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3.2)历法授时

中国古代天文学,最辉煌的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1、天文观测与记录;2、是历法授时;3、天文仪表器具。本篇简要介绍历法和授时的发展历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大概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历法。无论是原始的采集狩猎,还是稍晚出现的农耕畜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表明先民们已经懂得了顺应物侯变化来安排生产活动。

有史记载的天文历法,可以追朔到尧舜时期。但是根据考古探索,实际的天文探索要更早一些。据《尚书·尧典》记载,当时已经确定了一年是366天,分四时(后来说的四季),并有闰月的安排。

关于夏的史料实在太少,不过可以确定,十日为一旬,以天干来纪日。商代祭祀先祖的时候,祭祀名称都是按天干记录的,也可以佐证夏代已经出现了天干。

《殷历》中明确记载了商代的纪日法,为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六十天为一个周期,这些都是“观日”计时法。而大月30天,小月29天,则为“观月”计时法。并且商代有了“南至日”的认识,即后来的冬至日。可以说,这是阴阳合历的早期运用。

周代的材料相对丰富些,青铜器中出现了关于月相的描述:初吉、既望、生霸、死霸等。《诗经》中,第一次出现了“朔”的概念。在“朔”被作为初一的之前,“朏”是旧历的初一,这时候的月亮已将显现出来了,观察者是可见的。周人通过完整月相的分析,把“朔”定为初一,把“朏”改为初三。朔,也称“新月”,当时的月相是完全看不见的。这说明当时“观月”测算已经非常成熟了。

东周的时候,人们把“闰月”进一步精确到了“十九年七润”,并起了个名字叫做“章”。古希腊天文学学家默冬也计算出了这个周期,西方称之为“默冬周期”。《四分历》中,一年为365.14天,每年历法误差0.14天,19年下来阳历和阴历就会相差7个月。由于列国争霸,他们采取的历法基本上都是《四分历》,只是“正月”时间不同,鲁国分别用过11月和12月,晋国是1月,秦汉用过10月。

汉武帝历法改革,《太初历》正在在历法领域完成了“大一统”。此后的历法,都是基于这个版本进行改革和精进。两千多年出现了近百种历法,当然也有一些民间学者研究出来的,虽然没有被官方采用,但是对后世影响很大。历法的改革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第一时期,从先秦《古六历》到后汉《四分历》。这一时期的历法表现为“固定周期内的均速运动”,基于当时观测条件有限,认为日月星都是以固定的周期作匀速运动,并根据这种周期来确立“历元”,如此循环叠加。采取皇帝年号纪年法和干支六十年周期纪年法。(哥白尼日心说运行模式)

第二时期,从三国时候的《乾象历》到隋朝的《皇极历》。这一时期发现了行星运行速度的不均匀,并且尝试着通过修正历法来符合日月星的周期。(开普勒日心说运行模型)

第三时期,从隋朝的《皇极历》到元代的《授时历》。这段时间内,唐代完成了子午线的实地测量,彻底否定了”盖天说“,确认了东汉张衡的“浑天说”。并且通过二次、三次内插法和逼近法等数学手段,解决了行星运行速度的不均匀导致计算误差的问题。这是古代历法的成熟期。(无限宇宙论,浑天之外还是天)

第四时期,从是元代的《授时历》,这时候认识到了,回归年、朔望月、交点月的周期并非固定的,而是“古大今小”,也就是说古人的一年,要比我们的一年长那么一点点。这需要非常精确的天文观测和非常精密的数学计算才能发现这种以秒为单位的误差。在杨忠辅看来:每隔100万年会偏差一日。根据现在天文数据计算,每隔一百万年实际相差半日左右。

(0)

相关推荐

  • 元朝天文学:华夏与波斯文明碰撞出的幻妙火花

    中国是全世界天文学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了元朝,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 不仅涌现出了以郭守敬为代表的杰出天文学家,并创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

  • 郭守敬主持修订了什么书

    授时历 郭守敬(1231-1316),字若石.邢台县,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新都 区).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1].早年在刘炳忠. 张文谦手下读书.他是一个官员,赵文观学士,被称为&q ...

  • 略谈汤若望和农历

    注:原创非首发 中国自民国元年(1912年)之后开始通用公历,原有的中国历法退出官方历法舞台,但民国新设的紫金山天文台等天文机构仍然在继续推算传统中国历法(后改称农历,但其实还是叫中国历法比较合适), ...

  • 今日谷雨:看郭守敬如何精准测定二十四节气

    谷雨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降雨量明显增加,适宜谷类作物生长.二十四节气能精准反应自然节气变化,与我国古代科学家郭守敬密不可分. 生活背景 生于13世纪的郭守敬(12 ...

  •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3.1)观测记录

    中国古代天文学,最辉煌的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1.天文观测与记录:2.是历法授时:3.天文仪表器具.本篇简要介绍古代的天文观测与历史记录. 相传,在尧帝时期,就已经设立专业机构来负责观测天文.而其主要目 ...

  •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3.3)天文仪器

    中国古代天文学,最辉煌的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1.天文观测与记录:2.是历法授时:3.天文仪表器具.本篇简要介绍古代的天文仪表器具. 古代天文仪器种类很多,但归总起来大概可分为四大类:观测类.记时类.演 ...

  • 《中国古代天文学与诗歌》(上)

    2019-12-14 <中国古代天文学与诗歌> "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

  •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缺憾(续)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缺憾(续) (七)天象记录及其使用 中国古代有着极为丰富的天象记录.但这些记录,除了日食和月食记录曾被用来验证历法之外,其它的基本上都被用来占卜政治人事的吉凶,而没有人对这些资料进行过 ...

  • 二十八星宿(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

    二十八星宿 二十八宿星一般指二十八星宿 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共3个含义 中国古代天文学名词 <神武2>常规玩法之一 2015年中国拍摄影片 收起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 ...

  • 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于战国,衰落于明清

    引言 古人讲究夜观天象,感悟星体变幻莫测的运行规律,并从中吸取哲理,与人间规律相结合,一直以来,中华民族对天体的研究都是非常发达的,在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当我们回望历史,领略那段异 ...

  •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缺憾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缺憾 中国古代天文学十分发达,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对星空.恒星.太阳.月亮.行星以及众多天象(如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彗星.新星及超新星.流陨)等进行连续不断的观测,记录下 ...

  •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成果,是日月五星不同时空栖息的场所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成果,是日月五星不同时空栖息的场所

  • 沧海桑田70年,新中国取得十大辉煌成就!国经中心发布研究成果

    9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在京发布<新中国70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思考研究>研究成果,指出新中国70年来取得"十大辉煌成就".即: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