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和“小建中汤”可以相互替代吗?
导读:今天从脾胃的功能谈谈补中益气汤和小建中汤的区别。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你怎么理解这两个方剂?)
中医爱好者:★★★★★(重新认识一下脾胃)
非医伙伴们:★☆☆☆☆(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专业知识,欢迎了解)
学《脾胃论》,第一是要结合《伤寒论》的六经气化。
六经气化,要注意厥阴的转化在于脾,厥阴病的死证大部分都是脾阳败绝,脾阳败绝以后,阳气就不会转了,厥阴就厥了。
厥阴要转,厥阴本身固然是阴尽阳生,但它的转运是在中焦,中焦是转运的作用。
后人说脾胃是后天之本,讲后天之本只是讲水谷,没有讲到转运的问题。在五行关系上,转运是主要的,六气的转变,中焦也是很重要的。李东垣在这方面没有说清楚,只是说脾胃很重要。
第二点就是脾胃是后天,人身生化是在先天,滋养是在后天,脾胃为后天之本。
但五行之间的运化(《金匮要略》就讲这一点,每一篇都结合五脏的生克与制化关系),脾胃如果不转运了,五脏的制化亦不会平衡,气化的升降出入也受到一定影响,所以中焦一不运化,百病就都来了。
生化的功能,虽然是以五脏为生化的基础,但也离不开运化的功能。只有生化,没有运化,不会长久存在,所以生化和运化是结合在一起的,脾胃自然就很重要了。
从治疗上说,朱丹溪这派以肾为主,以生化为主,肾是基础的根源,肾脏的功能不行了,一切就都不能生化了。
以李东垣来说,他重点是以脾胃为主,如果脾胃的营养不够了,生化的功能亦就不会生化了。
这两个学说是矛盾统一的,看起来矛盾,实际上是统一的。只要是生化和运化的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所谓“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如果生化和运化的功能不协调,就不会生生化化了。
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大概与时代有关系,可能他生活在金元时期不安定的年代中,一些人受饥饱劳累的损伤,脾胃就更虚弱了,所以他用调理脾胃的药。
后来,亦有人论李东垣走的是富贵的门,富贵人大多是消化功能不太好,中运不健康,所以他补养中气为主。
这个方法,《伤寒论》上用的是小建中汤,他的办法是补气血为主。从补中益气汤来说,他用的是参、芪、术、陈、归、升、柴。参芪是补气的,陈术是理脾的,当归补血,升柴那就是转运的。
升柴正是助转运之气,要不然,升柴他就用那么一点儿,如果要用得多了,那就成了升散了,而不是补中运了。只有用这么一点儿,只叫中运之气起一个升降循环的作用。
看他方子里头,补气的药,补血的药,加上健中的药,这样,气血是由水谷生出来的,脾胃健运了,不就产生气血了。
反过来,气血不足了,也影响脾胃的健运,所以加上补气血的药,加上健中运的药,再加上升肝阳的药,肝阳左上,自然胃气右降,不就起到了左右升降循环的作用了。
研究《脾胃论》,主要要注意这个道理,不是光说脾胃是后天,不吃饭不能活,这谁也知道,很简单,但补中益气汤的意义不是那么简单,它是在赞助运化哩。
古方都是“参天地,赞化育”嘛。其怎么变,药物可以变,但健中运不能变。李东垣的变呢,亦是在建中汤上变化岀来的,亦是围绕那个意义。
但那个(小建中汤)是振中阳之气,他这个(补中益气汤)是助脾胃的功能。知道这个,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就会广泛了。
为什么他不单用柴胡,而又加升麻?加升麻就可以把阳气升起来,如单用柴胡,那就外散,散就也伤中气了。中气不足,不能用柴胡,中气下陷可以用升麻。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刑子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刑睿贞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2年4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