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饮食的几则医话
● 为了健康,我主张尽量少吃,而不是多吃。有人认为,吃太少容易营养不良。我在多年临床上观察到,从来没有哪位病人因吃的太少而营养不良。相反,却多见因吃的太多而伤损脾胃,进而造成体质虚弱的。进一步说,数千年来人类基本上都是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的。今时食物突然丰富了,暴饮暴食造成的危害非常大。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损则气血化生不足,诸虚因生!有很多人都认为,吃饱了才能阳气足。但事实上,过于饱食反会伤阳,导致体温下降。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吃完饭往往懒得动,这是脾阳开始工作,气归于中焦,故人会有乏力感;若过于饱食,脾阳会过于消耗。长期暴饮暴食,导致脾阳渐衰,人会变胖,这是阳虚的反应,阳虚则气化不利,阴浊凝滞,百病因而丛生。所以对于现代人饮食,我的建议是:吃的简单点,吃饱就好,不是非要吃好吃贵的,不需要滥补营养。
●《黄帝内经》上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伤了脾胃,气血就容易亏虚,疾病自然会乘虚而入。暴饮暴食或不吃不喝都伤脾胃!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朋友为了减肥而过分控制饮食,在家里午餐和晚餐只吃一点水果。可是推不掉的一顿暴饮暴食就把几天的努力白白浪费。如此饮食,你不得病谁得病?中医认为,“甘脆肥浓,腐肠之药。”很多人的富贵病都是因为吃的太精细和太油腻。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控制好饮食,才能保护好自己的消化系统,也才能气血充足,长久地享受生活。
●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如何理解?从中医角度来说,水谷可以化生气血以濡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进一步说,不吃饭,就没有足够的气血,生命就会受到伤害。由此说来,我们要努力吃饭,越多吃越好吗?当然不是!《黄帝内经》告诉我们,“食饮有节”!如果吃的过多或过于肥甘厚腻,反而更容易伤损脾胃,导致后天之本受损,反而无益于健康。现代人之所以患病比较多,很多时侯并非食物本身有错,而是我们的饮食方式出了问题。今时我们有足够多的食物,我们不会缺乏营养,相反,我们却因为吃了太多的东西导致营养过剩了。今时多种慢性病(包括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等)呈井喷之势,我认为与人们过分追求营养有关。脾主运化,若纳入的营养过多,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那么,多吃的营养即成毒素,会消耗脾气,或导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导致脾不散精,糖元积滞。请谨记:病从口入!
● 我们处在一个营养过剩的时代,很多人都以“吃货”自居,没有什么我们吃不到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里钻的,山珍海味,人参燕窝,应有尽有,就算古代的皇帝也未必有今天普通人的口服。因为可供选择的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吃多,肚子饱了,眼睛还没有饱。然“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吃进去被消化了就是营养,吃进去没有消化就是垃圾。药王孙思邈讲:“万病丛生,年命横夭,皆由饮食之患。”现代有太多人狭隘地认为饮食营养不够,食物不够干净,才会引发疾病。事实上,这种观点太过于片面!之所以患病,和你饮食的诸多方面都有关系。比如,你有没有按时进餐?你有没有做到“七分饱”?你有没有细嚼慢咽?你有没有远离生冷零食跟垃圾食物?饮食调好无恶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