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滇古驿道
1935年前,盘县已有古道遍及城乡,在这些古道中,建筑时间最早,里程最长,历史作用之大,首数境内连结云、贵的古驿道。史称黔滇驿道。盘县境内古驿道,明代以前己经形成,从东向西穿过县境,从老城上道,向西走可上云南曲靖府,往东行可到贵州安顺府。道宽4—5尺,长87.5公里,全部为石块铺设,边邦料石支砌,坡处条状石砌坎。旧称“石阶路”。驿道从三板桥入境,经贵全铺(英武乡)、软桥哨、撒麻铺(旧普安)、水塘铺、百家坑进入老城。出老城上云南坡、经云南哨、海子铺、大坡铺(沙坡)、蛾螂铺、亦资孔、平彝所(平关镇)直至胜境关。明洪武年间, “调北征南”大军,在傅友德率领下,就是走此道进入云南。胜境关是云南与贵州两省的界关。这里有庄严的关隘和城楼, “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滇南胜境”坊立于古驿道上,蜿延陡曲的古驿道西出关门就是云南的地段了。盘县古驿道,是历史上盘县通向外面世界的大门。1638年3月27日,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从广西南丹进入贵州境内,4月29日他从板桥西门出发就是沿着这条古驿道对盘州厅进行了十多天的考察。五月初十考察结束,徐霞客西出胜境关进入云南。徐霞客走过的盘县古驿道,在他的《黔游日记》中都有记载,其中有两处他是这样表述的: “又从峡平行,缘坡升降,五里,有哨舍夹路,日软桥哨。由哨西复堕峡下,遥见有巨溪从西峡中悬迅东注,下峡一里,即与溪遇;其溪转向南峡去,路从西北,溯溪循北山之麓西行。二里,有巨梁南北跨溪上,即是所谓软桥也。余初疑冉姓者所成,及读真武庙前断碑,始知为“软”;想昔以篾索为之,今己易为石,而 仍其名耳”。 “石梁西麓,有穴纷骈纵横如‘亦’字,故名其地为亦字孔。今讹为亦资孔,乃土音之溷也。梁南半里即亦资孔驿,有城倚西山下,西水绕其东焉。比至,雷雨大作,宿于西门内周铺”。根据《普安厅志》载,盘县境内古驿道设有软桥哨、刘官屯、上寨、湘满、亦资孔五处驿站。每驿站配有额马五十匹,马夫二十五名,站夫为一百名。驿站供来往官员换马、打尖、住宿。站夫专门传递公文、信函。雍正六年(公元1729年)时任云贵总督并兼辖广西的鄂尔泰(满州镶兰旗人)上书清廷,请开上游驿站。他在奏书上说: “为请开路改站,以速驿递,以便商民事,黔省通滇大路陡窄纡盘,旧称羊肠一线,如关岭盘江等处尤属险峻,以故车马难行,商贾裹足,臣拟由安顺府之安庄另开新路直出普安州之亦资孔”。请庭准奏,完成新路改道,裁厅城湘满驿,软桥哨驿迁到刘官屯为刘官屯驿,普安县江西坡驿迁杨松设立杨松驿改隶普安州。乾隆十七年(公元1753年),又新开老鹰岩新驿路,杨松驿迁到上寨设上寨驿(旧属保基境内)。一年后,刘官屯、上寨两驿相继被裁,所有驿务由亦资孔驿丞兼管巡检事。新开的上游驿路,从镇宁安庄驿的黄果树改道,经郎岱、茅口河(北盘江)进入普安州的上寨、杨松、旧营、朱昌河、高家屯、大山凹至蒿子卡与原道相接,再经亦资孔、平彝所直出胜境关。这条驿道开通后,曾留下一位历史名人的足迹。清嘉庆二十四年秋(公元181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调任云贵总督,他于当年的七月十六日抵达郎岱,次日渡过茅口河,行程两天,于二十日离开普安境上寨,进入盘县的杨松,当夜住宿在刘官屯。二十一日抵达亦资孔,在驿站打座一天,二十二日出胜境关进入云南。林则徐古驿道之行,正值秋雨绵绵,他的行程是很艰辛的。在他的日记中写到“……途多怪石,泥又滑……”。“是日风劲,如北地之九十月”。在杨松道上,盛开的桂花欢迎英雄的到来,他惋惜地说: “道旁桂花盛开”, “以多雨,其香少减”。时间跨入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36年12月26曰,滇黔公路黄果树至胜境关段295.3公里正式通车,其中盘县境内三板桥至胜境关为102公里。滇黔公路盘县段也正是从普安县三板桥入境,沿着明时古驿道的走向,经革纳铺、旧普安、盘县城,刘官屯、亦资孔、平彝所,从胜境关一侧进入云南。滇黔公路的出现,古驿道日渐凋零,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留下的只是一些残痕,但作为盘县的古迹它将永远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