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架梅花拳

古老的梅花拳

梅花拳古称梅拳,是我国古老的拳种之一,从创拳到传拳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小架梅花拳是在大架梅花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据梅花拳《根源经》记载:“清乾隆年间,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自幼天资聪慧,拜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十二庚,内外兼修,文成武就。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泊,独创小架梅花拳。”2008年,收录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

小架梅花拳的传入

清代乾隆年间,梅花拳七传到平乡县八辛庄赵学义、张从灵。迎来了一次大的变革,当时梅花拳第八代师祖张从富,拜本村赵学义为师,习练梅花拳十二年。为了进一步弘扬梅花拳,他在梅花拳大架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独创了梅花拳小架,或称小架梅花拳。

小架梅花拳创自于平乡县八辛庄,小架梅花拳因他缩、小、绵、软、巧等优势更适合习练,受到大家的欢迎。人们争相学习,习练小架的人逐渐增多,张从富有许多弟子,个个文武双全,内外双修,学成后开始向外传拳。小架梅花拳相继传授到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十二代王山根传山东梁山、白帝、汶上、阳谷、文安、运城等地;十三代李廷玉、李廷桂传武强、深县、献县、饶阳等地;小架梅花拳第十六代传人韩其昌,十五代拜赵英廉为师习练梅花拳。后任北京大学武术教授,弟子上百人,遍及北京、上海、西安、济南等地,培育出了一大批梅花拳弟子。

小架梅花拳的传承

第九代弟子侯魁元(1751-1826),南和县三召乡善友桥村人。拜张从富为师习练小架梅花拳。侯魁元学文习武,勤奋刻苦,进步很快,得到了张从富的真传,许多年后,拳法出神入化,形就于自然。

侯魁元嫉恶如仇,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有一次,侯魁元到曲周县赶集,遇到一个恶少调戏少女,还将人家父女打的头破血流,扬言要抢少女回去做小。侯魁元打抱不平,上前劝解,那恶少见他是一个外地人,便聚众持械围攻侯魁元,侯魁元闪转腾挪、气行丹田,运功使力、很快就将这群人制服。人们知道他是梅花拳传人后,他抱打不平,除恶扬善,为民解愤事迹很快就传开了,小架梅花拳揭开了神秘面纱,在十里八乡迅速传播,练拳的人也越来越多,使它走进了千家万户。

南和县小架梅花拳自侯魁元开始推广,为此南和人称他为小架梅花拳师祖。

小架梅花拳主要分布在善友桥、候郭、东任城、西任城、郑庄、岗上、北师、牧村、大会塔等村一带,到目前已传到第十九代。

小架梅花拳的发展

南和县小架梅花拳的基本内容有大刀、双鞭、文棒、铁拐、三节棍、单手夺刀、双雁别翅等等,主要形式和特点为蹲势、屈膝,缩、小、绵、软、巧,神无方而拳无体,文武交融,灵活多变,能够以柔克刚,以少胜多;经过练习后还可以修心养性以增强体质。

小架梅花拳的历史距今只有200多年,由于适合人们习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已经传承至十九代。经过不断的提炼、创新和发展,已经逐渐形成包含多种锻炼方式,成为当地强身健体、娱乐表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民族体育项目。现在练习者已发展到近千人,他们自发组织、训练,并配置了乐器、长刀、长枪、拐、棍、文棒、七节鞭、流星锤等传统器械,冬闲时习文练武,农忙时干活打工,不论老幼,参与者众多,老带新、新促老,薪火相传。

后继有传人

南和县“小架梅花拳”代表性传承人有东任城尤小路、尤存亮;西任城刘存英;岗上村李朝杰;梁庄村张彦军等。

点个在看,传播优秀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