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立于课程探中成长索中成功

葛银环

-----进化二小以校本课程开发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校仅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所以学校的领导、管理者总是把目光牢牢地聚焦于学生的身上。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习惯成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而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或是关注不够,或是忽视不提。这就造成了一些教师“从教十几载,专业原地转”的现象,难怪有学者大声疾呼:“传统学校,在教师中心,师道尊严背后,掩盖的是对教师发展的漠视或遗忘!”也难怪有教师自我解嘲:“我们是拿着昨日的旧船票在登上而今的新课程之船哪!”

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专业成长愈来愈显得至关重要。对于一所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教学设施还不完善的农村小学,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在何方呢?在认真学习与分析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双向、互利的。校本课程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基于这样的认识,2003年,在区教科室的启发引导下,我们在《以梅文化为载体,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这一萧山区级立项课题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农村小学基于梅乡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这样的设想,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提出了“基于校本,立于课程,探中成长,索中成功”的要求。我们的理念和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倡导学习----提出“不学习就平庸”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只要有“一桶水”就能保证学生的“一杯水”,教师只要有一张师范毕业的文凭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就能胜任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了。然而今天,新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设计思路、全新的内容体系、全新的实施策略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我们手忙脚乱。面对新课程,大部分教师产生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他们忧心忡忡,我校有教师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己迷茫的心情:“停停看看,寻寻觅觅,忧忧愁愁,怎一个急字了得!”是啊,新课程给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作为学校,我们想方设法力求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的教师群体,让教师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为了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我们的做法是:

1、组织集体学习。考虑到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要使教师们静下来读书学习并非易事,需要学校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他们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学校由教科室负责收集整理有关新课程方面的理论文章,并把它们印发给每一位教师,并利用隔周的教师例会前的十几分钟时间,统一组织学习。

2、提供学习服务。学校在资金还不宽裕的情况下,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开通了网络,使教师在办公室就能上网浏览、查找资料。为了开发校本课程的需要,我们几次去杭州教育书店和杭州文化城购书,买来了叶澜、崔允?、苏霍姆林斯基、山A·阿莫纳什维利等教育专家的著作,设立了校本课程开发专用书柜,还鼓励教师订阅各种专业杂志,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师学习制度。

3、开展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对我们任何一位老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如果不认真学习,不认真解读课程精神,不深刻领会课程所包蕴的精神实质,我们就会偏离方向或犯错误。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之前,我们采用校本培训这一形式,组织教师一起学习了《新课程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等专业书籍,还分期分批地对教师进行了网络培训,使教师基本掌握了电子邮件的收发,搜索引擎的使用及电子表格设计等方面的技能,以此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对教师进行比较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的维护与批判、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教材的编制等。培训的目标分基础性目标(即要求全体教师达成的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即要求40周岁教师和学校骨干教师达成的目标):

基础性目标: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及意义,知道校本课程开发的运作模式、基本思路和操作策略,并能结合自己所掌握的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发展性目标: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设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承担校本教材的编制,并能设计一个自己所教学科校本课程在课程拓展方面的开发模式。

由于工作扎实有效,2003年我们学校获得了萧山区校本培训先进集体称号。

二、倡导实践----提出“不实践就被动”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只有实践才会出真知,也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记得有一位学者曾这样说过:“教师读了一本好书,从中找到了新的科学思想,但在实践中并不应用:对建议的科学根据的怀疑,惧怕离开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或者只是由于缺乏采纳新建议的技能。这时,组织对教师的帮助就是必要的了。”所以我们警醒教师“不实践就被动”。为了促进教师践行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1、开展校本教研。新课程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作为每一位教师只有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有所发展。我们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课堂上,利用专题讲座、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教师一边教学,一边研讨,让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我们特别强调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积极倡导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强调互助与合作,使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形成轻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新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

近几年来,学校教导处一直都在推行“每周一课”制度,要求四十周岁以下教师一学年至少上两节公开课,听课评课不少于40节。为了保证教研活动有序开展,每学期一开学,教导处便编排出具体的活动情况表发给每一位教师。为了形成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学校班子成员积极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他们主动承担了自己所教学科的公开课任务。“每周一课”一般一个学年一个专题,如2002年,教导处确定的专题是“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探讨”;2003年的专题是“立足校本,走向生活的实践研究”。每一次公开课后的评课由教研组长主持,围绕专题进行评课。通过活动,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明显进步。2003年,汤永海老师承担了萧山区的常识校本课程使用公开课任务,他所执教的《梅乡好风光》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2、编写校本教材。编制校本教材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也

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创造性劳动,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实施的成败。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校本教材的编写组,编写组成员均为学校各学科的骨干。在具体编写过程中,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了资料,多次向教科室领导咨询,还专程去萧山九中等校学习取经,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编写组还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统一教材的编写格式、协调各部分的内容、进行优秀课例的交流。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带领学生查阅资料、访问当地农民、咨询有关行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编写教材、设计活动,有的教师一个人就承担了一个单元的教材编写。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知识得以丰富,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3、组织综合实践。我们实施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师生获得

少知识,而是促使他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我们根据自己学校的师资力量,把开发与实践的任务具体落实到青年骨干教师身上,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教师创设实践的环境,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我们的校本课程每个单元每一课的设计,区别于国家课程的设计形式,突出课程的生成性、互动性、实践性。根据这种设计特点,在实施校本课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照本宣教,而要打通课内课外的界线,整合多个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实施预设的课程目标。在这方面,黄祥老师率先垂范,设计了“知我进化爱我家乡考察归来报告会”的活动方案(此方案获得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设计的一等奖)。此后,学校部分教师还带领导学生参观了杭州华和食品厂,听取了厂里领导的情况介绍,采访了青梅挑拣车间的技术工人,还亲身体验了梅成品的加工制作。

无论是在课程的开发还是实施过程中,我们都十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尽量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才能保证每位教师都拥有展现自己才能和个性的空间。

三、倡导交流----提出“不交流就闭塞”

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针对学生提出,也是针对教师提出的。一个人的认识毕竟有限,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为此,我们努力促使教师形成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具体做法:

1、推动校内交流。在学校内部,我们经常以年级组、备课组、教研

组、办公室为单位组织活动,进行交流,使教师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互动中获得新的见识,新的感受,从而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我们采取的方式有:漫谈式、专题型、对话式和辩论式。通过种种交流形式,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讨氛围。我们的教师已经养成了随时交流的习惯。他们往往会就一个句子的对错而争得面红耳赤,为就一道题目的答案而论个你高我下,为就一种教育小事的是非辩得不可开交。课间午间、茶余饭后,教师们在有意无意之间分享着成功的经验,独特的体验和鲜活的信息。交流为教师带来信息的同时,也给教师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老师在看似细小而平凡的交流中惊喜地发现了一些教育问题的共性与个性。在彼此的言语和思维的碰撞中,教师们储存了自己的教育能量,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质。

2、实现三维合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使天赋和社会所给予的一切在人的身上达到惊异的和谐一致。”我们认为要提升教师的品质、激发教师的潜能,光立足于校内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将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纳入我们的视野,赋之以崭新的育人理念,达成资源的整合,构建起三位一体的交流合作体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合作的、民主的、开放的过程,它强调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为此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但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流,还积极与社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从而获得他们对课程的支持。在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运作体系中,教师收获良多。

四、倡导反思----提出“不反思就僵化”

有学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自我引导的过程。”也有学者指出:“经验+反思=成功”。新课程也要求“教师经常对自身的专业现状、教学惯例保持一种批判反省的状态,不断澄清、质疑自身教学惯例背后的预设、信念、思维模式,开启新的视野,重建新的自我。”所以,作为教师要时时以研究者的身份分析纷繁芜杂的教学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为此我们鼓励教师尝试以下两种反思方法:

1、教学叙事。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中间的大多数可能还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可以去研读那些高深的大部的教育理论专著,但他们有的是多彩的教学经历和丰富的教学想法。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之下,我们的一线教师更是有话想说。而教学叙事正是以一种形式可以让教师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教学成果能够得以显示。因此我们十分推崇这种反思方式。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有的课题组成员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如汤永海等老师就经常运用用这种方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他们的教学叙事类的文章不断地见诸于报刊杂志。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审视、体味,教师就能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成功。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即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的有探索价值的例子进行研究、反思,从而找出其本质的问题、总结、交流。”案例反思内容可以针对一件事、一堂课、一种现象、一个问题、一个人,可以是教育方面的,可以是教学等等方面,写作的内容非常广泛,形式也十分自由,对教师专业成长很有好处。如今案例分析这种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它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人认为,要使教师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学会案例分析与写作是必由之路。所以我们也鼓励教师采用这样的反思形式。2003年,我们有位语文老师撰写了《做一株思考的芦苇----新课程背景下四则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一文,此文正是通过对语文教学案例的分析来阐述新课程的,此文获得了萧山区学会论文一等奖,文章还刊登在2004年第2期《小学教学》杂志。加强类似这样的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教师反思的深度与广度。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得到了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了。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师的脑海里,编教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线教师和学生无关。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带来了我们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的提升。在思维碰撞中,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始由课程的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在学生自选课程、自选老师的形势下,我们的老师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重视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多么重要!“以人为生”的课程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编写教材中,他们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学生的需求来安排内容,确定方式。可以这样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催生了教师创新思维,构筑起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二、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了。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校长、教师、学生、社会、家长方方面面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合作探讨反思的过程。它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需要大家的付出真诚与汗水。但是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因此在编写过程中肯定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了问题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当然是交流探讨了,你问我答,你的问题我补充,你写第一课,我编第二课,在来来去去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师在合作中成长了起来。

三、教师的研究能力提高了。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与研究结合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扬弃,这样的过程实则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2003年,我们学校的《农村小学基于梅乡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这一科研成果获区一等奖,杭州市三等奖。我校有两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得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有一位老师在区教科室组织的案例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还有三位教师的十多篇教育随笔分别发表于《萧山教育》、《教学月刊》等杂志。

(0)

相关推荐

  • 以课程开发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到今年已经整整20年,对基础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从知识传授到培养能力,再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完整的人.教育 ...

  • 新时期的宠儿——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本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虽然如此,但在当前时期,早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宠儿,备受喜爱和关注.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 ...

  • 学校课程规划中的课程管理机制建构

    当学校的课程改革进入到建构"学校课程"阶段,学校的管理也需要相应地进行变革,而且是比较深刻的变革. 在国家课程是唯一的课程,国家课程必须"完全忠实执行"时,学校 ...

  • 对课程开发方案,提出讨论的要点:

    讨论点一: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否体现教育的服务性? 讨论点二: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否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讨论点三: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讨论点四: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否 ...

  • 该怎样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让孩子保持善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当今社会上有一个这样的现象,就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都比较的善良,但是当他们年纪大了之后就会开始变质.他们可能会变成偷奸耍滑的商人,或者是一些别的不好的人,那么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时 ...

  • 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你若有颗不屈的灵魂,脚下便有片坚实的土地.没有人能让你输,除非你不想赢.丢掉抱怨,去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不要轻易服输,不要轻易言放弃,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提到游戏,大家一定会浑身充 ...

  •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在航空发动机控制设计中的应用

    导读: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采用模型的表达方法描述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需求.设计等活动,以其无歧义.模块化等优点迅速覆盖了航空航天.船舶等相关工程领域.本文总结了 MBSE的方法论.建模语 ...

  • “爸怂怂一窝”,别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充当这种爸爸,简直就是坑娃

    虽然在大部分家庭中宝妈们承担的主要的教养责任,但是不得不说宝爸们对于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孩子对于父母身上的言行表达有着本能地模仿,这也使得他们在性格形成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如果 ...

  • 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变

    我是一个教书匠,教书本领强~ 每天1个学习.教育.生活的干货 这是灰灰龙的第122篇原创文章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哈~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思维方式随着外界的环境和自己年龄的增长,不断的变化着. 在这 ...

  • 探析盆景养护中的换盆机理和自动供液

    作者:俞良城 盆景达到或即将达到成品时,就进入了养护阶段,这个阶段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都面临着管理上的难题.养护中的换盆虽是短期的工作,一年一次,但因大中型盆景盆重土重,要费大量的体力物力,而且盆景 ...

  • 专题讲座:优秀是在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含PPT)

    专题讲座:优秀是在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含PPT)

  • 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孤独

    小编语: 老师们也许发现,现在的学生心理相对比较脆弱,精神压力大,心理方面的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抑郁.暴力.内心孤独.性格孤僻.不合理发泄等时有发生.近段时间经常看到有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的报道,而 ...

  • 临床日记|新晋营养师线上减重营 —— 在实践中成长

    减重--永远的热门话题.传统的减重咨询主要是线下一对一的咨询模式,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现代人忙碌的生活常态,线上减重咨询或线上减重营这种新型模式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时候作为营养师我们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