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晚餐之六:乌江亭
文/宾泽文
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于垓下,四面楚歌。项羽逃于乌江岸,长叹无颜见东江父老,挥剑自刎,后人建乌江亭纪念他。
公元841年,唐朝大诗人杜牧路过鸟江亭,长叹不已,遂留诗一首,曰一一
胜败兵家事不期,
含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叹息项羽不该自刎,若过东江去重振旗鼓,也许还可以再与刘邦争夺一番天下。
200年后,宋代大诗人(宰相)王安石也来到乌江亭,留诗刻石,却心意不同,诗曰一一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意思是大势已去,卷土重来,难矣!
历史上的两位大诗人,对同一事件的看法截然不同,也属正常,毕竟是不同朝代的人也。
古人不识今日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今夜明月又上西楼,我倚栏望月,读这段历史故事,若有所思。我想,中国五千年的朝廷更替,江山易帜,演绎
了一部多么浩瀚的历史画卷,多少仁人志士,为理想生,为信念死。他们的如此气节,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底蕰。他们在历史风雨中的生和死,是没有绝对的对和错的,也许,这就叫历史。
所以对于楚君项羽之自刎,我只是当故事听,把它搁在心里,深深思索一一
沧海桑田百战多,
成王败寇又如何?
人如过客匆匆去,
长看潮起又潮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