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书笔记(14.1)——毛粒子与道生一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

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

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至計,故

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

,其下不忽。

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

是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帛甲本老子》第58章
(注:蓝色字,帛甲本缺,是参照其他版本补上的。)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通行本《道德经》第14章

两个版本在细节上有不少差别。
【注释】

:(wēi)上微下耳,可能通“聻”(jiàn),本意是微小的声音。引申为“微”,微小,细微。

希:寂静无声,大音若希。
捪:(mín)通“抿”,抚摸。
夷:无形之物。
至計:全部都计数出来。
:(kǔn) 外口内束,可能通“捆”,捆绑、归结;
帛乙本是“

”;王弼本是“混”。

【解析“

”“希”和“夷”】

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希,希死为夷。——南朝宋·刘义庆《幽冥录续三·卷十四》
我理解:
人死为鬼,鬼是有形体的,因为人死去之后,还有活着的人对他有印象,能想起他的样子。这个阶段,叫做“鬼”。
鬼死为聻:随着时间流逝,死去的人慢慢被人遗忘,只是偶尔有关于他的声音。这个阶段,叫做“聻”。
聻死为希:再随着时间流逝,死去的人没有人再提起了,只有他的坟和在世上留下的痕迹,比如比如住过的屋子,在无声地述说着他曾活过。。这个阶段,叫做“希”。
希死为夷:再随着时间流逝,死去的人在世上一点点痕迹都没有了。这个阶段,叫做“夷”。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通行本”视而不见名曰夷,听而不闻名曰希,搏而不得名曰微。这个循序是不合理的!
而帛本包括帛甲和帛乙,视之而弗见,名之曰

。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这个更合理。

【解析“视之而弗见,名之曰

;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除了“问”是需要互动的,“望闻切”这三诊都是医生单方面观察病人的手段。
“望闻切”不就是“视听捪”嘛!
人类观察外界事物,主要通过“视”、“听”、“捪”。
虽然人类观察世界的能力在不断进步,但总是有限的,总有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人类“视”“听”“捪”的能力之外。
我们人类的眼睛只能看一定范围的小物体,超出范围,人类就看不见了。虽然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看到更小的东西,但是总有更小的东西,是我们看不到的。
我们人类用耳朵能听远处发出的声音,但更遥远的声音就听不到了。虽然我们可以借助雷达,甚至“天眼”,听到更远处的声音,但是总有更遥远的声音听不到。
我们人类用肢体触摸有形的事物,但有些事物是触摸不到的。即使我们借助于各种仪器去触摸更多事物,但总还有事物触摸不到,测量不到。比如,暗物质。
【解析“三者不可至計,故而为一”】
“微,希,夷”这三者都不能全部计数出来。
人的眼睛看不到分子,比分子更小还有原子,比原子更小还有电子,比电子更小还有夸克,比夸克更小的基本粒子还会有。
所以,“微”不可“至计”。
人听不到的声音,狗能听到;狗听不到的声音,雷达可以听到;雷达听不到的声音,天眼FAST可以听到;一定还有天眼听不到的声音。
所以,“希”不可“至计”,
人触摸不到无形的东西,比如空气。但我们可以借助于气球感受到空气的存在。许多无形的东西,我们可以借助仪器触摸到。但是一定有现在仪器触摸不到的有形之物。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一定会不断触摸到从前触摸不到的有形之物,但也一定还存在人类触摸不到的东西。
所以,“夷”不可“至计”。
因此,无论人类如何进步总还会有“微、希、夷”的存在。
这些东西,经过“道”的分析,一定客观存在。但是却还不能被我们人类所认识,我们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
我们把这种不可至计的东西,统统归结为抽象的“一”。
【毛粒子的故事】
毛主席1955年预言: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当时的科学家认为,中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也就是最小的、不可分的。毛主席说:'以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嘛'。许多中国物理学家一直是维护这种观念的。科学家把构成物质的所有这些假设的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
后来,科学家发现了更小的“夸克”。
毛粒子的故事就能充分解释什么是“道生一”。
在“夸克”出现以前,“夸克”是客观存在,却不为人知的。人类既不知道“夸克”有,也不知道“夸克”无。夸克就处在“一”的状态。
毛泽东通过“哲学”,预测了“夸克”的存在。也就是根据“道”,它应该存在。这就是“道生一”。
等到科学家发现“夸克”,夸克就被认知了。我们观察夸克时,就可以明确的说夸克要么有,要么无。这就进入了“二”的状态。
也就是“一生二”了。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0)

相关推荐

  • 人类已知最小粒子

    按照目前已知的物理学资料来看,人类已知的最小粒子就是夸克,夸克是已经无法在向下划分的粒子了.一般认为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是原子,而原子的结构则主要是由原子核以及围绕它而生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就是有无 ...

  • 弦理论浅谈,一维的“弦”演奏出大千世界,人类终极目标或将实现

    组成我们大千世界的最小单元是什么?这是人类一直想弄清楚的问题.早在公元前几百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原子论,万物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18世纪 ...

  • 四维空间与中国汉字(第十一章 基本粒子)(单渔泉)(Four-dimensional space & Chinese characters)

    第十一章 基本粒子 元:大也,始也,长也,气也,这是中国古人对于万物本源的理解.中国道学思想认为:"圣人以阴阳一统天地,有形者生于无形".这个"无形"即是万物皆 ...

  • 《价投手册》读书笔记14:没我,老唐的新书出不来!

    以下为作者原文: 我做传媒出身,,起标题的功夫不容置疑.话说一年多前,我在唐书房留言-- 随后,在2017年6月19日<点杀>一文中,老唐这样写到-- 科普.启蒙一下:真功夫与花拳绣腿是俩 ...

  • 庄子读书笔记14:小大之辩

    作者:马庆攀(云南 弥勒) 如果是到近郊的地方,只要带足三餐,回来后,肚子还不会饿.如果要到百里外的地方,就必须准备一夜的粮食.如果更远到千里外的地方,一定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哪会知道这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7|道经大结局—道恒无名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7章 道恒无名, 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 不辱以情,天地将自正.       这是<道经>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6|柔弱胜强是怎么做到的?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6章 将欲拾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去之,必固与之: 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胃微明. 柔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 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这一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5|执大象天下往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大. 乐与饵,过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 谈呵,其无味也. 视之,不足见也, 听之,不足闻也, 用之,不可既也.     接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3|两种不同的人生路线图

     <帛书老子>简体版第33章 知人者,知也: 自知者,明也. 胜人者,有力也: 自胜者,强也. 知足者,富也: 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也: 死不忘者,寿也.       这一章,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2|人脑子和狗脑子的区别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2.1|为什么道大而朴小呢?

    <帛甲老子>第三十二章简体版 道,恒无名,朴唯小, 而天下弗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雨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 道德经读书笔记31|用戒尺打了,再安慰一下

    <帛书老子>第三十一章简体版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 勿美也,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