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苏:亲子教育古时七不责的心理学解读

在阿苏看来,所谓教育其实是父母人格的陪伴。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作为父亲,没有资格教育孩子,更多是向孩子学习,虽然我是师范大学毕业,学心理学做心理咨询有17年,我还是觉得在孩子面前,我很无知,在教育面前我很稚嫩,我不敢教育,只是陪伴,孩子是生而神灵的,我作为父亲呵护着孩子神灵的部分,让其在爱与关怀的土壤里长出自己的模样。

在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责备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父母为何需要责备孩子,其实有底层深层的潜意识原因的。如父母的权力欲,父母的自恋和自以为是,父母的控制欲,显示父母的存在感,父母脆弱的自尊,父母的社会面具-面子,潜移默化的童年的被对待方式(创伤的强迫性重复),父母的无能,父母的恐惧和焦虑,等等。

今天不探讨责备的问题,而探讨不责备的问题,如果你有责备孩子的需求,尽量在伤害少的情况下使用这个“权力”,责备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父母的权威和强大,而是保护孩子的成长,陪伴孩子的社会化正常发展,人格健全成长,而不是为了给孩子进行“二次伤害”,如果能用温柔的方式,合情合理的形式,效果会更好。当然不完全只是父母,作为老师也是如此。

中国古时候有非常多的教育理念,是经过无数岁月检验和总结的,今天就谈谈古时七不责,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

古代爱子七不责出自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1536—1618)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呻吟语》:“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一、对众不责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羞辱批评孩子。你可以回家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和孩子慢慢的讲清道理,给孩子尊严。人都是需要自尊的,大人重面子,孩子要自尊。

孩子的心很敏感的,在人前批评责备孩子,产生的那种羞愧和痛苦,会深深的刻在孩子心里,导致孩子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我小时候被妈妈在人前责备羞辱过,当时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二、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有了悔过之心,知错能改,父母和老师就不要再雪上加霜,责备孩子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到错误吗?如果孩子自己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言行造成的后果,自己愧疚后悔,这个时候更需要好好的陪伴孩子,度过这个过程。

三、暮夜不责

睡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异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睡眠质量会影响到学习质量,工作质量,生活质量和人生质量,而良好的睡眠是从儿童开始的。让孩子睡个安稳觉,比什么都重要。

不要选择在晚上睡觉前责备孩子,你可以在白天合适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如果睡前责备TA,孩子担惊受怕,带着难过沮丧失落愧疚的情绪上床,导致夜不成寐甚至噩梦连连。

四、饮食不责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饮食营养健康对孩子很重要,饮食氛围对孩子也很重要。

如果在吃饭的时候责备孩子,带着情绪吃饭,往往会食不知味、食难下咽,同时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脾胃,消化功能也会出问题,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长期以往,孩子的生长发育会受影响,脾胃会出问题,甚至出现厌食绝食的问题。

五、欢庆不责

孩子的欢乐是很难得的,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苦的,只有在孩童时,那种快乐是纯粹的,天然的,人能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对于人格的健全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当孩子兴高采烈时,往往经络和身心都是打开的,畅通的,所以叫开心,在这个时候责备TA,会导致憋闷,堵塞,阳气被抑制,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的伤害都很大,可能形成开心和快乐是有罪的,我不值得拥有快乐,快乐的时候可能会面临灭顶之灾的创伤性认知,导致性格沉闷阴郁,开心不起来,一辈子都郁郁寡欢。

六、悲忧不责

当孩子悲伤忧愁时,可能心里有事,有烦恼,TA自己正在经历和度过某一个艰难的时刻,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哭丧着脸不吉利,特别是某些节日和特殊日子,对孩子进行严厉的呵斥,这会对孩子造成伤上加伤,既要面对自己的痛苦,又要承担附加的情绪。

如果孩子悲伤忧愁时,陪伴TA,理解TA,如果TA愿意和你说说,作为父母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将事情的原委弄明白,也许这个时候TA最需要你的帮助和理解。

七、疾病不责

人生病的时候,心、神和身体都属于虚弱的时候,一方面要面对内在的疾病,全身都在与疾病抗衡,另一方面需要父母的照顾、关爱和温暖,还需要比较好的饮食和营养,陪伴孩子一起增强免疫力,战胜疾病。

如果这个时候责备孩子,一方面削弱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抵抗力,一方面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爱,再一方面导致孩子神志受损,真是损之又损,百害而无一利。

父母的成长是孩子最好的土壤,父母不需要在孩子身上找存在感和价值感,父母成为父母,让孩子成为TA自己,那就善莫大焉。

相关链接:

1、妈,我不要你帮我带孩子,我们的孩子自己带

2、阿苏:孩子的感觉和大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3、阿苏:10本孕期父母阅读的育儿经典书籍

4、阿苏:孩子恐惧害怕时,父母如何陪伴?

5、阿苏:孩子的感觉和大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6、阿苏: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作者简介:阿苏,男,心理咨询督导、精神分析倾向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团体辅导师,2015年度壹心理最佳专栏作者,北京晚报"心理行者"专栏作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