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老胡重出江湖】审计报告中常见的七种逻辑关系
上一次我们介绍了《审计报告三原则》,这次来介绍审计报告中常见的七种逻辑关系,需要注意的是,逻辑关系的本质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包括公理、事实、习惯等,而且相互之间融会贯通,并非独立割裂的状态,而且融会贯通的结果就是市面上会存在多种角度来理解审计报告逻辑关系的文章,这一篇不过是个人观点而已,仅供参考。
一是总分关系。一份审计报告必然遵循总分逻辑,好比树干与树枝的关系,二者不能等同,所谓纲举目张,也是这个道理。总分逻辑架构是审计报告的“骨骼”,清晰的逻辑关系是报告阅读者紧跟报告编写者思路的必要条件。比如说某审计报告中常见的对于某企业组织架构改革的描述,就可以大概表述为“该企业……全面完成组织架构改革。该企业……在……前提下,按照……原则,全面完成组织架构改革。一是在企业建立事业部,统筹推动业务发展。二是设置风险支持部门,对业务形成有效支持。三是……”
二是主次关系。与总分关系不同,主次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只是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但相互之间联系密切,需要从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说某审计报告中此类描述“首先,这些年来我们……但是……缺乏发展和管理经验……其次……再次……最后”通过转折表达和顺位排列,是可以明确主次,让阅读者一目了然的。
三是递进关系。指的是同一种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主要指意义上更近一层。递进关系有时是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这其中每一阶段都可以说是并列的,但它们又是有秩序的,不可以随便打乱编排,比如说某审计报告中按照发生时间顺序描述问题;有时又是一种特殊的主次关系,但是一种反向的主次,是自下而上、由小而大的,是需要审计人员根据不同的风格、习惯要求来进行表述的。比如说某审计报告中先描述问题概貌,然后描述问题细节。
四是并列关系。相互之间没有太明确的影响关系,也可以调整顺序和位次。比如说某审计报告中此类描述“一是……问题;二是……问题;三是……问题”等,只是说明内容而已,至于谁是一、二、三,问题不大,如果调整之后会发生或引导理解上的偏差,那么或许应当使用主次关系或者递进关系的表述方式。
五是点面关系。审计报告是由若干个“点”组成的,但必须要将点组织在一个或几个“面”上,否则报告将没有聚焦而显得散乱。为了说明面的情况,我们可以用点作为例子。“点”的选择必须与“面”存在内在联系,才可以做到以点带面。比如说某审计报告中先描述问题类别,然后举一个典型的案例说明该问题,就是一种点面关系。
六是因果关系。揭示因果关系,可以增强报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审计报告常见的一种关系,但这要注意不得人为推断因果,也就是将主观判断加入本无联系的两个事件中。审计报告中应当避免人为因果内容的出现,事实和结论要经得起逻辑关系的推敲。
七是虚实关系。这里说的虚,其实是报告的理论高度和总结精神,是能够揭示本质的部分;而实则是事实,往往体现在行为、数据、案例等方面,两者紧密配合,融为一体,才能使审计报告完整,同时可以为其注入灵魂,展现审计人员的差异。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有这么几种:以虚带实,行文先虚后实,以虚带实,是一种常见写法也即是把一段话的中心意思放在段首;化虚为实,叙述情况要有详实的材料,不能泛泛而谈,说明理由要讲出具体的分析,不能笼统抽象,议论道理要有针对性,不能空话连篇不着边际;化虚为实,把报告中抽象的原则、道理和认识具体化;虚实映衬,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抽象论述与具体分析,观点与材料,原则要求与具体措施等等。
其实对于审计报告而言,虽然规范,但并非千篇一律,都是在不断实践中体会细节,在不断琢磨和修改中做到精益求精、好上加好的,所以一般的原则真的只是参考,具体操作主笔的能力,还需要依靠自己审计项目的积累和主动求学的精神去不断凝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