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秋语·诵读视界】新西行漫记之十二:纯粹的鲁艺||诵读:孟昭臣---第282期

赏 梅 园 视 界       听 诗 语 心 声

诵读诗界·图文悦赏·画意·文化导航

纯 粹 的 鲁 艺

作者宸父

沿着延安城东北方向开车行驶约十分钟,就到了桥儿沟,延安鲁艺旧址就坐落在这里。大门口竖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毛泽东主席手书的“鲁迅艺术文学院”七个大字。院内树木稀疏,布局开放,视野宽阔,给人的感觉纯真自然,安静素雅。

大门正对面是一排窑洞,院子的右边是一座中世纪城堡式样的宗教礼堂,尖顶高耸,气势宏伟。从窑洞与礼堂之间的黑漆铁门走进去,左边是一个排演场,右边是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会旧址。再往进走,前后依次排列着几排窑洞,拱形的过道从中间将窑洞一分为二,依次分布着文学系、戏剧系、音乐系和美术系等。

1938年,鲁艺成立后,坚持“双百”方针,秉承“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院训,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一所著名的综合性艺术学院,一九四零年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七七事变后,全国各地的文艺青年纷纷奔赴延安,成为鲁艺学员。在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同志的关怀下,在周扬、何其芳、陈荒煤等一大批教师的培养下,许多学员成长为无产阶级文艺战士。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深入实践,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创作出精品,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鲁艺的文艺工作者们吃小米、住窑洞、搞教学、写作品。在油灯下创作,在田地里排练,夏天一身汗,冬天生炉火;延河边、宝塔山、土炕上、农田里,处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在这里,鲁艺的作家艺术家们创作了小说《暴风骤雨》、《荷花淀》,报告文学《记一辆纺车》,话剧《广州暴动》,歌剧《白毛女》,戏曲《松花江上》,歌曲《黄河大合唱》、《南泥湾》、《八路军进行曲》等等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创办了《文艺战线》、《中国文艺》、《鲁艺校刊》、《民族音乐》等理论刊物,为当时鲁艺教育和创作起到了极大地指导作用。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的周扬、何其芳、茅盾、冼星海、贺敬之等等一大批作家、艺术家,成为新中国文艺战线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作品生活丰富,饱含激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与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时风趣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总司令的。”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鲁总司令”指的就是以延安鲁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大军。鲁艺文艺工作者们是不拿枪的战士,但他们的精神力量足以让全国军民振奋,令敌人无比胆寒。

在鲁艺旧址的每一个窑洞里,都有文字和图片记载着当时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作家、艺术家们的事迹和作品,图文史料详实珍贵,件件感人。有的窑洞内原样不动地陈列着作家和艺术家们的手稿和生活用过的实物。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生活、踏实的作风、高涨的激情,使鲁艺的文艺工作者们在这里经受着磨砺,也享受着快乐,他们用极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后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后人留下了永世不灭的记忆!

返程途中,我突然在想,鲁艺旧址与延安其它革命纪念地不同,显得过于清静。不过,我们愿鲁艺在这纷扰的世间永远保持着一份清静,也希望鲁艺旧址不再像今天这样的寂静……

(注:文章个别处作者有修改)

最美岁月,欢迎关注梅园平台

【八一特别报道】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走边关特别报道】刘艳霞会长在  “致敬边关阳光行动”启动仪式上的致辞||播音:平安

【八一特别报道】听风漫步:风中的人||朗诵:小屋

【八一特别报道】我国万里边疆将建百座“国门书社”||播音:平安

【视频报道】常青树:梅园秋语艺术团延安采风纪实报道||诵读:平安

C

HENFU

作者:宸父

宸父,本名卢义平,又名一平,笔名宸父,祖籍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人,大专文化。北京梅园文学社副主编、副社长。曾从事工人、教师、警察、企业管理等工作。早年于鲁迅文学院学习。先后有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发表。

M

ENGZHAOCHEN

诵读:孟昭臣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大庆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大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诗文朗诵艺术家协会顾问,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在省、市级刊物发表小品、相声、快板、山东快书、双簧等数十篇曲艺作品,并多次获省、市曲艺创作、表演大赛一等奖等殊荣。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曲艺大赛和诗文朗诵大赛中获大奖。多名学生进入“夏青杯”朗诵大赛决赛并获奖。黑龙江省诗文朗诵大赛优秀评委、黑龙江省口才综合大赛优秀评委。




主    编:中    天

副主编:宸    父

副主编:安    然

责    编:中    天

宸    父

编    审:安    然

比我帅就点个赞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