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房吃饭

  □郭俊岭

  炎炎夏日里上房吃饭,那是儿时农家小院的绝配。

  我老家的房顶都是平顶的,白天用来晒粮,晚上用来乘凉,是一块天然开阔的“家庭空中广场”。

  记忆中。我们这一带农村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才通的电。虽然有了电,但那时却经常限电,所以俺村少数几个家境好的想尽办法买的奢侈品电扇,就成了一个摆设。因此,他们也只能像我们一样,一把蒲扇“定乾坤”。

  酷暑中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最盼望的就是吃过晚饭聚拢在一起晾热聊天,或在大门口,或在街口的大槐树下,最好的还是上房。很多人家就连晚饭也是在房上解决,全家老少齐出动,你端锅、我拿碗,你搬小桌、我扛小凳,厨房的炊烟还在袅袅升起,一顿晚饭就在房顶开始了。那时候建房都是户连户房连房,在房上行走,从胡同最北的人家可以一直走到胡同最南的人家。谁家今天炒了肉菜、谁家吃的手擀面,都是公开的。

  吃完饭,锅碗饭筷暂时放着,就在房上铺一块布帘,再放上一领凉席,条件好的还有竹枕。或坐或躺,三邻五舍的也串房聚拢过来。即使家里来了客人,也要迎到房上歇息,房上立刻热闹起来。

  汉子们光着膀子、点着烟卷,夜色中,一簇簇红点明暗交替,仿佛是夜的眼。女人们摇着蒲扇,或是纳着鞋底子,照例说一些今晚吃的什么饭、天气多么热、白天做了什么农活儿、庄稼的长势等等,接着说到一些奇闻乐事、家长里短、婆媳之间,时而交头接耳、轻声低语,时而爆发出一阵哄笑,仿佛引爆了一颗“笑弹”。一阵阵清风徐来,仿佛冰丝做的绸帕拂去了身上的汗水,那舒爽是从皮肤到脏腑的,赢得大家一阵啧啧赞声:“真得劲儿!凉快了!凉快了!”

  这也许是人们一天当中最为快乐轻松的时刻。一天的疲倦燥热随之而去,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清闲凉意,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那时的我坐在旁边,聆听大人们说话,觉得就是一种享受。虽然不懂得他们谈论的内容,心里却格外满足和温暖,恨不得时间定格在那个夜晚。一张张生动的笑脸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一阵阵淳朴的笑声在我耳际萦绕。那氤氲在人们之间的或许就是亲情、乡情吧,仿佛无形的黏合剂,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最美的是有月的夜晚,让人更是惬意。躺在房上,天宇为床,月光为被,吱吱的虫鸣、此起彼伏的蛙声,如一幅写真水墨画,展于天地间。自己就像是一粒微尘,在寰宇中飘呀飘……

  如今,大家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空调屋里,再也不用上房乘凉了。大家吃饭后,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玩手机,三邻五舍走动得也少了。老家农村的房顶很多都起了尖,扣上了琉璃瓦、水泥瓦、彩钢板,不再是平平整整可以晒粮食的房顶了。于是,夏夜上房吃饭乘凉,已渐去渐远……给孩子们讲上房吃饭,就好像是在讲天书,他们哪里会感受到我们儿时的种种乐趣。

  儿时故乡美丽的夏夜、纯真的情感,让我无限怀念,仿佛珍藏在心底的一壶老酒,闲暇时难免自斟自饮,咂摸那一种只属于自己的味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