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古诗·缭绫·白居易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织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谁?越溪的贫女,宫中的艳姬。
汉宫姬:借指唐代宫中的妃嫔。唐代常以汉代指唐。
四联直截了当写出了缭绫的织者和衣者。原来,缭绫是贡品。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去年太监来宣布皇帝口授的诏令,从宫中取来式样,命民间照式纺织。
敕(chì):帝王的诏书、命令。
皇帝知道了缭绫非常精美,定为贡品。非但如此,连图案花样都是直接制定,要求越地织女照办。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宽幅裁作衫袖,长幅制成衣裙,用熨斗熨平绉折,用剪刀剪开花纹。奇异的色彩和纹饰相互隐映,正面看,侧面看,鲜艳的花色闪烁不定。
云外:指高空。刀剪纹:用剪刀裁剪衣料。金斗: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样,内置红炭,不需预热,直接熨烫。转侧看花:从不同的角度看花。
此六句既是缭绫的制作过程,更是纺织出来后缭绫的精美之所在。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值千金。”宫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宠,赐她一套春衣,价值千金。
昭阳舞人: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善于歌舞,曾居昭阳殿。同样是以汉代指唐。
这样的一套缭绫价值几许呢?价值千金。
这样精美的缭绫谁能穿呢?深受皇帝恩宠的宫体舞姬。
“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在地上拖来踩去,毫无爱惜之心。
曳(yè):拉,牵引。
但是就是这样价值千金的宝物,舞姬却毫无爱惜。
“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要知道缭绫织成费尽了心力,莫把它与寻常的缯帛相比。
缯(zēng)、帛(bó):都是指丝织品。
从此联开始是诗人痛心疾首的点评:要知道缭绫费工费心血,可不能如此地不爱惜,把它等同于普通丝织品。
实际上,就是缯帛也不是一般百姓所能穿着。
“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煮茧抽丝痛煞了织女的双手,扎扎千声,缭绫还织不满一尺。
缲:同“缫”(sāo),把蚕茧浸在滚水里抽丝。盈:足,满。
这么精美的缭绫可是无数织女拼命辛劳所纺织出来的啊!
“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宫廷里轻歌曼舞的艳姬,如果见到织造的艰辛,应该也会爱惜。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指唐代皇宫。
所以,诗人最后呼吁:宫廷舞姬啊,如果“你”见识到了织女纺织缭绫的辛苦过程,应该也会爱惜这缭绫衣吧?
诗人最后吁请舞姬爱情,其真正的目的是吁请皇帝不能奢华,而要爱惜百姓的辛劳啊!
《缭绫》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七古乐府诗。这首诗以缭绫为题材,通过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纺织女工劳动艰辛的同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被剥削者与剥削者之间尖锐的矛盾。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