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他拾金不昧,老汉把闺女许配给他,道长说:穷骨不见了

拾金不昧一直是中华文化弘扬的良好品德,本文讲述了一个拾金不昧,从而改变命运的故事,意在劝诫世人,心存善念,要多为他人着想。故事纯属虚构,读罢一笑了之,不必深究。如果有人能从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悟出一些人生的微妙之处,笔者便倍感欣慰了!

宋仁宗年间,楚地有个姓冯的穷苦人家,几乎家徒四壁。冯老汉辛苦一生,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郁闷而终。儿子冯大郎年纪轻轻便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他是个勤奋的人,起早贪黑地劳作,希望能通过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

农闲时节,别的村民都聚在一起找乐子,冯大郎到山上砍柴卖。三伏天的时候,别人在家里避暑,他到山上采摘野枣子卖。三九寒冬时节,别人在家里烤火,他在山上捉野兔子卖。他几乎没有闲着。

可是,每当冯大郎的钱包鼓起来的时候,他家便会出一些事情,不是他生病了,便是老母亲生病了,钱包便瘪了下去。几年下来,他几乎没有攒到钱。冯大郎并没有气馁,依然像辛勤的蜜蜂一样,不辞辛劳地劳作。

这一天,冯大郎采摘了一担山货,挑到集市上去卖。坐船过河时,船上有一个道长,长着一个大鼻子,看了看冯大郎说:“小伙子,你不用这么拼命了,你命中注定贫穷,一生与富裕无缘,最多混口饭吃而已。”

冯大郎笑着说:“道长说笑了,你总得有证据。”道长说:“你我素昧平生,没必要忽悠你。我所说是有依据的。”他指着冯大郎的背部说:“你的脊骨里长着一根穷骨,这是命中带来的,有这个穷骨压制,你别想发财致富。如果硬要抗争,便会出事情,消耗钱财。”

冯大郎哈哈一笑,说道:“我不信命,相信勤劳致富。再说了,人活着总得干一些事情,我不愿过好吃懒做的生活,我就不相信,这一辈子过不上好日子。”

道长叹息一声,不再言语。

过了河,道长往西边去了,冯大郎拎着山货往集市赶去。快要进街口的时候,他眼尖,发现路边草丛里有一个花包袱,捡起来一看,里面都是碎银,估摸着有一百多两。这可是一笔巨款,冯大郎如此辛劳,一年也积攒不了几两银子,这一百两银子,够他挣五六十年。

冯大郎惊喜不已,有了这一百两银子,他可以置办田地,娶妻生子,从此过上温饱日子了。但是,他转念一想,丢银子的人,带着这么大一笔银子,必然有急事,那人丢了银子,不知道会急成什么样子?将心比心,他不能吞下银子。

冯大郎便坐下来等,等了好一会,不见失主来寻找银子,他急着要买山货,便把山货腾出来,把包袱放进箩筐底里,上面放上山货,挑着担子到集市上吆喝起来。

吆喝了一阵,卖了一些山货,冯大郎便挑着担子过桥,到另一边去。集市分为两段,中间被一条河隔开,连通两边的是一座石拱桥。

刚走到桥边,便听见有人高喊“有人跳河了”,接着跳下几个人,把跳河者救了上来。跳河者是个老汉,大哭着说:“你们不该救我啊,不如让我死了省心!”

众人围上来,纷纷询问他为何想不开?老汉边哭边倾诉起来。他是山里人,儿子放牛时,水牛无意中捅了马蜂窝,逃跑时,将儿子挤落山崖,摔断了腿,抬到集市上柳氏医馆里医治。因为伤势严重,需要服用贵重药品,女儿翠英留下来,住在客栈里服侍哥哥,老汉则回家筹集药费。

哪知道老汉急匆匆地赶来,才发现包袱不在身边。他沿着来路找了一遍,没有发现,心急如焚,一时想不开,跳了河。

冯大郎挤进去问道:“你说说看,包袱是什么颜色?一共多少银子?”老汉讲,包袱紫花的,上面绣着鸳鸯戏水,那是他的女儿翠英绣的,旁边还绣着一个“米”字,那是他家的姓氏,包袱里一共是一百一十二两银子。

冯大郎见米老汉说对了,便把包袱从箩筐里拿出来,递给他。米老汉接过来,便要跪下给冯大郎叩头。

冯大郎急忙将米老汉扶住,讲了捡到银子的经过。米老汉这才想起来,他走到街口时内急,把包袱放进草丛里方便,完事后急匆匆地赶路,把包袱给忘了。

这时,一名女子扑上来,抱着米老汉大哭着说:“爹呀,你别想不开,干嘛跳河呀!”原来,翠英听说有人跳河,担心老爹想不开,赶紧跑过来,看见老爹浑身湿漉漉的,果然是他跳了河。

米老汉哭着说:“闺女,这位好心人捡到银子,还给了我们,你哥哥的腿有救了,我也不寻死了。”米老汉问清了冯大郎的住址,千恩万谢地走了。大家听说了冯大郎拾金不昧的事迹,纷纷来买山货,不一会便卖完了。

过了几天,冯大郎又挑了一担山货过河,真是巧了,遇见大鼻子道士从外地返回。道士看着他,惊奇地问道:“你最近做了什么?为何那根穷骨不见了?”冯大郎便讲了前几天捡银子归还的事情。

道长点点头说:“是了,银子虽然不多,却救了老汉一命,将他家从危难中解救了出来,功德无量,故此老天改变了你的命数,你以后定会发财。”冯大郎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到集市上去了。

还别说,冯大郎拾金不昧的事情传开后,不少人认识他,都来买他的东西,他的山货格外好卖,手头慢慢地有了结余。

半年后,木老汉忽然找上门来,他的儿子已经恢复健康,他这次来除了感谢冯大郎外,就是想把女儿翠英许配给冯大郎。这种好品德的人,把女儿嫁给他,绝对错不了。

翠英嫁过来后,夫妻俩一起勤劳苦干,几年后,日子渐渐宽裕起来。后来,冯大郎跟着亲友出去做生意,利润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家境富裕起来。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留言评论,“正经说文史”祝读者诸君福寿安康!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