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我的草书没人懂就对了,估计再过一百年也没人懂

林散之作为近代知名书法家,最擅长的当然是他的草书。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林散之先生的草书飘逸老辣,特别是在枯笔的表现上,真的是达到了一般书家难以企及的高度。相比现在流行的草书书风来讲,林散之的草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力。
在书法方面,林散之绝对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他的草书之所以被大家熟知,还要得益于1972年举行的中日书法交流。他凭借一篇精妙的草书《中日友谊诗》一举成名,自此奠定了当今“草圣”的地位。这篇《中日友谊诗》也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下图就是1972年林散之写的那篇草书,大家看一下,这种风格您能接受吗?
说实话,林散之的草书水平虽然在那,但在普通大众的眼中,还是看不懂的居多。特别是那些没有书法基础的朋友,在看到他的草书后,总会疑惑:这草书,也看不出有啥特别的啊,到底好在哪呢?其实,不光普通大众看不懂,很多喜欢书法的朋友也不太能接受林散之的这种风格,毕竟,这种风格和我们平常见到的传统书法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那么,林散之的草书是即兴发挥而来的吗?当然不是,林散之先生在没接触草书的早年,数十年如一日的研习书法,已经积累了过硬的书法功底,同时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解。林散之自己也曾说过:我的草书,没人懂就对了,估计再过100年也没人懂。从这句话来看,林散之自己也预料到大家对他的草书的反映。
既然明知道这么写会引起大家的争议,为啥林散之还这么坚持自己的风格呢?
首先,书法艺术的审美就是个人的,就应该体现出书者自己的理解。特别是草书,如果不能在其中表达出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如果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的性情和风采,很难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当然了,这种理解和坚持是建立在对前人的传承基础之上的,并不是完全随着自己的性子来的。
另外,书法要想往前发展,要想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就是要展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要表达出符合时代的审美观念。就说林散之的枯笔吧,咱先不说这种技法的表现美不美,最关键的是,这种手法,前人是很少应用的,或者说,很少有这么去用的。林散之的草书妙在哪?某一方面说,就是在于枯笔的运用,这是一种突破,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按照我的理解,林散之也正是基于这种突破性的表现,他有底气说出“100年内没人懂”的这番话。目前来看,林散之的草书确实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推敲的。如果您还不理解的林散之草书的妙处的话,我还是建议您去尝试临摹一下试试,那种笔力,那种感觉,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模仿的。
好了,关于林散之的草书我们就谈这么多。最后,我们用林散之说过的一句话作为收尾。林散之在谈到书法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虚名,功夫一点没有,虚名几十年就如同云烟般散去了。”以上,与各位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