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越自律越优秀,所有优秀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有人说,这世上路有千万条,条条可通罗马。此话是没错。但若细细琢磨,你会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路只有那么一条,那就是自律。本文以“自律”为主题,结合稻盛先生著作《斗魂》《心法》《活法》《心与活法》《对话稻盛和夫:话说新哲学》《活法叁:寻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中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一、自律是凡人唯一的出路,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自律

所谓自律,即人最伟大的能力,就是战胜自己的能力。

举例来说,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只要各门课程勉强及格,学生就能升级,就能毕业。

同通过极大努力、门门课程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表面上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成绩及格和优秀一样能毕业。

但两者之间,不仅是成绩差两级,而且包含更重要的本质差别。

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了出类拔萃,必须突破若干壁障,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拼命努力。

“满足于及格就行”还是“敢于不断向第一冲刺”,不单是成绩高低的问题,这反映了两者精神上的差异。

要实现高目标,必须突破多重壁障,而最大的壁障,是自己那颗追求安逸的心。

只要战胜自己,就能突破其他壁障,取得卓越的成果。

人有好逸恶劳的倾向,主动激励自己、不断克服困难向前进,是件难事,但是,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人内心的喜悦难以形容。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意味着要少玩乐、少看电视、少追求一时的痛快,意味着必须战胜自己;也意味着必须抑制贪图享乐的欲望,全身心投入工作。

也就是说,战胜自己需要强大的意志。

所以,人真正的自律,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

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不能发挥自己天赋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缺乏自律的能力。

二、两点告诉你为什么要自律

1、上天给了我们自由的属性,但是这个属性是一体两面的,所以必须通过自律来发挥其好的一面的效能

我把遍布于世的宇宙的意志称为“爱”。造物主以伟大的爱包容一切。而同时,造物主还给予了我们“自由”。

造物主并不是高高在上,控制操纵了一切,它只给了人最根本的东西——灵魂中最核心的东西。

然后,就给予我们自由,我们可以自由行动。这个“自由”对人而言极为重要。

我们在自由行动时,行动的指令由脑细胞发出,此时,最初可能发出的指令,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烦恼”。

所谓“烦恼”,就是为了守护自己的肉体所必需的欲望、本能

随着生命的诞生和进化,为了生存,为了维护自己的肉体,需要具备自我防卫的本能。

其中之一,就是人会有欲望。为了维持生命的食欲,为了繁衍子孙的性欲,都是欲望。

同时,因为人具备自由,所以就可以为满足欲望而采取行动。当然,欲望中包含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造物主用爱包容一切,让万物都朝更好的方向进化发展。当然,宇宙整体也正在朝着好的方向进化。

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能发展进步,基本的要素就是自由,就人的本质而言,自由极为重要。

但正是这个最重要的自由,实际上恰恰是我们人类造恶的原因之一。

但是,不能因此悲叹“毫无办法”而选择放弃。因为人还有一种自由,就是让自己朝着造物主要求的方向前进。而这么去做就是“提高心性”。这也是自律的本质意义。

2、不够自律的根源是忽视了“心灵管理”

常有人说现在的人“心灵荒芜了”,也有许多老师指出了“心灵的问题”。

不过虽然指出了“心灵的问题”,但如果问:荒芜的心灵如何矫正,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告诉人们心灵的重要性”、“咨询交谈”、“治疗病态的心灵”,等等。

就是说,大家都不知道,心灵管理该怎么做才能够奏效。

释迦牟尼为了让人觉悟、让人提升心性,提出了“六波罗蜜”的修行方法:

要为他人尽力——布施;

要知足,要遵守戒律——持戒;

要忍耐、有韧性——忍辱;

要努力工作——精进;

要把心沉住,保持心境平和——禅定,这样做了,就能进入悟境——智慧。

很久之前的人们通过这样的行动塑造自己的心灵,结果就是能让心灵得到充分的养护。

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渐渐忘记了大自然教予的真理,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因此,释迦牟尼才将“六波罗蜜”这样的生存智慧作为佛教教义,传授给众人。

现在的大部分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经济富裕了,人们即使不拼命工作也能过上普通的生活。

于是,与其正式就职受约束,不如当自由职业者,想工作时才工作,其余时间用来游手好闲、混吃玩乐。

什么“精进”、什么“持戒”统统与我无关,更不必提什么“忍辱”了,连想都没想过。抱这种人生态度的人越来越多。

释迦牟尼倡导“持戒”——遵守戒律。守戒就是“不可做的事不做”,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自律”。

人们必须通过这样的行动塑造自己的心灵,结果就是不再为非作歹,不制造罪恶。以“六波罗蜜”为修行准则,行正道,锻造自律觉悟,人们才能最大程度享受“自由”带来的好处,而不被恶所侵蚀。

三、所有优秀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五种迹象证明你越来越自律

1、接纳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克服

1955年4月,大学毕业后初次就业时,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巴佬”,此前从没有在大城市生活过,说话有浓重的九州地方口音。

每当电话铃声响起,我都祈望有其他人快来接听,因为我不想让别人听到我的鹿儿岛方言。那时,我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后来我意识到,不应该被劣等感支配,应该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下决心努力克服。这样就不会有过多的挫折感。

我对自己说:“我是乡巴佬,从乡下大学出来,社会上的事情什么都不懂,缺乏常识,因此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比任何人都要更努力。否则,我就无法成功。”

就是说,不否认自己的弱点,而是如实接受它,不必刻意掩饰,这样反而会觉得轻松。这种态度是进步的起点。

实际上做不到的事,不要假装能做到。首先承认自己有做不到的事,才能找到努力进步的起点。

在京都一家小公司松风工业工作时,我学到了这一点。从那以后,在我的人生中,我曾多次对自己重复上面这些话。

2、一年365天,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认为成功没有捷径,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光明大道。京瓷仅用半个世纪,就成长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除努力之外,可说别无他因。

但是,京瓷的努力不是普通一般的努力,而是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亚于任何人”这几个字,才是最关键的。

不做这种程度的努力,绝不可能引导企业成长发展。

要想在“血雨腥风”般残酷且激烈的企业竞争中获胜,获得成长发展,就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还包括必须每天不断地持续。

换句话说,千万不可忘记,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一步一步踏实努力积累的结果。

揭开迄今为止大企业的成长发展史就会明白,它们都从小事业开始,点滴积累,不断创新,踏实努力,坚持不懈,才有后来的辉煌。一开始就想做大生意是不可能的。

企业发展的要诀一点不难,认真做实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精益求精,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此而已。

希望大家都理解这个道理,一年365天,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只要不间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诸位的公司定能成为自己想象不到的伟大企业,诸位的人生也会更充实、更美好。

3、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

我无论工作多忙,都见缝插针,在工作的间隙读书。不管夜里多晚,哪怕是在和客户喝完酒之后,回到家也一定会读书。

我的枕边堆着许多哲学或中国古代经典的书籍,每日睡前必定要读上几页。

许多人觉得没有时间读书。但是,只要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我们会意外地发现能挤出不少读书的时间。

哪怕只读上短短几分钟,我们也能体会到心灵被打动的感觉。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获得有别于平日生活所得的经验和知识。没有去过的国度,没有听过的语言,2000年以前的岁月……从历史书籍中我们能得到各种各样的前车之鉴。

另外,在平日的实践所带来的体验之外,读书还能提供知识补充,有帮助梳理个人经验的效果。

英国思想家詹姆斯·艾伦将人的心灵比喻为庭园。自己的庭园是杂草丛生,还是开满了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全部取决于对庭园的呵护与修整。

文化的词源是“耕耘心灵”,那么读书也可以说是养护人类心灵的方法。

每个人所能体验的事情有限,但是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反映了古今东西不同人们的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通过书籍,我们能够体验别人的经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4、保持日复一日的反省态度

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诱惑,对于出家人也是一样,出家人就必须“持戒”,也就是时刻都要遵守佛祖释迦牟尼的教诲。

刚才说过,人类原本就是各种烦恼的集合体,为了从烦恼中彻底解脱,佛祖释迦牟尼便制定了各种戒律,要求大家遵守。

守戒本来就是出家人的职责和工作,他们必须经历各种严格的修行。

然而,即便是那些经历了各种严格修行的出家人,有的时候仍然会有人因经受不住各种诱惑进而破戒。

每当这种时候,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及时醒悟并进行反省。

我们本来不应被各种诱惑所打败,由于人性的弱点,有时仍然会输掉这场战斗。

然而,在败给诱惑之后,我们是否能够认识到自身错误,并切实进行反省,则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巨大的不同。

人生就像趟过一片充满诱惑的地雷阵,当我们穿行其间,多多少少会触及各种“地雷”,这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情。

每当我们“触雷”时,能够进行怎样的反省才是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想方设法不踩到“地雷”,而是在踩到“地雷”后立刻做出反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永远保持这种日复一日不断反省的态度。

5、时时不忘克己之心

克己真正的目标是《论语》所言之“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主观,不独断,不固执,不唯我)。凡人皆因战胜自我而成功,因放纵自我而失败。

以历史人物为鉴,事业始创时,多数人能出色达到目标的十之七八,而能圆满完成余下二三成的人则屈指可数。

究其原因,最初能自我约束,谨言慎行,从而功成名就。

然而,功成名就后不知不觉生起爱己之心,谨慎、畏惧的神经松懈,开始骄傲、得意忘形起来,事业既成便自以为干什么都不费吹灰之力。

这种过分的自信会把事情搞砸,最终导致失败。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所以,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哪怕独处时、无人监督时也能自律、自诫。

西乡所说的“道”,即天道,也就是诚。

中国古代典籍《中庸》有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实,至诚相待,乃天道,而依循天道行事,方为人之道,是做人的法则。

西乡认为,治学、钻研学问,目的在于“敬天爱人”。

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恪守诚之道,不分贵贱关爱众生,这才是治学的目的。

并且,若想依循敬天爱人之道行事,则自己必须修性养心,而修性养心的关键在于克己。

我所理解的“克己”之意是“战胜烦恼丛生的自己”,或者说“压制自身过度的欲望”。

人一旦放任自流,心中就会涌出无穷的欲望。这些欲望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本能。人生于世,必定常生烦恼,人为了维持肉体生命,这种烦恼或欲望必不可缺。

换言之,肚子饿时涌出食欲;外敌入侵,即生怒火;因蒙昧无知、不明事理而满腹牢骚。

上述贪、嗔、痴在人类烦恼中为最甚,佛教称其为“三毒”。倘若放任不管,这三毒会经常攻入心头。

抑制烦恼的行为就是克己。所谓克己,即以自身意志力消除心中常现的烦恼——尤其是“三毒”。

西乡说道:“凡人皆以克己成。”这里的“己”,便是会涌出欲望与邪念的自己。

战胜了自己,那么不论工作还是人生都将一帆风顺。与欲望缠身的自己斗争,能否“克己”方为成败的关键。

四、结语:越自律,越优秀

人类依靠科学技术构筑了高度的文明,享受了富裕的生活。然而在这方面的成功,却导致了另一种结果,就是人们忘记了人的精神、人的心灵的重要性。

为此,必须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提出更高的标准,并不断严格自律。

勤奋、诚实、认真、正直……严格遵循这些单纯的道德律和伦理观,将这些作为自己不可动摇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的根基。

树立作为人应有的正确的人生观,尽力贯彻到底,这才是人生的“王道”,它不仅能够指引我们每一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而且可以给我们人类带来和谐与幸福。

我很喜欢杨绛写的一段话: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高于普通人。不同程度的放纵,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不同程度的锻炼,必取得不同程度的成绩。

用自律来投资自己,还是用放纵来透支自己,结局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终究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选择。

但不管做了哪一个选择,最为重要的是,仔细想想你渴望的生活,选定之后,不要后悔就好。

我们之所以痛苦,不在于是否成功,而是总在看着别人的生活,不断后悔当下的选择。

所以,请认真思虑,慎重选择,不悔当下,点个「在看」,开始我们循序渐进的人生吧。

作者 | 稻盛和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