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装傻充愣
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某次,孔子团队好几天没米下锅了,颜回从外面找了些米回来。
孔子路过厨房时,看到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见到这一幕,孔子虽想呵斥,但还是静静地走开,回床上睡觉了。
饭做好了,颜回过来叫醒孔子。孔子故意说,我刚梦到先祖了,你把饭盛好,我要先祭拜下先祖。
按当时的风俗礼仪,只有干净,没有被食用过的饭才能用来祭拜,否则就是对先人的不尊重。
颜回说,老师,这饭您不能用来祭拜,刚才在煮饭的时候,有炭灰掉进了锅里,弄脏了饭,我看丢掉比较可惜,就抓起来吃了。
听完颜回的话,孔子不禁在心里如此感慨道:都说眼见为实,看来即便是亲眼所见到的,也不一定都是真的,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真不容易啊!
孔老夫子的这番感慨确实有道理,但我对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感悟:很多时候,装傻充愣真是做人的一项必备技能。
01
装傻充愣,是一种成熟
当孔子发现颜回用手抓米饭吃的时候,摆在他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当面点破,教训他一顿;二是悄悄离开,假装没看到。
孔子选择了悄悄离开,还顺便想考验颜回一把。假装自己不知道这回事,故意说要拿干净的米饭祭先祖,看颜回如何应答。
我相信,在听完颜回的回答后,孔子应该暗自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急吼吼地当面点破,否则就误会、错怪颜回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孔子当时立即上前质问,那么在那种情形之下,不管颜回怎么解释,即便他说是因为有炭灰掉进了锅里,我是舍不得扔掉脏的米饭才吃的,孔子很可能也不会相信,认为他不仅偷吃还满口谎言。
所以,在撞见颜回吃米饭的这件事上,孔子选择装傻是一种非常冷静成熟的处理方式。
正如孔子所言,很多事情,哪怕是亲眼所见,也不一定是真的。
如果不想有误会发生,不想因错误的判断而犯下一些错误,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往往就需要有个「冷处理」的过程,需要等一等、看一看,然后再下结论和判断。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成熟稳重的人在做人做事时所拥有的思维和习惯。
真正成熟的人在处理事情时,不会急于下定论或是有所行动,他们通常表明上会装傻充愣,其实是不动声色地去验证,在心里衡量利弊得失,最后拿出一个最理智的处理方案。
02
装傻充愣,是一种智慧
相传明朝皇帝朱元璋某次设宴请沈万三吃饭,其实主要是想找个理由除掉这个富可敌国的富商。
席间,朱元璋指着一盘猪蹄问沈万三,你知道这道菜叫什么吗?
沈万三自然知道这是个陷阱,但又不能不回答皇帝的问题,幸好当时灵机一动,回答说,这是「万三蹄」。
这回答简直堪称完美,既没有冒犯朱元璋的姓氏,同时还拿自己的名字做了一番调侃,这明显就是向皇帝在示弱,我是猪,请您高抬贵手,不要和我一般计较。
沈万三也因此成功逃过一劫。
再讲一个故事,是我经常在文章里提到的《三国演义》里的一段故事: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
当曹操指着刘备说,天底下能称得上英雄的,就你和我两个人。表面上是一番夸赞,其实也是暗藏杀机,曹操这是在试探刘备的野心。
结果,刘备识破了这一点,装出一副很怂的样子,借着远处天边正好打了一个响雷,他顺势就将手里的汤勺扔在了地上。
一个被响雷吓得连勺子都拿不好的人,又怎能是逐鹿天下的英雄。
很多时候,装傻充愣是一种难得的智慧,这种智慧可以化解危机,将大问题变成小问题,甚至是没有问题,可以让事情往更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比如说吃亏,很多人明知道吃亏,明知道被人占了便宜,但他们却偏偏假装不知道,结果就是收获到好的口碑和人脉,广结人缘。
古人说,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确实看起来都是铁憨憨。
03
装傻充愣,是一种修养
办公室里,一位女同事买了个仿制的名牌包,结果张三开口说话了,亲爱的,你是不是被人骗了啊,怎么买了个假包回来。
大家一下子都围过来,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有人吧唧吧唧地评价一通,这位女同事尴尬不已。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张三不当场点破同事买了假包这件事,那么这尴尬的一幕很可能就不会出现。
我一直认为,很多时候,装傻充愣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因为这种行为的背后往往藏着看穿不揭穿的善良,藏着给人台阶下,顾及别人感受的善意。
但在现实生活中,与装傻比起来,很多人似乎更愿意做一个精明的人,他们不会在一些能表现自己的事上假装看不到、不知道。
不能说这样的行为就没有修养,但我认为这种不顾及他人感受,无视别人面子的行为真的是会伤害到当事人的。
人呐,其实还是善良一点好,为他人多想一点好,懂得利他、助他,往往才能获得同样的回报,才能走得更远。
而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装傻充愣是与人相处交往时必备的一项技能的原因。
我挺喜欢这么一句话:装成熟的人可能会很幼稚,但装傻的人一定很成熟。
愿我们都能真正地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