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出身就是千金小姐,林家真的是比贾府富贵吗?贾敏嫁给林如海算高攀吗?

林家比贾家尊贵吗?

不一定。

比贾家富有吗?

不见得。

贾敏嫁给林如海是高攀吗?

当然更不是。

贾府和林家哪个更尊贵?

我们可以先从他们祖上比较一下。

先说林如海。祖上四世为列侯,自己也是探花出身,升至兰台寺大夫,还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无论从尊贵、诗书还是“钱程”来看,似乎都算得上是金字塔顶层的人物。

那日,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再看贾府,他们却在宁荣二公之后,一代不如一代。

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二代。】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三代。】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甲戌侧批:第四代。】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甲戌侧批:至蓉五代。】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再说荣府你听,方才所说异事,就出在这里。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甲戌侧批:第二代。】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甲戌侧批:第三代。】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

抛开具体实权官职,从袭取爵位来说,林家一直都是袭的列侯,而贾府一直袭的都是国公。根据公侯伯子男的排位,公当然比侯强。

等等,列侯是什么玩意?怎么似乎好像很少见到?

其实列侯这个爵位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清代应该只有侯而没有列侯一说。

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通侯。后又改成列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而已;大庶长以下十八等,皆有岁俸。

爵位的二十个等级:

1.公士,2.上造,3.簪袅,4.不更,5.大夫,6.官大夫,

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

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

17.驷车庶长,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列侯。

从这个角度来讲,列侯是在这二十等爵位中最高的。

到了林如海的时候,虽然不能再袭列侯,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探花,甚至还被皇帝委以重任,有了巡盐御史这样的肥差。

等等,这里面还有bug。兰台寺大夫是个什么鬼?

“兰台寺大夫”这个官职,其实刚好是清代所没有的。兰台原为藏书之所,由御史中丞主管,所以后人又把御史府称为兰台寺。而“大夫”则是古代的高级文职官阶。兰台寺大夫约略等于秦汉时期的御史大夫。汉代班固就曾担任兰台令使,说明这份工作是一份很需要“文化底蕴”的工作,这也间接说明了林黛玉的高贵出身。

秦汉的时候,御史大夫差不多是仅次于左右丞相的职位,相当于“三公”之一,偏重于执法或者纠察,相当于最高检察官,甚至可以递补相位的。

可是光就探花来说,一般应该是做不到这么高的官的。而且隋、唐以后所设御史大夫,除宋代为虚衔外,均为御史台长官,不再具有汉、魏“三公”的性质。明时改御史大夫为都御史,御史台也就变成了都察院。于是乎,都察院监察御史奉命出巡盐务就被称为巡盐御史。

搞了半天,林如海的出身真是越来越玄了。

到底是高还是低?是文还是武?

其实原因很明显,关于林如海的一切都是虚构的。

包括他这个名字“林如海”也是很有用意的——

甲戌侧批:盖云“学海文林”也。总是暗写黛玉。

故而在文中说到林如海的官职的时候,脂砚斋评价道:

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

说完了林如海的虚幻出身,我们再来说说贾府。

“假府”嘛!其实当然也是假的了。

公侯伯子男的排位,据说是从周代开始的。但是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也会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清太祖努尔哈赤还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等。所以,就有什么“王公大臣”之说。

很显然,这样比的话,国公又得降低一个等级了。不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国公才有资格和王公结交嘛!所以北静王、忠靖王等人,都是贾府结交的对象。

另外,依据清代降等袭爵的原则,林家第五代的是林如海,贾府荣国府第三代的是贾赦、贾政、贾敏。

林家本来祖上就是侯,不如贾府的国公,而且到了林如海是第五代,人家贾府的第三代的大家闺秀嫁给他,他当然算是高攀了。

比如林如海的巡盐御史大概品级是三到七品,具体情况随机;贾赦的爵位可是一等将军,也是一个有实权的品级。

所以,无论怎么比,贾府都是比林家尊贵的。

林家比贾府富有吗?

明清时,扬州盐商之富是天下闻名的,巡盐御史是管理盐务的官员,盐商能否赚到钱全都得仰仗巡盐御史。林如海被钦点出任巡盐御史,这是个既有实权也握有财富的要职。

而且林家曾经四世为侯,怎么着也不会很穷吧?

当然不会。

但是很富,甚至说富过贾府,就难说了。毕竟这巡盐御史刚当不久,林黛玉就被寄养了。

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这就可见林家家族不旺了,而如果家族没有相互之间的扶持的话,是很难获得长时间的繁荣的。这就是为什么贾、王、薛、史四家要联姻的原因,也是林如海之所以娶贾敏的原因。

如果说因为林如海巡盐御史的官是个肥差就比贾府有钱,显然不符合常理。毕竟,林家和贾府的财富,并不一定都是一代人所打拼来的财富,更多是几代人的积累。

如果说起积累,固然林如海祖上也会有,但贾府国公之家,开枝散叶,几家联姻,盘根错节,家底不会比林家薄。

黛玉的眼里,贾府是怎样的?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如果林家比贾府讲究大还有钱的话,黛玉想必不用这么小心翼翼甚而至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怕人耻笑,甚至认为贾府的三等仆妇吃穿用度不凡的了。

这其实和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的心态有的一拼。

应该说,林黛玉的家里也不是没钱,但是排场肯定没这么大,林家支庶不盛,平日里家里人也不多,所以没有贾府那么大的气派。

林黛玉为什么见到周瑞家的送来的宫花不屑一顾?

看起来好像很目中无人,其实原因还在于,如果她在她自己的家中的话,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是由着她挑的,而今在这种大家庭中寄人篱下,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所以不忿。可是由于她从小出身诗书之家,读书人更真性情,喜欢说真话,故而不会顾忌太多。不像薛宝钗从小出身在皇商之家,三教九流都见过,这是由其家族太小、见人太少而决定的。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证明林家的家教与贾府之不同。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甲戌侧批:夹写如海一派书气,最妙!】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

什么是“书香世家”?大概林家就是。

贾府虽然也算是诗书世家,但是从各种排场上来说,后期已经有些更偏向于暴发户特质了。不过根基还是在的,所以基本还是比一般家庭更懂得守礼。

贾妃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启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庚辰双行夹批:所谓诗书世家,守礼如此。偏是暴发,骄妄自大。】

林黛玉真的是“一无所有”吗?

当然不是。

其实还是因为自己的财产在监护人手里,而在贾府的人看来,林黛玉没有对于其财产的处理权,就好像相当于吃用都是贾府的一样。

但是在贾母看来,这可是她亲爱的外孙女儿,她要什么自然是不能少的,也没有必要向她明说什么,毕竟刚来的时候贾母将她安排到和宝玉一处住便说明了一切。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那起趋炎附势的小人。在贾府,有势力的奴才,有时候甚至可以欺负主子。迎春奶妈就是明证。探春如果不是自己那么厉害,也被王善保家的把衣服翻了个底朝天了。

而林黛玉以客居之身,仍旧因为自己的病而劳师动众,“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后来的林黛玉,已经开始逐渐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对她的敌意。

敏感如她,岂能不知?

所以,与之前对周瑞家的送宫花的不屑一顾相比,开始考虑到下人的说法,做事方式竟与之前大相径庭。

当你开始长大,你就开始成熟。

对于客居在外的黛玉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人生不易,纵然是风情万种的林黛玉,也敌不过现实的冷酷摧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