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2511-清末旧照片:农务学堂免费还包食宿,新娘头顶箩筐上花轿

时间飞逝。在历史上100年的时间只是弹指一挥,但对于个人而言,则是几代人的繁衍。我们想要了解之前的历史,除了通过书面记录和口耳相传的故事外,还有真实的旧照片。今天,我们将看一组清末的旧照片,以了解封建皇帝统治下的社会。

直隶农务学堂的师生在试验田忙碌。

1902年,总督袁世凯奏请朝廷在保定建立直隶农务学堂。学校有农业和蚕桑两科。学生不仅不需要支付学费,还包伙食费和住宿费。 1904年,学校改名为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并增设了高等林业和农业教师讲课,并招收自费生。

位高权重的大臣那桐。

那桐曾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九门提督等要职,但他没有留下任何值得历史记载的成就。他最“出众”的特点是他很能吃,这是政府和公众都知道的。轶事说:“那体肥硕,面团团而白皙,都人戏呼为天官脸儿。其一日三餐,每餐例食馒头首十枚、红燉猪肉或牛羊肉一碗,自谓食量宏为永年之征。”看着照片,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很胖,很胖,看不到脖子。

妇女向外国人展示小脚。

由于从小就脚的束缚,这个女人的脚失去了原来的形状,她所忍受的痛苦是无法想象的。

疍民在河滩搭建的木棚。

这种生活方式被称为“四脚楼”或“提脚房”。 疍民不属于学者,农民,工商业的“四民”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属于未归化并受到歧视的“贱民”。世代相传,他们在艰难的条件和凄凉的条件下生活在河边的船只或棚屋中。他们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也没有与陆地居民结婚。

在家里纺线的妇女。

纺线织布是农业社会中家庭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自产自销,如果有剩余,将在市场上交换。对于各位来说,您看到过这个纺车吗?我想40岁以上的网友应该看过。

1890年代,福建兴化的婚礼。

兴化即今天的莆田。这场婚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在新娘的头饰上。她头上有一个类似于篮子的东西,叫做“新妇罩”。过去,莆田妇女结婚时要坐在轿子上时必须戴上“新妇罩”。此罩编织成一个小篮子,上面贴有纸,上面涂有红色的油,新郎进入新娘房间后由新郎打开。

位于天津的户部造币总厂。

1902年,清廷最初提议在北京建造国家造币厂,但由于自然和地理条件不尽人意,因此改为天津。造币厂于1903年开始建造,并于1905年建成并投入生产。在清朝灭亡之前,该厂在9年内生产了33种铜元和6种银元(每种都有多种面额)。

1893年制造的清宫腰牌实物。

顾名思义,腰牌是绑在腰部的徽章。它是一种身份证明,在进出宫殿时使用。守卫宫殿的守卫,皇帝周围的守卫等,对进出禁门的人员进行了严格的检查,经核实后方可通过。

内务府颁发的通行证。

此特殊通行证与木制腰牌不同。它具有暂时性。上面写着:“内务府因有特别差务员役进神武门,发给此执照,以便稽查。”

清末拍摄的一景。

当摄影被引入中国时,许多人反抗并害怕被“摄魂”。有些人思想开阔,知识渊博,被摄影所接受和迷恋。照片中的那个人邀请某人拍照,摆好姿势。实际上,在那个时代拍照并不容易,而且相机非常罕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