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早年不成熟的曹操,看他是如何一步步觉醒的
曹操是大家很喜欢的一个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除了因为正统观念以及《三国演义》的影响,将他描述成奸雄,其他按照史实多数是正面评价较多。也有很多人从他身上总结出很多不一样的特征,比如爱收降将、降才,爱收纳人妻,难得的一个提倡薄葬的英雄人物等等。但你知道吗?早年的曹操其实是很不成熟的。
早年刚正不阿的曹操
曹操是曹嵩的儿子,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因为这个便利,曹操得以入朝从政。但是曹操本人却十分痛恨宦官,在管理洛阳一小块地方的时候,(174年)曾直接依法打死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得罪了宦官势力,被贬出京城。
不仅如此,其实曹家很多人也跟宦官势力关系不是很好,甚至有人因此被杀。四年后曹操也因为这些事情,再一次被免官。
在当时的时代,人们都非常痛恨宦官集团,曹操也不例外。在免官之后两年,被重新征召入朝。当时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诛杀宦官行动失败,被杀身亡。曹操竟然直接上书为窦武、陈蕃等人翻案,虽然没被采纳,但这种不怕死的行为,说明他那时还是很正直的一个人,所以说最开始步入政坛的曹操是刚正不阿的。
不过东汉政权已经腐朽了,人心已经败坏了,都散了,越是刚正的人越是不得志,这大概是压得曹操喘不过气来的一个原因。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曹操跟随皇甫嵩剿灭黄巾军,立过不少战功。这大概是曹操第一次带兵打战,或多或少他从皇甫嵩这个东汉最后一个名将身上学到了不少兵法,为他日后自己带兵打战埋下基础。虽然立了功,也封了官,但在整治治下郡县的时候,还是对这腐败的社会感到失望。不久之后,曹操辞官隐居起来了。从这可以看出,曹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的,还是忠于朝廷的。而且从另外一件事,有人企图立废掉汉灵帝立其他人为皇帝的时候,曹操也拒绝了。这也可以看出,他对忠孝的态度还是很坚定的,不曾想过谋反。
四年后,曹操又再次被汉灵帝征召,担任了重要的军职。
从对宦官势力正面刚而被贬官,因亲戚得罪宦官而被诛杀再次被免官,再到为窦武、陈蕃等人翻案,积极参加剿灭黄巾起义,不参加皇帝废立,而后隐居,又再次出山,曹操在官场的起起落落,是《三国演义》里不曾展现过的真实的曹操的面目,但这些也是为后面曹操的转变埋下伏笔。如果说皇甫嵩是曹操在军事上提点过他的贵人,那宦官与那些贪官污吏则是迫使他成长的反面人物。曹操对腐朽的东汉政权的失望,转而萌生出取而代之的想法,为下个阶段的转变埋下伏笔。
抛弃光复汉室想法的曹操
但曹操真正抛弃光复汉室的想法,是在反董运动之后。董卓进京之后,惹怒了天下人,群雄乘机起来反对,尤其是袁绍与袁术兄弟。但是这两人并不是真心想匡扶汉室的,他们都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特别是袁绍,不仅消极出兵,却对扩大自己的地盘很感兴趣,一直在后面热衷吞并同盟的地盘。
当时最积极打董卓的最突出的就两个人,一个是孙策的老爹孙坚,另外一个就是曹操。孙坚开始也得不到支持,但大骂袁术之后给了足够的粮草兵马,竟然攻陷洛阳了;但曹操就没那么好运,袁绍几乎没给什么支持,导致曹操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自己也受伤差点死掉。跟曹操一样失望的还有好友张邈,他们都曾痛骂过袁绍,对这些心怀鬼胎的反董同盟很是失望。但是当时势力最大的偏偏是袁绍、袁术他们,曹操的内心也许就从那时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彻底灭了袁家势力。
也大概是这个时期,曹操开始与汉室决裂。一直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迈开了统一北方的步伐。
二袁,尤其是袁绍,是曹操成长起来的第二阶段的关键人物,是他开始自立并且走向军事统一北方的第一步。
被朋友接连背叛的曹操
初出茅庐的曹操虽然小有成就,但是性格依旧是那么直,随着打战杀人,看习惯了,他心中的恶魔也渐渐被唤醒,人性恶的一面也逐渐展现出来。就因为他没有自我约束,导致了他被朋友接连背叛,而背叛的导火索竟然是一个不起眼的知识分子。
此人就是边让,衮州名士,据说当时是与孔融等人齐名。不过这人被很多人推崇过,就飘了,养成一个臭毛病,就是爱评点当时的各方诸侯。曹操是“宦官之后”,自然成为边让黑他、讽刺他的一个点,然后升级到品德、名望上的否定。也许曹操就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一个红眼就让人把边让杀了。
但是万万没想到,衮州人士并没有因此屈服曹操,反而是对曹操心生反叛。
曹操最信任的下属是陈宫,他曾把最重要的东郡交给陈宫管理,但恰恰是陈宫最先出来怂恿曹操的另外一个挚友张邈一起举起反旗,迎回吕布当他们的主公。这个张邈是早年曹操最重要的一个挚友,也是最信任的,在出征讨伐徐州的陶谦之前,曹操曾对家人说,如果他战败了,他们可以去投靠张邈。之前袁绍叫曹操杀张邈的时候,曹操不仅没杀,反而告诉张邈,两人恩义如此。但就是这么一个人,背叛了曹操。
而且在这节骨眼上,前面曹操还做了一件蠢事。曹操打徐州陶谦,借口是他的父亲曹嵩被陶谦的部下劫杀。虽然没打下来徐州,但是出于报复心理,曹操屠了三个郡,震惊天下。残忍的一面暴露出来,充分体现了曹操的不成熟。这让陈宫、张邈这些朋友心寒,加上边让事件,让这些朋友彻底失望了,反而去迎接那个勇而无谋的吕布。
气急败坏的曹操,后来打败了吕布,期间还族灭了张邈全家。但在杀陈宫的时候,曹操又迎来了另外一个转折点。
在文章开头提到过曹操善待并且重用降将降才,但是另外一点不曾提到,仅限于有战斗力的武将与有才能的谋士,但对背叛他的朋友,曹操终其一生都是不能容忍的。这导致了在对待张邈与杀陈宫这两件事上,曹操的处理方法不同。他对张家选择的是族灭,对陈宫则是只杀陈宫一人。
按理说陈宫是造成曹操被一众朋友背叛的罪魁祸首,曹操应该更恨他才对。但是经历了这一系列背叛,以及与群雄争夺地盘的过程中,曹操是逐渐意识到玩弄权术的重要性,而这些是需要有谋士在身边不断提醒他,给他更合适的建议。所以曹操才渐渐变得惜才起来,对于陈宫这个人才自然是想争取一下。
可惜的是陈宫宁愿死都不肯投降,甚至曹操用他的父母妻子威胁,也不为所动。并且反而被陈宫将了一军,不得不成全孝名而厚待陈宫的家人。当然了陈宫跟张邈是不同的,陈宫没什么家庭背景,背后没有势力,不杀对曹操是没什么威胁的,而张家人多势众,不族灭曹操不放心。
在白门楼这里,曹操终于成长起来了,彻底觉醒,变成之后的三国历史的曹操,处理事情也更老练了。之后的他惜才,善于听取意见,这些都帮了他不少忙。
应该来说张邈、陈宫,是曹操成长起来的第三阶段最重要的人物,特别是陈宫,是让曹操彻底走向成熟的关键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