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儿时热天的一把大蒲扇
黄梅||儿时的大蒲扇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等待梧桐落叶时,主人送我入冷宫。
——儿谣
当头伏即将来临,夏天这个热老虎就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伏天里,人只要一会儿不吹吹电风扇或者空调什么的,就会立即汗流浃背,深刻感受到夏天的过份“热情”。晚饭后在西河路散步,忽然发现有几个老人正悠闲自得地坐在门口的板凳上,一边听着音箱里播放的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一边摇着大蒲扇,让人不由得唤起了儿时蒲扇的记忆。
扇子,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蒲扇是扇子的一种,又叫大蒲扇,由蒲葵的叶、柄制成。制作时是先选择柄长30多厘米、色泽浅碧的葵叶,摘后日晒约20天,干后,色泽变白;再以水洗、烘干,并以重物压平;然后随葵叶的大小,剪成不同规格的圆形,再以篾丝、丝线缘其边,仍用其葵柄为扇柄。小时候,蒲扇好像是一毛钱一把。每到夏天,家里都会买上几把。为防止过早地损坏,母亲还要再找些碎布条沿蒲扇的边沿密密的缝上一道。还为了怕和邻里之间相互拿错扇子,扇子上通常还用毛笔写上名字。
夏天,我们小孩子是趴在竹榻奈上边做作业边扇扇子,那样做作业时一点都不感到热和孤独,因为扇子在无形中不但驱赶走了热,还成为了小主人暑假中日夜陪伴的好朋友了。如果是用破了的扇子,则会成为我们小孩子学济公边摇扇子边唱“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道具。如果不用,扇子就要挂在墙上的钉子上,那样不容易破损。
“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夏日的傍晚,手摇一把蒲扇,漫步于古寺桥头,看彩霞满天,那是何等的快意人生啊!一般夏天晚上,在满天星星的注视下,我们谷坝头上的家家户户都把竹榻奈搬出来,放在家门口乘凉。点起几根粗大的蚊香,驱赶跑蚊子,然后就坐在了一起。
那时候,也是谷坝头是最热闹的,奶奶有时,边用蒲扇给我们扇风赶蚊子,边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大人们在一起会边摇扇子边拉家常,谈工作,说生活。大姑娘、小伙子会在凉月下暗送秋波,悄悄说着心里话。小孩子们则用蒲扇追拍空中飞过的萤火虫,一拍一个准,然后用透明的瓶子装着,幻想能变成照明的灯。当然有时候,一群小孩子为了追拍萤火虫,会发生碰撞,然后发生“群殴”,一个个皮青脸肿的回家告状 ……
如今,我很少有机会会使用蒲扇,但儿时大蒲扇的风,却让人能听到过去那丝丝缕缕讲述不完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曹锦军 湖北黄梅人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黄梅作协常务理事、《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主编。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