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者丨慎初烧坊,成就酱酒华章
开创者丨慎初烧坊,成就酱酒华章
1921年,来自贵州酒乡金沙安底镇儒商、实业家黄开阳,以儿子“黄慎初”之名,为自己的酒坊起名,正式开办了日后名闻一时的四大酱香白酒烧坊之一,慎初烧坊。
究“慎初”二字,取自“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黄开阳诠其名寄予“慎忠如始,恪守初心”的嘱托,同时寄存着对自家烧坊的深远期许。
因往来经商的缘故,黄开阳常途经茅台镇,被当地的茅台烧所吸引,于是特意赴茅台考察酱香型酒的酿造技术和方法。回家后利用自己的作坊试酿酱香型酒,由于技术不到位,周期不到时,即便使用相同的原料,效果却总不尽人意。尽管如此,黄开阳对生产酱香型酒的信心和决心始终未变。
他知晓若求大事成,往往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
慎初烧坊坐落在黔西北的金沙县以东30公里的安底镇桂花村,位于乌江与赤水河两大地质沟壑地带之间,为赤水河上游。该区域气候温热,降水丰沛,紧邻金沙安底温泉,形成了自然且独特的有利于酒类微生物繁衍的小区环境,为大曲酱香型白酒——慎初酒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谓占据着地利之便。
黄开阳坚信凭借如此优越的环境条件,一定能酿出好酒。奈何天赋所限,加之请不到一流酒师,他始终没能成功。周围人并不相信黄开阳能够在慎初烧坊酿出正宗茅台大酱酒,纷纷劝他放弃,但他始终不甘心。他壮志满怀却已年迈,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所幸黄慎初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往来茅台镇经商,遍寻酿酒名师。结识茅台酿酒师刘开廷之后,黄慎初大为叹服其技术,多次盛情邀请他来自己的酒坊工作。
“三顾茅村”,终得酒师。慎初烧坊迎来了人和之宜。
据中国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厂志记载,“1929年金沙县安底人黄慎初先生,聘请茅台酒师刘开廷酿制酱香白酒(茅台酒厂厂志第91页)”。
刘开廷精于酿造,并不急于求成,酱酒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工序复杂,所以他步步小心。1931年,在历经2年时间的潜心打磨后,慎初烧坊匠人在刘开廷的传授指导下,开创性地酿造出茅台窖酒。至此,茅台大曲酱香工艺首次传承至金沙境内。
自创立以来几经波折,“慎初烧坊”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前行,终得天时眷顾。
此后多年,凭借着实力过硬的大师酿造工艺、卓越的酱香白酒品质与世人对其高度认可的态度,慎初烧坊声名渐渐享誉全国,所产美酒曾一度远销海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刘开廷大师将酿酒工艺传于黄家后人,慎初先生为其安排好日后生活开廷先生才离开烧坊,因慎初烧坊地处陡滩,故取名斗酒,烧坊也更名为“安底斗酒厂”,后因局势原因,酒厂暂停生产。
1951年解放后,“成义”“荣和”“恒兴”烧坊经收购没收,由政府接管,几家烧坊合并转化为“国营茅台酒厂”。
同年政府对原有的金沙源村义斋烧坊、齐家酒坊等产业进行了国营化改造,成立金沙窖酒厂,建厂之初,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在政府的协调下,年过半百的刘开廷派回金沙,挑起了技术大梁。
1988年,“慎初烧坊”正式恢复生产,成为四大烧坊仅存的私营烧坊。自此后慎初烧坊与成义烧坊、荣和烧坊、恒兴烧坊一同被世人冠以“贵州四大酱香白酒烧坊”名号。
改革开放后,国企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安底斗酒厂骤然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不免手忙脚乱,迎来了相当长的一段低谷时期。直到2011年,宝德控股集团收购金沙古酒后,低迷的局面逐渐被扭转。
从小酒缸到大酒窖,从原始小作坊到现代化大企业,“慎初烧坊”经过岁月无情的数次洗礼,几番波折后浴火重生,以“金沙古酒”的新面貌,续写柔派酱香白酒的百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