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瑾臣:治疗儿科疾病的“药食同源”类药物经验

导读:家中的厨房餐桌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于治疗儿科疾病?一起来看看孙瑾臣先生的经验吧!欢迎交流!

萝卜取汁饮之,喜其快膈宽胸

药用多取白萝卜。萝卜子,即莱菔子,功能下气,消积化痰。萝卜老根名地骷髅,可消食化积。

白萝卜“生消熟补”,生用味辛甘性温,具宽胸快膈之效,熟用味甘,有开胃和中之功。

用白萝卜连皮捣烂取汁,入生姜汁2~3滴温服,治小儿痰喘,疗效甚好。

例:陈××,男,5岁,恶寒发热两天,表解后,咳嗽未愈,反增气喘,喘息与痰鸣交织,声如拽锯,咯痰粘腻不爽,脘满嗳气,不欲纳谷,舌苔白腻,脉濡,证属痰湿内蕴,气机逆转,治以化痰、降气、平喘。

处方:苏叶、苏子、杏仁、川郁金、制半夏、炒川朴各4.5克,薄橘红3克,茯苓6克,炒苡仁6克,白萝卜汁一酒盅,加入生姜汁数滴,温服,二剂。

二诊:药后咳喘均平,舌苔由白转黄,示痰食业已宣化,乃投涤痰通里药剂,得溏便一次而愈。

按:本例为痰湿内蕴,病在中上二焦,方主降气,化痰,宣中,用白萝卜汁化滞祛痰,入生姜汁通中散气。

李时珍引寇宗奭曰:“散气用生姜,下气用莱菔”(《本草纲目》)。今二汁合用,妙在疏通气机,所谓快膈宽胸者,即消其痰滞而胸膈自快也。

《普济方》载萝卜汁加入生姜汁治疗失音不语,抑疏通肺气之用欤?

赤小豆煎汤代水,尤善利水消肿

本品属谷类,各家谓其有行水、通乳、排脓、止痢之效,莫不与补元气,健脾胃,和五脏,安心神有关。本品虽非补药,但泻中有补,如概以泻药视之,未免失之公允。

用本品利水消肿,可用至30~45克,煎汤代水。此外,本品味甘入脾,色赤入心,有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之义。小儿恙后气血虚弱,亦可以本品加姜枣煎汤饮之。

例:许xx,男,6岁。恙由表邪袭腠,肺失宣和,气化功能受戕所致。表解后,又因脾肾受病,不能化气行水,以致腹胀,小溲不利,全身浮肿。面色晄白,脘满不纳,舌苔白腻,脉濡。理宜健脾运湿,温阳利水。

处方:茯苓9克,米泔水炒苍术6克,猪苓6克,炒泽泻9克,陈皮4.5克,炒苡仁9克,桂枝4.5克,明附片6克

赤小豆30克煎汤代水,二剂。

二诊:药后小溲畅行,身有微汗,肿消大半,苔腻渐化,略进饮食,但纳而不香。原方去桂、附、苍术,加土炒白术9克,砂仁米2.4克(杵,后入),大腹皮6克,三剂。

三诊:水肿全消,饮食有增,二便如常。惟面白少华,精神欠佳,显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嘱以赤小豆30克,小红枣8枚,薄姜1片,加糖少许,煎汤调补,半月后,已见面颊红润,神气盎然矣。

按:赤小豆用量较大,古以升计。如诸药同煎,多加汤水,则小儿不易服下,汤水少又难于煎透,势必影响疗效。

此外,对生石膏、灶心土、百合、苡仁、山药等用量较大,亦可运用此法。

慈菇熬汤饮用,清解火毒余邪

慈菇为水果类药(《本草从新》),民间习用之切片炒食,或作荤食品的配菜,以供佐餐,较少入煎药使用。

用之配淡菜治疗小儿麻疹后口臭、唇裂出血,或成人慢性咽炎,药虽平淡,但疗效甚佳。

例:朱××,女,4岁,麻疹后期,痧毒余邪未尽,挟脾胃虚火上炎,以致口有热臭,两唇裂血,舌干红无苔,欲饮不多,小溲短黄,大便干。

嘱用鲜慈菇6枚,淡菜10个(中等个头,为一日量),煎汤常饮(慈菇、淡菜亦可食)。连服5天,口臭、唇裂均愈,舌干转润。

按:慈菇苦甘微寒,主治百毒(《本草从新·水果类》),淡菜咸寒(《本草从新·蛤蚌类》作甘咸温不妥),清热,养阴,熄风,两药配合,符合“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义。

余曾用本方治疗慢性咽炎3例,连服半月余获愈。

慈菇尚有下胞衣的作用。

如早年有一李姓中年妇女小产,产后下血淋漓不断,服止血药未应。逾三月腹大如鼓,医药罔效。后因阴血不足,虚火上炎,而见咽干、唇燥、齿痛等症。

邻人老媪传以此方,二日后突下淡红水如注,随水排出网状物一串,审之为残留胞衣逐渐养成者。

《本草从新》谓本品治“难产胞衣不出”,信有之也,其理未明,录此以供药事者研究。

橘白为散补胃,用治纳少运迟

橘白为橘皮去红者,有补胃作用。对小儿脾胃虚弱、纳少运迟者多用之,其性和缓,补中有散,无碍胃之弊。

例:张××,男,1岁余。儿体孱弱,不耐炎暑。入伏以来,常发热不退,口干嗜饮,但不欲食,形体日益瘦弱,今夏往秋来,儿虽热退多时,但仍不思纳谷,脘满嗳饱,大便少,小溲清,舌苔薄白。

盖胃主纳,脾主运,脾胃气虚,故纳谷不馨亦不运也。虚则补之,但不宜大补,权以橘白散稍稍和之。

处方:橘白(焙)60克,炙鸡内金15克,共研细末,9克(1日量),红枣6枚煎汤分2次调服。

服药1周后,进食略多,无痞满之象,示脾胃纳运转佳,补药应酌情增加,但仍须补而不骤,予参苓白术散调理半月。

按:《医宗必读·本草征要》在橘皮项下谓:“留白者补胃偏宜。”《本草从新·山果类》亦谓橘皮“入和中药则留白”,可见橘白为补胃和中之品。入鸡金皮助胃消食,加小红枣补益脾胃。

实践证明,此方对小儿脾胃过虚,暂不宜大补者(因虚不受补)宜之。惜今药肆已无橘白供应,不知何故?呈请有关部门组织供应,为小儿造福。

注:本文选摘自《孙瑾臣儿科集验录》,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临床用药请遵医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