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复习|专题17 记叙文阅读(三)
例【十一】(2020·黑龙江绥化)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完成下面小题。
①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
②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
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
④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
⑤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
⑥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
⑦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嗽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
⑧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
⑨后來,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
⑩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
⑪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穷困的特殊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俩姐弟,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
⑫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
1.请根据文章①到⑧段内容,把相应的故事情节填在横线上。
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A__________→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B________
【答案】 A.父亲分鹅毛,剧烈喘咳; B.父亲垒起泥屋,咳喘缓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①—⑧段的内容,“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是对第②段内容的概括,“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是对第⑥段内容的概括,“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是对第⑦自然段内容的概括。依据前堵后截的填空原则依次研读③—⑤段,抓住“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等关键句,仿照给出情节的句式概括,填写第一个空,即:父亲分鹅毛,剧烈喘咳。研读第⑧段,结合关键句“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概括填写第二个空,即:父亲垒起泥屋,咳喘缓解。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
【答案】“寒冬”表层含义是指那个寒冷的冬天,深层含义是指一家人面临的贫病交困的艰难处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深刻含义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密结合上下文语境,在理解词语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寒冬”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寒冷冬天,在这个寒冬一家人艰难生活着。结合全文内容来理解,父亲病弱,母亲劳苦,家境贫寒,这是一家人面对的艰难处境,这种处境就像“寒冬”一样让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这就是其深层含义。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鹅绒”比作“流云”,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鹅绒的情状,睹物思人,表达了作者对已逝父母的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先明确赏析的角度。句中的“像”一词,表明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赏析时应从表达的效果,表明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角度作答即可。本句将“一小窝的鹅绒”比作“经年不散的流云”,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方面生动地描写出这一小窝的鹅绒的状态,另一方面,作者看到“一小窝的鹅绒”就想到了父母,而父母已逝,表达了作者深深地怀念之情。
4.第⑤段和第⑨段是什么关系?从内容方面分析其作用。
【答案】照应(呼应)关系。作用:交代了父亲坚持收鹅毛的原因,赞美父亲为“我”和姐姐付出的重于泰山的父爱,突出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尤其是这两段文字可知:第⑤段写“我”父亲对“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的不解。第⑨段写“我”后来才了解到父亲气喘的原因和不能参与重体力劳动的原因。由此可见,第⑨段是对第⑤段疑问的解释,两段是相互照应的关系,意在突出主旨,表达作者对无私伟大的父爱的赞美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文章通过回忆父母辛苦劳作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父母之爱的赞美,以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阅读文章可知,父亲当年患有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干不了重活,每到冬季就走村串屯地去收鹅毛。鹅毛虽然轻,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父亲晚上回家,就着冷风分拣鹅毛,气喘和咳嗽得更严重。在父母的艰辛劳动下,一家人总算熬过了艰难的时光。父母相继去世后,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睹物思人,“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被鹅毛压得喘的原因,也懂得了父母当年所受的苦。作者通过对父母辛苦劳作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父母之爱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故去的父母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例【十二】(2020·湖北鄂州)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寒夜雁阵
王吴军
①少年时期,我们家住在中牟县谢庄镇一个名叫西场的小村子里,那是我的乡下老家。
②每当放学后或假期,我总是要跟着父亲去田野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就是教育。是的,父亲当初教我的本事,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大用了。比如,父亲教我把不肯就范的马套在马车上,父亲教我挤羊奶、锄草、耕耘土地,父亲教我在风很大的日子站在庄稼地里撒肥料等。父亲教我的耩麦子、种玉米、栽红薯、种芝麻这些本事,还有在关键时刻应付母牛的生产,如今也没有什么用了。
③其实,父亲不是只教我怎样去劳动。每年到了春天的时候,父亲还会认真的告诉我回到我们家乡来的鸟叫什么名字。原野里许多花草的名字,花草的药用功效,也是父亲认真教给我的。父亲说的鸟和花草的名字,和我日后在教科书里读到的并不完全一样。父亲说的花草的药用功效往往是乡间流传了许多年的验方,很传统,也有点古老。但是,父亲让我学会了观察,懂得了每一个脚步下面都会有着无穷无尽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父亲使我感受到了世间万物的神奇奥妙。
⑤在十一月一个寒冷的夜晚,寒意凛冽,四周的灯已经全熄了,大家也都已经上床睡觉,四周一片沉寂,只有寒冷的夜风在“呼呼”地吹拂着。
⑥突然,和我们住在一个屋的父亲跳下了床,他很快穿好了衣服,然后,他急速地冲到了我和哥哥的床前,开口叫我们起床:“你们俩先别睡了,快起床!”
⑦哥哥翻了一下身,问道:“这么晚了,干吗去?”
⑧我也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嘟囔着说:“我已经快睡着了。”
⑨“走,跟我到外面去!”父亲用十分认真的口气对我和哥哥说,“对了,你们俩不用穿衣服了,披着被子就行了。快一点!
⑩见父亲一副不容争辩的样子,我和哥哥只好起身,披着被子跟着父亲出去了。
⑪外面真冷啊!一出门,一股凛冽的寒意扑面而来,院子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寒霜,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我看到哥哥的身子也抖动了一下,我知道,这样的寒夜,刚刚从温暖的被窝里出来,置身在这寒意袭人的院子里,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寒冷。
⑫我漫不经心地抬头朝夜空望去,只见一轮朦胧的月亮挂在天上,照得到处都在亮晶晶地闪烁着光芒。
⑬“你们仔细听!”父亲小声对我和哥哥说。他的声音虽然不大,我却听出了一份抑制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⑭我尽量让自己忍住,不让嘴里的牙齿因为寒冷而发出打战的声音。按照父亲的吩咐,我侧耳倾听,并且抬起头朝着父亲望的方向凝神望去。
⑮不错,我很清晰地听到了。随后,我也很清楚地看到了,只见一行雁阵正在头顶,它们排成了好看的人字形,因为组成雁阵的大雁太多,它们的身影遮住了天上的月亮,翩翩高飞而过。
⑯“总有几百只大雁呢!”父亲提高了声音对我和哥哥说。
⑰我入迷地看着美丽的雁阵,竟然忘记了寒冷。
⑱雁阵很快就飞过去了。
⑲我依然怔怔地站在那里,沉浸在一份难以言说的美妙情境里,直到哥哥喊了我一声,我才回过神来。
⑳父亲带着我和哥哥回屋。上床,继续睡觉。
㉑父亲躺在了床上,对我和哥哥又说了一句:“我想,能够看到这夜晚月下的雁阵,咱们受一点寒冷也是值得的。”
㉒说起来,这样的事情让我觉得很是遗憾。如今,世上有时间有心思做这样父亲的人真的是太少了。说起来也同样很是遗憾,一年一年的时光过去了,好像我再也没有体会过当年那样的乐趣了。(摘自《视野》2019年第24期)
1.试分析文章标题“寒夜雁阵”有什么好处。
【答案】用人们平时不太注意的事物做标题,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揭示文章主要内容;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的能力。。需联系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文章重点讲述了在十一月一个寒冷的夜晚,父亲让我们起床到院子里观看雁阵,从起初的漫不经心到后来的忘记寒冷,沉浸在一份难以言说的美妙情境里,因而题目更好的揭示文章主要内容,也寄托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念之。细读文本,“雁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特别是在寒冷的夜晚,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用“寒夜雁阵”用人做标题,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第②段内容与题目无关,父亲当初教我的本事“如今也没有什么用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部分内容?
【答案】为下文写父亲寒夜带我们看月下雁阵做铺垫;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重要语段及其作用的能力。文章第②段写父亲当初教我的本事到“如今也没有什么用了”,而唯独父亲深夜带我看雁阵的情景记忆有心,历历在目。这为下文写父亲寒夜带我们看月下雁阵做铺垫,更突出寒夜看雁阵对我的影响之深,从而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和我们住在一个屋的父亲跳下了床,他很快穿好了衣服,然后,他急速地冲到了我和哥哥的床前,开口叫我们起床:“你们俩先别睡了,快起床!”
【答案】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描述了父亲寒夜叫我们起床的情景,表现了父亲急切而兴奋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本题已明确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再分析,本句在刻画父亲形象上,使用“跳”“穿”“冲”等动作描写和“你们俩先别睡了,快起床”的语言描写,其效果必然是:生动传神地描述了父亲寒夜叫我们起床的急切和兴奋之情。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①勤劳能干;②见多识广、 知识丰富;③关爱子女、关心子女成长;④用心教育子女(教育方式独特)百热爱自然;⑤富有生活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细读第②段内容,父亲教我劳动,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能干的特点;第③段父亲告诉我各种鸟、花的名字和花草的药用功效,可以看出父亲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特点;寒夜观看雁阵,可以看出父亲关爱子女、关心子女成长,用心教育子女(或教育方式独特),并且热爱自然,富有生活情趣特点。
5.文章结尾作者两次写到“遗憾”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对父亲当年用心教育我们表示庆幸,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像父亲那样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用心教育子女);对少年时期美好生活的怀念;对成年后再也没有体会到那种乐趣的惋惜。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对父亲当年用心教育我们表示庆幸,为现在缺少像父亲那样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感到“遗憾”,希望更多的父母能用心教育孩子;对成年后再也没有体会到那种乐趣,不能再享受如此美好的少年时光感到惋惜。
例【十三】(2020·湖北潜江、天门)
母爱的晴空
吴静
①傍晚,冷雨。
②厨房里,油烟机嗡嗡地轰鸣,我站在灶台旁,拿铲子小心翼翼地轻轻翻动锅里的鱼。煎好鱼,倒好酱油、料酒等调料,再把老姜、红椒、土豆一样样切成丝。鱼汤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这是为女儿准备的明天的午饭。每天下班后我都第一时间赶回家,热好饭菜再拿保温桶装着送去学校。她读初二,学习任务不轻,送饭也是为了节约时间,让她中午好好把功课复习复习……
③手机叮叮地响了,我把两手胡乱往围裙上揩了两下,赶紧接通了,是妈妈打来的。“静静啊!今天可去药店买药了啊?”我一脸茫然,“妈,什么药?”“啊?利胆片啊!你这孩子……”妈妈的语气里显然带着几分责备。
④我这才想起来,几日前单位组织体检,B超检查诊断我有慢性胆囊炎,正巧妈妈打电话来,我就把这事随口告诉她了。随后,她发了好几条微信,都是叮嘱我要及时吃药、吃什么药之类的话,后来我因为要赶回去上班,也忘了回复。
⑤要不是这通电话,买药的事我早忘到九霄云外了。但我不想惹妈妈生气,只能硬着头皮敷衍她几句。“买了买了!您放心吧!妈,我做饭呢,先挂了啊!”还没等她开口,我赶紧抢先把电话挂了,避免了一通没完没了的唠叨。
⑥雨水打湿了初上的华灯,有些幽暗也有些寒凉。油锅热了,我把姜丝、红椒、土豆丝倒进锅里煸炒,这是女儿最爱吃的红椒土豆丝,想着她明天中午打开保温桶快乐满足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欣慰。手机又响起来了,我正忙着颠勺,扭头看了一眼手机,又是妈妈打来的。“你自己的身体,自己要注意啊!这两天下雨天冷,多穿一点,小毛病别不当一回事儿……”我只想把手里的活赶紧忙完,颇不耐烦,“妈,妈!我知道了!明天我就去买!”
⑦锅里的土豆丝已经快糊了,电话那头的声音还在喋喋不休,“你要没时间,我明天给你把药买好送去学校行吗?我知道哪一种药好……”我有些恼火,冲着电话大声嚷嚷:“哎呀,妈,你烦不烦啊,叨叨个没完,我的菜都烧糊了……”我“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听筒里妈妈的声音消失了,空气里一阵可怕的沉寂。窗外的冷雨重重地敲打着玻璃,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懊悔起来。
⑧我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子;可这些年,她一改年轻时的脾气,变得愈发温和宽容。她老了,再也不像从前那么果敢精明,她好忘事儿,又爱唠叨,最怕闲在家里的她,如今却除了家,哪儿也不想去……
⑨我和母亲生活在一座小城,距离只十几里路,车程不过二十分钟,可开学至今,我为了自己的女儿终日奔波忙碌,竟已有两三个月没有回家去看望她,可她总是挂念着我,挂念着我的孩子。
⑩这个细雨飘飞的冬夜,我犯了难以原谅的错误,我忽略了电话那头妈妈小心的猜测、忐忑的探寻,无视她殷切的叮嘱、细心的关怀,我践踏了一颗母亲柔软、慈爱的心!
⑪我的心又一阵难过,想起了那个炎热的苦夏,我因病要做一场不小的手术。手里攥着大大小小的缴费单、化验单,在医院跑上跑下的那个人,是我的母亲。手术室的过道中,我害怕地紧闭着眼睛,像一只无助的猫,胆怯地蜷缩在椅子上,脑子里一片混沌。
⑫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气息,母亲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办理好了一切,急切地奔到我的身旁,用粗糙、满是皱纹的手握着我的臂膊。我把头靠在她的腹部,听到了柔软而衰老的身躯里心脏的跳动;我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和坚强,像个孩子似地肆意地流泪……
⑬人生路上常常会猝不及防地遭遇一场大雨,每一位母亲都会用慈爱、关怀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遮住风雨,把阳光留给儿女。在爱的庇护下,我们才有勇气,储存好生活的温存,继续走下去。
⑭我拿起手机,忙音之后,耳畔又一次响起那熟悉而温暖的声音,我眼睛一热,“妈,我明天回家看您……”
(选自《潮州日报》,有删改)
1.梳理“我”几次接电话前后的态度、情绪变化,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敷衍→ → → →
【答案】颇不耐烦 恼火 懊悔 难过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人物心理的能力。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注意题干要求:“我”几次接电话前后的态度、情绪变化。据此从文章中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概括。根据第⑥段“我只想把手里的活赶紧忙完,颇不耐烦”可以提炼出“颇不耐烦”;根据第⑦段“我有些恼火,冲着电话大声嚷嚷”可以提炼出“恼火”;根据第⑦段“窗外的冷雨重重地敲打着玻璃,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懊悔起来”可以提炼出“懊悔”;根据第⑪段“我的心又一阵难过,想起了那个炎热的苦夏……”可以提炼出“难过”。
2.选文为什么要多处写冷雨?
【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一种凄清伤感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写“我”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根据“傍晚,冷雨”可知,冷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根据“这个细雨飘飞的冬夜,我犯了难以原谅的错误”可知,冷雨渲染一种凄清伤感的气氛;冷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雨水打湿了初上的华灯,有些幽暗也有些寒凉”“窗外的冷雨重重地敲打着玻璃,我为自己刚才的态度懊悔起来”可知,冷雨为后文写“我”态度的转变埋下伏笔。
3.选文反复描写“我”炒菜的情形,有何作用?
【答案】表现“我”对女儿的关心;炒菜是引发“我”对母亲态度不好的原因;表现“我”和母亲当年一样,也是一个果敢精明,能干勤快的母亲。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理解分析。从“这是为女儿准备的明天的午饭。每天下班后我都第一时间赶回家,热好饭菜再拿保温桶装着送去学校”一句分析,这表现了“我”对女儿的关心;从“锅里的土豆丝已经快糊了,电话那头的声音还在喋喋不休”依据分析,炒菜是引发“我”对母亲态度不好的原因;根据“我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女子……她老了,再也不像从前那么果敢精明”“我站在灶台旁,拿铲子小心翼翼地轻轻翻动锅里的鱼。煎好鱼,倒好酱油、料酒等调料,再把老姜、红椒、土豆一样样切成丝。鱼汤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这句话分析,写炒菜表现了“我”和母亲当年一样,也是一个果敢精明,能干勤快的母亲。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4.请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母亲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办理好了一切,急切地奔到我的身旁,用粗糙、满是皱纹的手握着我的臂膊。(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
②人生路上常常会猝不及防地遭遇一场大雨,每一位母亲都会用慈爱、关怀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遮住风雨,把阳光留给儿女。(从修辞的角度)
【答案】①“奔”字写出母亲为“我”办理住院手续的速度之快。“握”字写出母亲的手带给“我”的力量。这两个动词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切、担心和鼓励。
②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儿女遭遇挫折苦难时,母亲给予儿女的慈爱、关怀,让儿女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①题,题干要求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母亲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办理好了一切,急切地奔到我的身旁”,一个“奔”字,表明母亲为“我”办理住院手续的速度之快;“用粗糙、满是皱纹的手握着我的臂膊”,一个“握”字,表明母亲通过粗糙、满是皱纹的手传递给我的温暖和力量。由此可以看出,母亲对生病的“我”的关切、担心和鼓励。②题,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将人生路上遭遇的坎坷挫折比喻为“一场大雨”,将母亲的慈爱、关怀比喻为“一片晴朗的天空”。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儿女成长道路上给予儿女的慈爱、关怀,让儿女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成长的力量。
5.假如你是文中那个读初二的女儿,读完本文后,请你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不少于50字)
【答案】示例:亲爱的妈妈,您好!您为了让我节约时间,利用中午时间好好复习功课;您为了让我能够吃到我最爱吃的红椒土豆丝,您放弃了晚上的休息时间给我精心做这道菜。妈妈,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我一定好好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能力。例如,可以抓住文中母亲为女儿做第二天中午饭菜的细节“我站在灶台旁,拿铲子小心翼翼地轻轻翻动锅里的鱼。煎好鱼,倒好酱油、料酒等调料,再把老姜、红椒、土豆一样样切成丝。鱼汤在锅里咕噜咕噜地冒着泡,这是为女儿准备的明天的午饭。每天下班后我都第一时间赶回家,热好饭菜再拿保温桶装着送去学校”这些语句分析,都写出了母亲的无私付出的点滴小事,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了女儿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感谢母亲为女儿的辛劳付出。在表达上应写出女儿对母亲的承诺,让母亲放心,自己一定会好好学习,不会让母亲失望。注意运用第二人称,语言表达简洁得体这些隐形要求即可。
例【十四】(2020·湖北十堰)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樱桃红了
邹龙权
①正为假期值班不能与兄妹一起回老家吃樱桃而烦恼,母亲恰好来电话了。她唤着我的乳名,说今年樱桃又大又红又甜,季节不等人,让我们赶快回家去吃。
②母亲栽的樱桃品种优,个头大,颜色鲜,口感好,左邻右舍的孩子都喜欢来吃,母亲总是很大方,给他们摘一大捧。吃惯了母亲栽的樱桃觉得他乡的都不够甜。久而久之,吃樱桃的日子成了我们漂泊在外的兄妹们聚会的节日。
③兄妹忍不住回去先尝为快,等我与妻驾车回家那天已是正午,刚进门,就看见桌子中央放着一大盆红艳艳的樱桃。洗净的樱桃晶莹剔透,像珍珠,像玛瑙,煞是诱人,我忍不住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熟悉的酸甜味充灌唇齿之间,连日值班的辛劳也一扫而空,看我吃得津津有味,母亲心满意足地去准备午饭了。
④听父亲说,为了让我们吃上好樱桃,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大果子。今年天气好、果子多。两棵樱桃树吃剩下的还卖了近千元钱,父亲脊椎骨曾跌断过,不能上树,就负责销售。还听说,今天早上摘果时一根树枝折断,母亲急中生智逃到了另一根树枝上才获救。我不知道母亲老胳膊老腿儿是如何逃离危险的?也不知道卖上千元钱需要摘多少果子、花多少精力?但她后来说起摘果时晃晃悠悠的过程,总是那么轻描淡写、若无其事;说起卖了近千元钱总是那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我知道他们是从苦难时代走过来的,年轻时卖水果供孩子上学是快乐的事,老了不给孩子添负担也是快乐的事。
⑤说话功夫,母亲已把饭菜摆上了桌。仅有四人,她还是炒了八菜两汤。我和妻爱吃的菜一样都没少,真把我们当贵客待了。母亲不停地给我们夹菜,我知道她特别高兴看儿女狼吞虎咽的样子,但我分明看见母亲夹菜的手微微颤动,再细看,母亲满头银发,后背也有些驼。我心一颤,母亲老了。
⑥习惯享受被母亲当客待的我,突然感到十分惭愧。
⑦是该好好孝顺母亲了。
⑧母亲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我们多次商量凑钱给她盖新房都被拒绝。母亲说:“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只要你们生活幸福,我们就幸福了。”她还说:“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
⑨我们兄妹几次试图说服母亲,都未能如愿。两间半瓦房在母亲精心打理下,也算得上村中的一道景观。屋后是两棵大柿树,门前有几棵樱桃树。季节来临时,庭前屋后硕果累累,压弯枝头,让人赏心悦目,门头房檐下挂着一排排金色的玉米穗,总有一种五谷丰登的景象,引人注目的还有院里院外各种花朵:月季花、喇叭花、石榴花……这些花儿将老旧的房屋衬托得亮丽而脱俗。记得当年家里十分困难,吃了上顿无下顿,母亲还不忘在院内栽几株好看的花。至今,曾留在记忆深处的是: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
⑩“奶奶,我们要吃樱桃。”院门口不知何时聚来了一群小孩子。母亲忙撑着凳子站起来,乐呵呵地把樱桃分给孩子们,欢笑声在老屋上空飞扬……看着眼前的场景,我顿时明白:尊重母亲的意愿,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
⑪《小窗幽记》中说:“在世不过百年,总要做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无论顺境逆境,留下一片美、留下一片德,是我平凡的母亲人生中最为闪光之处,最为让人敬佩之处。
(选自《十堰晚报》,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母亲为回家乡的“我”摘樱桃、做饭,“我”想孝顺母亲为她盖新房而被拒绝的事。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本文叙写的主要对象是母亲,文章围绕着母亲叙写了在“我”回家乡的时候,母亲为“我”摘樱桃吃并为“我”准备午饭的事;之后又叙写了“我”看到母亲住的几间瓦房有点老旧,多次商量给母亲盖新房,却被母亲拒绝的事。据此,采用“人+事”的方法概括即可。
2.第⑧段母亲的话里有两个“幸福”,这两个词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答案】第一个“幸福”是母亲希望我们小家庭生活美满、工作顺利。第二个“幸福”是母亲为儿女的幸福感到满足(幸福)。两个“幸福”体现母亲对子女的理解与关爱,情深意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时,应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作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从语境看,是在“我们”要给母亲翻盖新房的时候母亲对我们说的话,从语句“你们在外工作不容易”的话语可知道,母亲所说的第一个“幸福”是希望我们的工作顺利、生活美满。第二个“幸福”则是母亲因为“我们”的生活美满而内心感到满足,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之情。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我”觉得他乡樱桃不够甜是水土差异导致的。
B.第④段写母亲神采飞扬地讲述卖樱桃赚了近千元钱,说明母亲是个爱财的人。
C.第⑦段是过渡段,强调“我”惭愧后的醒悟,表达对过去不孝顺母亲的自责。
D.文题一语双关,“樱桃红了”既指樱桃成熟,也暗含母爱深深。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不是“水土差异”导致的,而是因为对家乡的爱恋;B项,第④段写母亲神采飞扬地讲述卖樱桃赚了近千元钱,说明母亲是个热爱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并不是一个爱财的人; C项,第⑦段强调“我”惭愧后的醒悟,表达对过去没有“好好孝顺母亲”的惭愧,并不是“表达对过去不孝顺母亲的自责”。依据排除法,答案为D。
4.从全文看第⑩段画线句中“母亲的意愿”有哪些?
【答案】①儿女常回家看看;②儿女生活幸福,做个好人(好官);③自食其力(不给孩子找麻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④不刻意追求物质生活,更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内心富足);⑤邻里关系和睦。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整合信息的能力。从文章看,母亲打电话要“我们”回家吃樱桃,表明母亲希望儿女们能经常的回家看看;从母亲拒绝我们给她翻盖房子,表明母亲希望儿女们生活美好;第⑧段母亲所说的话“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来看,母亲希望“我们”能做个好官,不给孩子添麻烦;从第⑨段叙写母亲栽树、种花来看,母亲更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不过分追求生活的富足,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满足;从第10段叙写的内容看,母亲更希望邻里关系和睦。据此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
5.本文语言韵味悠长,请你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果子。(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②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答案】①示例一:这一句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搭”“架”“背”“爬”等连续动词,刻画母亲上树摘樱桃的艰难,表现母亲爱子情深。②示例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在“我”眼里老宅和故乡因母亲的美德变得更美,突出“我”对母亲的爱与赞美。内容由浅入深,情感层层升华。示例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三次强调“很美”,突出“我”对母亲(老宅、故乡)的爱与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①题,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一般说理啊,概括作用基本遵循“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这样的答题公式即可。。语句“母亲一大早搭上梯子、架上凳子、背上小篓,爬上树顶摘最好的果子”用用“搭、架、背、爬”等动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上树摘樱桃的情形,运用的是动作描写,通过写母亲摘樱桃的艰难慢吞吞,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至爱之情。②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母亲很美,老宅很美,故乡很美!”采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并运用三个“很美”,显然是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手法,因此突出强调了“母亲”“老宅”“故乡”三者的“美好”。且这三者都与母亲、故乡、老宅关系密切,一定是表达了“我”对母亲、老宅、故乡的爱与赞美之情。
6.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答案】①关爱(理解)子女,教子有方。如:为儿女摘樱桃,把儿女当贵客待,体谅儿女工作生活不易。为儿女的幸福而幸福,教育我们要存好心做好官、有好名声,并言传身教;②勤劳能干。如:母亲说不愿意当懒人,母亲把庭前屋后都栽了树种了花等;③俭朴、乐观(知足/热爱生活)。如母亲不愿意盖新房,生活困难时坚持种花等;④待人和善。如:母亲愿意把樱桃分给邻居孩子等。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或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母亲打电话要儿女回家,并为儿女摘樱桃,把儿女当贵客来对待,表现出母亲对儿女的关爱;从母亲对儿女所说的话“你们现在有个一官半职,好好为老百姓做点事,做个好人,当个好官,有个好名声。我们不当懒人,不当废人,不给你们添麻烦,有吃有穿有住就行”,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从母亲把庭前屋后都栽了树、种了花等,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抬爱生活的人;从母亲拒绝翻盖新房来看,母亲是一个生活俭朴、热爱生活的人;从母亲笑脸送邻居孩子樱桃吃,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待人和善、善于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人。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例【十五】(2020·湖北襄阳)记叙文阅读
田垄深处
①清明过后,莺飞草长。柳丝翠绿,在暖风里摇摆。枝繁叶茂的红叶石楠树,绽放出一丛丛火焰,在柏油村路两边升腾,氤氲着浓厚的春天气息。我前往浏阳河畔的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
③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油菜花海,荡漾着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从车上下来,我朝田垄深处走去。脚下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绵长田埂,好似纤纤如缕的琴弦。
③孔蒲中,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留着小平头。他站在稻田边的土堤上迎接我。看得出来,他已经下地干一阵活儿了,裤脚上沾满泥土。我紧握着老孔的手,感到他手掌粗糙,却很有力。他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
④老孔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就回乡跟父亲学种田,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年近六旬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办的家庭农场,被电视台报道后,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引来广泛关注。孔蒲中在家乡这片土地上与泥巴打了四十年交道。历经风霜雨雪、虫灾稻病、干旱洪涝,有过土地歉收、温饱不保的苦闷,却终于在农村改革的春潮里,看到了蓬勃的希望。从承包责任田那天开始,他就立志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描画蕴藏在心中多年的致富蓝图。2006年开始,他从自己承包土地种养的经验出发,经过反复实践,逐渐探索出“稻田+生态种养”的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他把种稻和养甲鱼、淡水鱼、黄鳝、田螺、泥鳅相结合,在田间实现“互惠共生”。种稻也不用施化肥、农药。2014年他在金石村创办家庭农场,一时前来学习参观的农民兄弟络绎不绝。
⑤我们边走边看边谈。不知不觉,就来到老孔流转的二百六十多亩成片种养田畴。老孔用手摸着他精心设计的铁丝石棉板围挡,对我说,为防止甲鱼从田里爬出来跑走,才设计出这道围挡。不久,他就要在围挡地基上种上丝瓜。长起来的瓜藤爬上围挡,既成为一道绿色风景线,还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丝瓜收入。我仔细端详着这一排排稻田围挡,精巧而别致,一直朝前方延伸,装饰着绿树掩映下白墙黑瓦的农舍。乡野也成了一幅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的图画。
⑥看到身边老孔那布满皱纹的前额,我知道他是怎样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怎样沐风栉雨地耕耘这片土地。一家五口,要种养收储、加工销售近三百亩地的农产品,该有多少辛劳的付出?
⑦我站在田垄深处,透过眼前的围挡,朝露出水面的黑色禾蔸望去。稻田宽敞的田埂上,又新栽了一排排桃树。我诧异地问:“老孔,田埂上怎么添了这么多桃树?”老孔说:“这个春节,不能外出,就寻思干点啥,就在田埂上栽了上千株桃树。两年后桃树长大了,既可以为水田甲鱼遮光,还可以增加收入。”“真有你的!”我从心底佩服老孔。他有泥土那样厚重的自信,有稻子那样饱满的情怀。我仿佛听到一个亲切响亮的声音从远方传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⑧时近中午,天空变得格外澄碧,没有一丝云彩。远处飞来一群白鹭,落在稻田里。望着这群白鹭,我想象着这样一幅画面:田里长稻,水中养鱼,陌上结桃,堤边种菜,屋前栽花。这不就是老孔梦中都在描绘的稻田花园吗?(选文有改动)
1.本文主要写我到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请根据访问行踪及活动用简洁的词语填空。
前往田垄——A.□□□□——田畴畅谈——田垄望桃——B.□□□□
【答案】A.田边(土堤、田堤、垄边)见面(握手)B.田垄(稻田)想象(展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此题先根据提示确定答案所在区域,再以四字短语进行概括。“前往田垄”对应第①②段,“田畴畅谈”对应第⑤段,“ 田垄望桃”对应第⑦段。由此可见,A处可由第③段概括为“田边见面”,B处可由第⑧段概括为“田垄想象”。
2.文章有许多精美的写景句,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
【答案】示例:运用排比,语言有气势,节奏感强,具体生动地描绘出乡村田野在阳光照耀下的美丽明艳,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我”的愉悦心情。
【解析】本题考赏析语句的能力。此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回答时,要说出赏析角度、表达效果、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是排比手法。排比具有增强语势,节奏感强的表达效果;内容上,画线句描绘的是乡村田野在阳光照耀下的美景;情感上,表达的是“我”走近农场的愉悦心情。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3.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③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简要概括“老孔”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朴实(朴质); ②辛劳(勤劳、辛苦、热爱劳作);③开朗(自信、乐观);④平凡(普通) ( 四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题已明确要求从外貌描写的句子进行概括。答题时从文中筛选出表现老孔外貌描写的语句,逐一分析即可。由文中“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留着小平头”可见,老孔朴实、平凡;由“他已经下地干一阵活儿了,裤脚上沾满泥土。我紧握着老孔的手,感到他手掌粗糙,却很有力”可见,老孔热爱劳作的特点,由“他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可见,老孔开朗、乐观的性格。
4.从全文看,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结合该段内容说说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插叙。叙述了“老孔”创办家庭农场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交代了“我”访问“老孔”的缘由(作用从主题、人物形象、结构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记叙顺序及其作用的能力。第④自然段在“我”采访老孔的过程中插入回忆老孔的人生经历,是插叙。这部分内容写出了老孔创办家庭农场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表现了老孔的勤劳、能干、创新的特点,这也是“我”来这里采访的原因。另外,叙述这部分内容会使文章的内容丰富,结构更完整。据此回答即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