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抽动症孩子的真实世界:被嘲笑、歧视、自卑...医生:家长做好这3件事,很关键
眨眼、耸肩膀、吸鼻子、清嗓子......
这些都是“抽动症”的常见症状。因此,很多“抽动症”父母会担心:
孩子的表现会被同学们嘲笑;
也因为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带孩子前往医院治疗时也会担心孩子受到伤害。
还有一类情况,孩子病情不严重,医生不建议使用药物和入院治疗。
而是提议将重点放在父母帮助孩子降低“抽动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上。
为了解答这一难题
西西整理了全面的干预措施
01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抽动症
当孩子遭遇嘲笑和歧视时,父母最好的做法不是一次次向他人解释,也不是将孩子与外界彻底隔绝。
而是帮助孩子变得自信、强大,让他们学会应对外界的“恶意”,顺便进行正向引导和教育。
而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抽动症”,就是给了他们很好的支持和应对外界的基本能力。
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和引导
“你现在总是眨眼睛、耸肩膀......这就像感冒时会咳嗽和打喷嚏一样。因为生了不同的病,所以症状当然也不同。
我们只要定期去看医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一点点好起来,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努力的。
当然,生病不是你的错,生病的人都需要照顾,不用感到自责。等你好起来,你也可以帮助别人。
如果有人嘲笑你,你也不要放在心上。不知者无过,我们可以悄悄原谅他们。
你也可以向他们解释原委,说不定还多了一个朋友。
02
帮助孩子正确疏导压力四个步骤
孩子确诊“抽动症”,父母难免着急,肯定希望第一时间就能消除所有症状。
但是,抽动症是一种疾病,需要一个治疗的过程。
所以,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调整干预计划和教育方式。
千万不能急于求成,给孩子增加压力。
大部分孩子容易因为疲劳、紧张、焦虑、兴奋等情绪加重“抽动症”症状。
“抽动症”和情绪、共患病是相互影响的3个因素。
减轻孩子的压力,三者都能得到有效缓解。
当孩子患有“抽动症”时,他们会挤眉弄眼、耸肩膀....
父母常常会认为这些都是“坏习惯”,于是反复提醒:
“你不要总是这样....”
有些时候,孩子根本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动作。
父母反而提醒了他们,让他们自责、自卑,加重心理压力,使“坏习惯”出现得更频繁。
所以,观察孩子的抽动表现,需要放手不放眼。
既对抽动的表现了然于心,也避免因为一直盯着看或者反复提醒而加重了抽动的症状。
相反习惯训练:利用相反的动作抑制抽动症状。
如对于清嗓子的症状,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
韵律操练习:对减少肢体抽动和发怪声都有明显效果。
1.深吸气同时,向两侧伸展双臂
2.深呼吸同时,练习下蹲
(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设计动作)
03
帮助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对于“抽动症”孩子来说,同学和老师的支持与理解也很关键。
父母为了给孩子营造更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可以这样做:
1.和老师说明抽动的症状,得到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西西想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