上,但是实际上每个字都在造势。“向”字写得很平,但很厚重;“乱”字迅速改变重心,开始向左上伸头,犹如一个人背靠着坐在那;“道”字又取势平正,然而这个字在线条粗细和“乱”字成正比,特别是“首”部写得很重;“在”字又去取斜势,这个字第一到第四笔都还是稳定的,五、六两笔彻底改变的字的姿态。

帖中第二行上半部分“陈十七处”,这是一个字组,一笔写了四个字,下面三个字中心向左偏移。从取势上看四个字有三个半向右上倾斜,可能有人会问为啥是三个半字呢?也就是说前面三字全是向右上倾斜,第四个字“处”的上半部分还是倾斜的,然而最后一笔向右下拉出,本来都是斜的,而最后一笔把上面的字稳定住了。

帖中第二行下半部分“可取和及未”,两两相连,一字独立。这五个字和上半部分四个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前面四个字取右上倾斜,最后一个字把前面四个字拉回来了。本帖的第二行,可以说是最精彩的部分。无论字怎么变化,字的重心如何左右摆动,左侧边缘线都是大致对齐的,而右侧是参差的,图上画竖虚线的就是说明这点。关于章法取势,就说这么多,剩余三行可以按照这个方法举一反三。下面我们来看看帖中比较精彩的单字,是如何留白包黑的。

上图这些字放大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字的黑、白变化。第一个“向”字中间的“口”向左竖靠近,右侧留下很大的白空间;第二个“取”字上半部分留白,把密集的笔画留在下面;第三个“未”字也是上部分留白,下部分“两点”笔画加重;第三个“寒”中间的部件几乎混在一起,采取上下留白的方式;第四个“光”上半部分密,下面放开而且取横向,一来是与“寒”字呼应,二来是照顾与第二行的空间;第五个“奉”字,第一横和第二横的距离大,第二横和第三横的距离小,下面伸展打开。下面我们来看看行距之间的留白。

上图画红圈的空白地方,有的是字的基本形状导致的,有些则是改变字的原有形状所造成的。第二行“可取”和第三行“且夕”中间的留白空间,是属于字的基本形状形成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上半部分的留白空间,是改变了“处”的基本形状造成的。在行、草书里每个字都有它不同的造型,而这个造型是根据章法需要所改变的,并非只有一个形状。元代书法家赵子昂说“结字因时相传”,就是这个道理。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帖中的字组。

帖中四字相连的有两处,其余两字相连的有六处,这只是我们能看出来的,若是仔细观察帖中每一行字与字都是相连的,而这种连则是“笔断意连”,上一笔的收笔时下一笔的起笔,上一字的收笔是下一字的起笔,这就是行草书用笔的基本法则。因此,笔者认为米芾书法是高水平的,而这种高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各位网友你们觉得呢?

本文由二小书法原创,禁止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