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养生说明
书法是一种自我心身整体锻炼的方法。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共同作用,改善全身机能,从而使病变局部好转或恢复正常,达到强身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中医学认为,人体之所以患病,是由于正气虚而邪气侵入,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书法锻炼不仅仅是为了调整某脏某腑,或针对某种疾病,而是协调脏腑机能,来达到保健治病作用。同时在调身、调息、调神三要素中,以调心最为重要。俗话说“全凭心意练功夫”。这里,“心意”是人的精神活动,也特指与书法有关的意念活动。通过调心,使人进入恬淡虚无,轻松舒适的入静状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并进一步通过神经内分泌过程来调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改善了全身的机能。此外,书法还要求在练习的同时,注意精神修养,陶冶性情。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不仅能防止紧张、抑郁等各种情志活动对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而且能消除伴随疾病出现的心理障碍,有助于身心的协调一致。机体的病理状态得以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书法锻炼所产生的效应并不单纯体现在身体的一部分、一个内脏、一个系统,也不单纯体现在有形的身体,而是对全身各系统组织器官以及心理等同时都有调整作用,即是通过对全身机能的整体调节,从心身两方面起到防止疾病的作用。
用书法调节情绪
中医学认为 :“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愉快是心理的最佳状态,它既不过于兴奋,又抑制和冲淡了不良情绪。书法与健康的关系,必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黄帝内经》指明“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并提出“百病之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制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情绪就是这样主宰着人们的健康,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证明影响人最大的因素是情绪,所谓七情六欲致内伤,是疾病来源的绝大部分。七情既是生理现象,亦是心理活动。习作和欣赏书法无疑使人精神愉快,调节了心理,使情绪稳定。
书体保健作用
楷书:
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着稳重,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
隶书:书体从容,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对于调节焦躁不安,固执偏激的情绪有帮助。
篆书:严正安稳、行笔缓慢,尤适合于焦虑、紧张和躁动者练习,有利于调节心理,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行书:
字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
草书:体态放纵,笔势连绵回旋,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而不宜于焦躁者练习。
高血压患者
近几年来有关普查资料表明,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诱发因素除年龄、家族史、饮食中摄盐量高、肥胖等外,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对视听觉过度刺激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的突变等,均易使血压增高。早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有人发现,处于前线的士兵的血压要比驻守营房或居民的血压高。这说明精神高度紧张、责任过重、矛盾较多的环境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具有一定的人格特点。这类人大多具有雄心壮志、争强好胜、办事过分认真,容易激动和烦恼。高血压病患者在书法养生功时,保持“
松静自然”的状态,不但身体放松,精神也要放松,这样就能较好地消除造成血压升高的精神紧张因素,调动生理潜力,使机体的机能恢复正常,收到较好的疗效。因此,高血压患者可以选书法养生功为主进行锻炼,只要做到“
松静自然”,即可收到满意的疗效.高血压病患者至少应早晚各练一次书法,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学会“忙里偷闲”,善于在紧张的节奏中适时地松弛,练一会儿书法,使心平气和,保持平静的心情,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和预防是很有好处的。由于通过书法锻炼治疗高血压病,不但有良好的近 期疗效,而且对稳定血压,巩固疗效有独特的作用,同时没有药物的诸多付作用。因此,书法在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神经衰弱患者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导致大脑的兴奋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其主要表现为:兴奋性增高,如易激动,易伤感,感觉器官对机体内部及外界刺激过敏,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脑力体力均易疲劳,工作学习效率低,植物神经机能障碍,焦虑不安及多疑等。
人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通常整日紧张的脑力活动以后,虽产生疲劳,但通过适当的休息或睡眠即可恢复。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冲突的一些因素,如亲人亡故,学习负担过重,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不和或长期思想矛盾等,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地处于紧张状态,超过了神经系统所能承受的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而脑力劳动过于紧张繁重并伴有情绪性的持续紧张,或者工作按排不当,忙乱而无秩序,缺乏劳逸结合,经常改变生活与睡眠规律,从而引起大脑机能的过度紧张,也能导致神经衰弱。从性格上讲,那些偏于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或过于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差的人易患神经衰弱。
对神经衰弱的治疗,主要原则是消除引起紧张的原因,调整紧张引起的大脑机能失调。在这方面,书法有其独特之处。首先,书法要求书写人在书写时要做到
松静自然。松是指精神和形体共同的放松。静是指精神的宁静,是精神在主动放松的基础上,意识进入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特殊状态。这种状态使大脑皮层功能主动性地休息调整,有益于缓解和消除大脑的持续紧张状态,起到治疗神经衰弱的作用。其次,练书法达到入静状态时,机体不仅在客观上发生各种有益的调整变化,而且在主观上也可感受到心情极其
舒畅、心胸非常开阔。从而处在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中。这对消除神经衰弱常伴有的负性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长期书法锻炼,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气质性格,也是书法能预防和治疗神经衰弱的重要因素。
在通过书法治疗神经衰弱的同时,应认清病因并认识到本病是可以治愈的。树立信心,消除紧张和疑虑,保持心情愉快
舒畅,用心理卫生的方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书法对神经衰弱的作用和疗效,持之以恒,坚持练功,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致病的环境因素,为练好书法创造条件。
八种心境
1、诚心 诚其心,待天下之人。
2、容心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3、虚心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4、平心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5、潜心 潜其心,观天下之势。
6、定心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7、仁心 仁其心,爱天下之生。
8、忍心 忍其心,忍天下之辱。
四个心志目标:
1、志存高远则目标远大,习书一生,弘传不朽。
3、志趣高雅则自无俗态,赏心悦目,风格高雅。
4、意志坚韧则百折不回,不屈不挠,无坚不摧。
以上心志的薰陶、培养,则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的心身运动。只有通过心志的薰陶、培养和锻炼,养生书法才能由清秀走向拙朴,由俊美走向深厚,由严谨走向蕻逸自由,由清晰具体走向抽象意念。洗尽铅华,清雅肼俗,大气磅礴,独领风骚。
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现代社会的流行病。古代医生所记载的人类主要疾病中,提到有关冠心病的病历并不多,冠心病在
美国和其它一些西方国家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迅速增长的。在我国,发病也呈增多的趋势。
冠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人们普遍认为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肥胖、
体力活动少、家族史等是引起冠心病的原因。但根据现代的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在人生和事业上有过重大挫折的人比常人患病率高 4倍。此外,冠心病的发生还与病前性格有一定关系,紧张好胜与被动依赖者均易罹患此病。
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脑力过度疲劳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失调,在冠心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练习书法能通过书写入静调节大脑皮质功能,使植物神经机能活动和各系统器官机能的协调得到改善,能在心静体松、不增加心脏负荷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发挥调和气血,改善循环状况的功效。
书法养生的作用
缘何
书法家长寿?因为书法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节情绪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陶冶情操
汉文化源远流长。古籍记载仓颉造字,虽是传说,但字与书体的形态反映了造字者对事物的艺术构思和精神情感的寄托。唐·虞世南《书髓》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篆书形态古雅、质朴;隶书圆浑、秀美;楷书严谨、鲜明;行书洒脱、烂漫;草书飘逸、奔放。它们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出节奏化了的自然美。其正如《淮南子》中说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都使人感到美的享受。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练习书法无疑能陶冶人的情操,赋予生命积极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艺术、眼界、胸襟、修养、气质上都得到升华。当你书写时产生的快感、创作时产生的欢愉、作品发表或展出时得到的回报,种种美的信息,会刺激大脑分泌良性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形神共养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形为神之宅”。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形。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
“神为形之主”,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主张:“养静为摄生首务”。静以养神,养神则保形。习书法时全神贯注,人的思想纯静、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动,在追名逐利的风潮面前,甘于清贫,恪守寂寞,使体内阴阳平衡,保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延缓细胞的分裂周期,体内气血在最低限度内变化,代谢相对缓慢。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心理对于生理的干扰,使一切杂念全抛之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亚于练气功、打太极拳。练习书法,形神共养,使书家形神一体,心身统一,从而健康长寿。
德国个人书法展
2011年9月17日-10月1日,本校书法系主任郭世平老师应中德友好协会邀请在
德国北威州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展览主要展出了郭世平老师精品作品33幅。
郭世平老师与BOCHOLT市长合影 [1]
此次在这里举行的郭世平个人书法展,为德国观众带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新体验,使德国人民对中国书法有了一个更深刻地认识,正所谓艺术无国界,虽然语言不同,但通过书法作品中线条的轻重、虚实、起伏、应带等变化,尽情感受无声的音乐——“书法”中的节奏与美感,经过千锤百炼的线条变化再现了西方画家毕加索、米罗等抽象大师的艺术丰姿与韵味,使德国观众惊叹不已,对这个屹立在遥远的东方国度——“中国”,产生了更加神秘与心驰的向往。
文章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AD%E4%B8%96%E5%B9%B3/10840524?fr=aladdi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