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原晋祠,寻张氏先祖

近日,北上一趟,干吗?去 山西 参加一计划,因事先有约定,就不说干吗了。但浪迹天涯,谈天说地,历史掌故,市井传奇还是要说的。 太原 ,简称并,别名,并州。是 中国 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风景名胜众多,历史文化悠久。要说的那是多了去了。咱们就大概的说说自己看到的,自己喜欢的。
到了 太原 ,晋祠那是肯定要看看。晋祠博物馆位于 山西 省 太原市 晋源区晋祠镇,是一处蜚声中外的风景名胜区。其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 中国 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注意啊,祠本身是族人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又叫“祠堂”。这个晋祠可是晋国宗祠,是晋国祭祀祖先的地方。)一定要去看看。
晋祠是 中国 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
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好了,这是重点。各位张家父老乡亲,兄弟姐妹,耐心点。我先说说风景,然后在后面重点说张氏祖先的故事传说。咱们先边走边看,边说边聊。

这个天,秋高气爽,正是游人出游的好时机。

晋祠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国。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今晋祠。
凌云 阁,飞龙阁。

李世民。。。。。。等各路豪杰。

这种沧桑,雕刻,色彩。新维修的靓丽与岁月的痕迹融合在一起。

雕栏玉砌仍有在,只是朱颜改。

晋祠水镜台位于 太原 西南的晋祠,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
关于水镜台有三首诗,
殿阁楼台四面风,
远观近视不相同。
水清如镜含天理,
善恶忠奸自辨明。
说的是建筑风格。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 。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
两匾同悬台上空,
康乾两代享盛名。
一文一武伯侄墨,
遒劲浑然乃巧成。
说的是那个两匾题字。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 清康 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而卷棚则是清代补建,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 大名 匾之一。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
东坐西朝水镜台,
每逢祭祀把戏开。
瓮埋四口分双侧,
现代音箱由此来。
这个有意思。说的是唱戏的热闹情景。晋祠每年要举行数十次祭祀活动,其中的十三个祭日要唱戏,除了祭关帝时在那边的钧大乐台演出,其余都在水镜台上进行。每逢唱戏总是观众踊跃,为了解决离戏台较远的观众能听到演员的唱腔和道白问题,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想到了一个理想的扩音办法,那就是在台前两侧各埋下4个大瓮,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从而把声音传向较远的地方。据说,因为有了这大瓮音箱,观众不论站在庙里何处,都能听到台上的声音。

对越是宣扬圣母的功德,这原来还有一个传说。晋祠对越牌坊简称对越坊,位于 太原 晋祠金人台正西,立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相传,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 久治 无效。后来在吕祖庙前得一签,签上写有“添砖加瓦”四个字,它的含义是只有在祠内增加些建筑,才能消灾免难。高应元在晋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等应有尽有,唯独缺少牌坊,故决定建造一座牌坊。牌坊建在何处为宜?金人台西,献殿东的这块空地最合适。
高应元想,将来牌坊落成后,殿、台、坊组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定会收到消灾的效果。高应元原计划建造一座简单的小牌坊,没想到在破土动工的第二天,他母亲的病就好了,因而改建成大牌坊。牌坊落成后,命名“对越”,由高应元执笔,气势颇为磅礴,被列为晋祠三 大名 匾之一。这座“对越坊”,造型优美,结构壮丽,雕刻精细。“对越”的 “对”,意为报答;“越”,即扬,意为宣扬。“对越”两字合起来,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功德”,在此处意为“宣扬母德高尚”。母德高尚在这里有双关语之意,指唐叔虞之母邑姜也行,说高应元之母亦可。

对越坊

说明碑文

献殿,晋祠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八百多年只经过1594、1955年两次大维修,至今保护完好。献殿是祭祀圣母的殿堂,香案前供奉、陈设牺牲和钱物供品,每逢重大庙会,尤其农历七月初二,这里便是举行隆重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

殿内四隅各有石碑一通,一个是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献殿碑记,另三通是明代洪武以及 景泰、成化三帝御制诰文祝辞。

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飞梁”系沼上石桥,桥面东 西平 坦,南北两面下折,视之如鸟之双翼。梁思成言:“此式 石柱 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别说古画中偶见,我就从来没见过。现实中唯一的这一孤例建筑,哪能随便放弃。我是左看右看。

这边看,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 大方 ,造型独特。

北面看鱼沼飞梁

换个方向看鱼沼飞梁,要有无人机拍摄最好。

鱼沼飞梁

各种角度看。

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年)。圣母传为叔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

圣母殿

圣母殿

木雕盘龙

木雕盘龙是 中国 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

善利泉,《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北齐天宝年间。

晋祠周柏,在晋祠院内共有两株。一株名为“齐年柏”,另一株名为“长龄柏”。两株周代柏树,阅尽晋阳沧桑,是 中国 漫长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最具权威的见证者。更是古老晋祠历史文化发展的检阅者。

历经了历史沧桑风风雨雨的古老晋阳和晋祠,和这两位历史老人同眠同息,相伴至今。今天,两株古树仍在注视这今日 太原 的发展和变化。

与善利泉相对的难老泉。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

晋祠内,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被称为晋祠三绝。

晋阳第一泉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叫柳四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她出名的贤惠善良,但她婆婆故意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婆婆又为了刁难她,只喝身前一桶的水,将身后一桶的水用来饮马,还将水桶特意做成上平下尖的形状,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能休息,折磨她。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想用她担的水饮马。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说:“早闻你贤惠善良,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但千万不能抽出来。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就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于是,婆婆让柳氏回娘家,抽出来马鞭,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婆婆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张郎塔
几百年前,这里南北两村的农民,经常为争水互斗。天越旱,斗得越厉害。后来官府说要“调解”纠纷,就在潭边支一口滚沸的油锅,锅里放十枚铜钱,说:哪方有人能当众从锅里取出几枚铜钱,以后就分几分水量,判定之后,永免争执。这时候,从北渠的人群里,走出了一个青年,他勇敢地伸手从油锅里取出了七枚铜钱,于是北渠的农民就永远得七分水量。可是那青年受烫伤过重,当场死去了! 
青年姓张,是晋祠山边花塔村人,人们称他为张郎。北渠群众为纪念他,把他尸骨埋在“中流砥柱”下面。为了分水,在砥柱东面筑了一道石堤,在堤腰凿了十孔圆洞,南三北七。在东堤又筑了一道人字堰,作为南北两渠分水岭,以免出堤后水流混合。北水流进智泊渠,且一直由村里的张姓管理着。

难老泉水世代浇灌晋祠附近的千顷良田,造就了“千家灌禾稻,满目 江南 田”的丰饶景象。因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水温恒定,水质优良,所以晋水培育出的晋祠大米,米质晶莹,颗粒饱满,吃起来口感香醇,回味无穷,是与 天津 小站大米齐名的米中极晶。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水位的下降,1993年4月30日,难老泉断流,因此1993年后人们是用自来水替代难老泉泉水。但2006年, 山西 启动 汾河 流域治理工程。随着 汾河 流域环境治理脚步加快,生态保护加强。2015年,难老泉的地下水位已从28米深上升到6.43米深,平均每年上升2.0米,难老泉有望在2018至2020年复流。晋祠三绝有望恢复。
哎,也不知我们看到的水是什么水?

这里上去有一个云陶洞。

云陶(注意此处念yao)洞位于 山西 省 太原市 晋祠博物馆内,位于圣母殿( 朝阳 洞)北侧,云陶洞连通悬翁山,原洞凿得很深,因年久堵塞,现洞深约30余米,洞高数米,伸向 西北 。洞口北面不远,凿浅洞一窟,筑有卧榻,明末清初多有战事,故被猜测躲避兵乱的处所,乃当年傅山隐居处。
只能看看介绍,洞门是关闭的。

说了这么多,想起一件事,来晋祠时顺便看了一下晋祠的介绍攻略。居然发现晋祠还是世界上张氏的发祥地,顿时游兴又增加了一份兴趣。谁知在晋祠里那么美的风景,那么多的传奇故事。让我流连忘返差点把这事给忘了。要准备走了,突然想起这事遂返回。继续寻找。。。。。。

这个台骀(tai)庙的台骀相传是张氏始祖。(张台骀)关于台骀有说法,在人们的心目中,一提到我国历史上第一治水人,首先想到的是大禹。然而据 山西 侯马 的台神庙现考证,台骀先于大禹治水数百年,才是名符其实的华夏治水第一人。
传说台骀是一位了不起的治水大师,远在荒蛮上古时,洪水滔天,泛滥成灾,被授为玄冥师(负责治水的官吏)的台骀为平水患,辗转于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青海 等广大地区,降伏水魔,造福人民。对于台骀的功绩,许多历史文献中均有“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帝用嘉之”的记载。台骀子承父志,经过长期艰苦的与洪水作斗争, 九州 涤陂,四海会同 ,终于以告 成功 于天下。从此,水归河道,众民乃生,万国为治。因为治水有功,台骀受到帝颛顼的嘉奖,被封为掌管汾州一带的地方官员,并受到当地沈、黄、蓐、姒等国家的祭祀。台骀死后,被尊为 汾河 之神,又称台神。

治水有功,尊为水神。

张台骀因治水有功,被尊为汾水之神。简称水神。

以上这些都是掌故传说,张氏先祖到底是谁?回来后一查资料,发现这个。。。。。。你要是不仔细琢磨,还真分不清。台骀庙的正宗?张氏的发源地?张氏的先祖?台骀与张氏之源。都有说法。
也就是说台骀庙那个最正宗,是这样说的,台骀神庙在 汾河 流域先后建有多处。据不完全统计就有 侯马 、 汾阳 、 介休 、 宁武 、 太原 晋祠和王郭庄6座。在这6座庙宇中, 汾阳 、 介休 二庙已不复存在; 太原 晋祠中的台骀庙最有名;而位于今 侯马 市 西北 约5公里处、 汾河 之阳、以台骀命名的台神村的台骀庙建筑群,则始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
张氏发源地有这样说。张氏始祖挥的一个儿子是也曾为玄冥师的台骀的父亲———昧。文献和考据均佐证,台骀是张挥的孙子,为张姓源起后的第三代张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台骀神化程度的加强,台骀与张家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慢慢淡化。后来,姓氏起源与谱牒学研究者,依据文献记载,追根溯源,才廓清迷雾,弄明白台骀与张姓的血缘关系。
关于张姓的发祥地,现已有定论为 河南 濮阳 。张姓受封得姓是由上古时期黄帝之孙继承帝位的颛顼对其堂兄弟挥发明弓箭有功而赐姓张。姓氏源于上古,远在文字出现之前。由于长期口头相传,因传异而记异,或因后人见解不同,使史籍、着述和家谱记载多有不一,张姓也莫能外。但关于张姓的发祥地,可追溯到上古时“挥”因观“弧星”而制弓得“张”姓的源起,也就是把台骀置于张姓三世祖的地位,这一点是无可质疑的。始祖“张挥”后,三世祖台骀带着为民造福的决心来到晋南, 通河 堵泽,惠及一方,由于根治 汾河 水患被尊为汾水之神被 汾河 两岸的百姓广为敬仰,奉为神明,历代祭祀,并在 汾河 沿岸修筑了许多神庙,传承香火,成为张氏一姓功绩显赫的重要远代先祖。
也有这样说,尽管 汾河 流域 山西 其他 地方也有台骀庙,但王郭村台骀庙历史最久;且有左传.昭公元 年“宣汾、洮,障大泽,以处 太原 ”之句,足以证明张氏祖地在 太原 ;更何况明清两朝许多张氏家谱自己就说祖地在 山西 太原 。 
张氏先祖排顺,张台骀与挥公的血缘关系
始祖:挥公,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赐姓张氏。子:昧、般。
二世祖:昧公,为玄冥师,司水正,后封于汾川。子:允格、台骀。
三世祖:台骀公,继父业,为水正。
关于祭祀台骀的历史,最早应为沈、姒、蓐、黄,但史料没有关于建台骀庙祭祀的文字;我们清楚的是,自从晋国消灭了沈、姒、蓐、黄4个小国以后就没人祭祀了。再起祭祀之事,并且建庙,流传至今,应该是起于晋平公知道自己得病的原委之后。最初的台骀庙应该是建于晋国统治的中心和汾、洮流域。
汾河 流域皆有祭祀汾神的传统,发展顺序是由南到北、由 汾河 下游至上游依次而上的。现存 太原 晋祠、王郭庄及 宁武 的台骀庙,规模皆不及 侯马 的台骀庙。这说明,祭祀台骀是随着晋国疆域由南向北的逐步扩展,而把晋国祭祀台骀的信仰传播过去的。然而,位于西台神村的台骀庙是6座庙中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同时,也是在台骀“宣汾洮,障大泽”的故乡——晋南,唯一的一座台骀庙,是确切无疑的。

说了这么多,能有耐心看完,估计也要一份耐心。所以其他的事不要想那么多了。历史上的事有历史学家去研究。现在可以证明的是,现在公认就是台骀是张氏祖先。虽然他是张氏的三世。虽然现在张氏祭祖可能是祭始祖挥公(张挥),但是现在能祭拜的也只有台骀庙。
而想要去祭拜张家祖先要不就去 侯马 市台神村台骀庙。位于今 侯马 市 西北 约5公里处、 汾河 之阳、以台骀命名的台神村的台骀庙建筑群,始建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或者就去 太原 晋祠台骀庙,因为它是最有名的。或者去 太原市 晋源区王郭村台骀庙,为纪念张氏先祖建筑的家族祠堂,被称为“除黄帝陵之外中华第二最古景观”,为我国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张氏祠堂。

历史小知识:三晋。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是指 中国 的战国时期的魏、赵、韩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魏赵韩原晋国故地。二是指 山西 省。
赵氏 、 韩氏 、 魏氏原为晋国六卿, 公元前453年,三家联手在晋 阳城 打败晋国执政智氏,此后三家逐步瓜分晋国,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魏、赵、韩这东方由晋国分裂而来的三国合称为三晋,其地约当今之 山西省、 河南 省中部北部、 河北 省南部中部。现在三晋统指 山西 。

(0)

相关推荐

  • 晋善晋美,这里最山西

    前言 说说这次旅行 记得有句歌词这样唱到: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又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去.在我还没来得及看遍家乡的所有风景时,我却要暂时定居于这座北方 ...

  • 王钦丨散文/烈石寒泉润龙城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王钦:笔名乾元.闲云野鹤,山西运城人,万柏林区作协副主席.曾执行主编<山之右·河之 西>--万柏林区地名录.执行编辑万柏林团区委主 ...

  • 王树森||汾源的史迹和变迁

    汾源的史迹和变迁 文/王树森 "汾源灵沼",盛名远扬. 那是上世纪80年代晚期,为着领略曾在古代被列为宁武府.县两级八大景之一的汾源美景,我们怀着寻幽探胜的浓厚兴致,从宁武县城出发 ...

  • 王树森||中华治水大师台骀及台骀神祠

    中华治水大师台骀及台骀神祠 文/王树森 上古时代,华夏大地洪水肆虐,势如猛兽.河谷泥流滚滚,山丘多被淹没.人类的生存,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 为了治服水患,我国远古的一位治水大师--台骀,受命于危难 ...

  • 周初地理考,4

    (八)姜嫄为有邰氏女,即台骀氏,其墓在闻喜. 而且说姜嫄在山西,是有确切的地方,那就是位于闻喜的姜嫄墓. 今<闻喜县志>载有闻喜本地人翟凤翥的<涑水篇>,其中"姜嫄墓 ...

  • 侯占林:游太原晋祠(外一首)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侯占 ...

  • 山西汽车6日游(8):游太原晋祠

    10月14日下午我们在太原市晋阳街晋阳酒楼吃了午饭后,集合上车,于下午4点钟来到了晋祠景区. 太原流行一句话:"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 ...

  • 不游晋祠,枉到太原——太原晋祠

    不游晋祠,枉到太原——太原晋祠

  • 山西太原晋祠,内藏国内罕见的三宝三绝,看看门票80值不值

    芒果旅行日记:都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若认地上文物之多,山西居全国之首,特别是元代之前的古建筑数量占到全国的七成以上,耳熟能详的如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悬空寺.华严寺.刚被摘了5A的 ...

  • 「摄影」国色天香~牡丹花,太原晋祠公园

    心境旅行YSJ 牡丹花 摄影:芳春 四月芳菲尽之际,晋祠公园内的的牡丹仙子们,竞相绽放了. 姹紫嫣红.雍容华贵的满园牡丹,吸引着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赏.拍摄. 据资料显示,晋祠公园 ...

  • 【山西】乔毛毛丨散文/游太原县城墙随笔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乔毛毛:太原人,一名50后 ,爱宅在家里 ,喜好安静 ,喜欢阅读与写作. 游太原县城墙随笔 乔毛毛 明太原县城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古 ...

  • 读《梧桐游太原傅山园…掠影》感zjkzxd

    ​读<梧桐游太原傅山园-掠影>感zjkzxd 太原胜景傅山园, 再览窦祠烈石山, 青草坡中心恋处, 蟠龙古镇忆当年. 梧桐图秀诗文美, 分享难得亦有缘. 欣赏风光收获大, ...

  • 太原西山寻塔--- 梵宇寺塔群

    [多般化现 继慈感美] --- 梵宇寺塔群 ---     得知清徐梵宇寺塔群的信息是很早的事情了,至少在2011年前后,而得知梵宇寺文殊塔的信息,则是更早的事情了.虽然近距清徐,甚至我自己就是清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