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历史,不承前何以继后——“”多彩赤水”背后的故事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千年古镇 多彩赤水——后记
作者:蒋文正
退休之后,我常常翻阅有关赤水的资料:赤水自古沃野之地,遍地是水;盛产稻谷水果蔬菜,可谓鱼米之乡;地灵人杰,历代名人辈出;交通发达,集市繁荣,解放之初,华县县城仅有12部电话,而赤水街就有17部……我一直在思索,如何为家乡尽一点力如何把赤水过去美好的东西发掘出来。
镇政府史永奇(左)与主编组蒋文正(右)
就在思绪日渐高涨之际,一次在路途中我遇见了时任赤水镇党委书记李立峰同志,在三言两语的交谈中,我们立刻找到了共同点。书记说:“蒋老师,咱俩想到一块去了,随后我很快安排这项工作。”为此,镇党委开了领导班子专题会,决定两件事:第一出一本《千年古镇 多彩赤水》的书,并下发文件,提出主旨、撰稿范围、要求等。成立编辑组。第二搞一次宣传赤水的书画展。并委派人大主任史永奇同志全权抓此事,我具体负责。
五月中下旬,我们在镇政府召开了关于出版“千年古镇,多彩赤水”一书暨首届“赤水河流域”书画展的座谈会。书记、镇长、七个编委全部到会,大家谈设想,提措施,统一认识。书记、镇长从多方面对该书寄以厚望,表示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他们对该书的大力支持,让与会编委们很受感动,一致表示努力工作,尽快将该书奉献于世。
镇党委书记王赞(左)和主编刘亦农(右)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镇党委书记、镇长、多次关心、过问此事,分别在赤水镇政府、沙弥村委会召开专题会议,书记李立峰同志亲自审阅稿件、提出忠恳、可行的意见。该书大部分作品均为编委们的精心之作,他们七人之中有五位是古稀老人,而创作的时间正值六、七、八月份,在气温高达38C左右的环境中走村串户,实地采访,其艰辛可想而知。他们硬是凭着对故土的热恋、对赤水未来发展的关切而忘我地不计报酬地工作着。主编刘亦农老师为拍满意的照片,专程四五次冒着酷暑从渭南来赤水,跑遍了赤水的村村寨寨;副主编刘正军老师为了一篇文章,冒着炎热在赤水一呆就是五六天;同洋州、同延龄老师为了一次采访,早上六点多出门,下午七点多人还在侯坊;罗文学、李正英老师为走访一老人,头顶烈日多次去辛庄……。写作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实在太多太多,而我作为该书的策划组织者,往往显得被动。
《千年古镇 多彩赤水》主编组成员合影
这六七位老人之所以这样不遗余力,除了上述原因外,另一原因便是他们认为:对待历史不承前何以继后,不总结过去又何以开创未来。赤水同许多地方一样,由于一直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许多值得传承的历史文化皆处于快速地消亡之中,传统手艺的消亡,古迹古建的破旧,不少热衷于赤水历史的人相继去世等等,再不进行整理记录,要不了多久,辉煌的赤水由于缺少传承及保护,必然大失其色。“多彩赤水”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由这些人拾起笔的。因此,她肯定对赤水的未来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这本书编写接近尾声时,由于工作需要,镇党委书记李立峰同志、镇长梁育峰同志及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大主任史永奇同志先后调动。可喜的是新上任的王赞东书记得知此事后,立即与我们正副主编三人取得联系,并同我们进行了面对面交谈,表示对此项工作的全力支持,以确保这本书春节前和大家见面,新一届党政领导的明确表态,又一次使我们对此项工作充满信心。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由于水平所限,对于有着厚重历史的赤水,我们即便再认真也难免有不少的疏漏差错及不尽人意之处。此书只能算作抛砖引玉之作,我们期待更多的文人志士进一步充实,写出赤水更多地精彩。
对赤水镇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在本书组稿过程中所给予的关心帮助,我们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多彩赤水》主编刘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