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鮰鱼好回家|原乡
张家港的鮰鱼(朱学东拍摄)
我久闻鮰鱼大名久已。
但我吃到鮰鱼已经很晚,大概在2000年前后了吧?
至于见到活的鮰鱼,要等到2017年9月在张家港了。
其实,我虽然出生在江南水乡,但鮰鱼故乡却少见,我一直知道,它是江鲜,只有江里有。我所生活的地方,水域虽广,却离长江还有一段距离。我后来知道,鮰鱼只见于大江大河的激流乱石之中,湖泊中极难见,溪或堰塘中不会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
清初阳羡词派领袖宜兴陈迦陵曾撰有“燕子拖烟萦绣巷,鮰鱼和雨上铜街。”
确实,鮰鱼是长江四鲜之一,属无鳞鱼类,属于珍贵鱼种,鱼刺少,肉质细腻嫩滑鲜美,俗说“刀鱼味鲜,鮰鱼肉嫩”,为江鲜上品。苏轼有《戏作鮰鱼一绝》诗: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在吃过多次鮰鱼之后,2017年9月,我年轻有为的同乡贺总在张家港招待我时,我第一次见到了活鮰鱼:体态粗长,腹部膨隆,尾巴侧扁,身段泛着绯红,鱼肚黄白红相映,看着就肥美。江边的朋友告诉说,春暖花开和仲秋锁寒之季,鮰鱼体硕膘肥,是品尝鮰鱼的最佳时节。北京常州宾馆的红烧鮰鱼我很喜欢,只是价格有些昂贵,一般我的土豪兄弟们请客时才点。
中国人喜欢讨口彩,鮰鱼音近回,所以故乡一般也就说是回鱼,但大家都清楚这回鱼其实就是长江鮰鱼,回鱼回鱼,吃了好回头,2008年以后,我一直这样自我注解。这是中国人的传统阐释方法。
2008年12月下旬一天,时任新周刊主编封新城请客,此前我几次短信问在外地的他何时回广州,他一回广州即安排了饭局,就在新周刊附近的一家湘菜馆,一起参加的,还有华商报系的几位朋友。席间上了一条鱼,叫开胃回头鱼。其时我尚未告诉封新城我的安排。
开胃回头鱼一上来,我跟老封说:回头鱼,回头鱼,好名字。吃了好回家,冥冥中有天意啊。老封,我要离开广州回北京了,月底走。
老封一乐,说,怪不得你老短信问我,我觉得你是要有大变化了,也好,回头鱼是我点的,这家不错,正好吃了送你回京。
回鱼第一次在我的生活中,有了另外的含义,而不再只是美味。
当然,我后来知道,这开胃回头鱼,跟故乡江鲜鮰鱼还不是一个品种。但在我的文化中,它们都跟回家牢牢地联结在了一起。
2017年9月,我熔断职业生涯回常州故乡探亲疗伤,甫上动车,我的老同学志峰便微信告诉我,晚上别安排了,请我喝酒。
到家探望父母,与父母聊过之后,我去常州新北区梅兄的私厨梧桐精舍,我的老大哥老马也从溧阳赶了过来。晚上上了一道菜,鮰鱼炖豆腐。志峰说,学东,欢迎回家,这道菜是老梅特意为你准备的,做得非常好,你尝尝。
那个白色大砂锅里的是老梅特意为我准备的鮰鱼炖豆腐
尝过鮰鱼尝过豆腐,两个都是鲜美之物一起煨烧,果然鲜上加鲜。唯一遗憾的是,虽然我吃了好几块,但未能放开吃,因为40分钟时间,我们4个人,干掉了4瓶白酒!这是兄弟欢迎我,一个媒体的失败者“荣归故里”的方法!
临离开常州,兄弟们再次给我送行时,安排了鮰鱼汤,他们都劝我早回江南故乡,到回家的年龄和时间了,别再在外面晃荡了。
此番回家,我在江乡走了一圈。我热情的老乡粉丝、年轻有为的贺总邀我去张家港喝酒,席间他又安排了鮰鱼,我这才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活的鮰鱼,比湖南的回头鱼要大不少。我自是大快朵颐了一番。
靖江的鮰鱼丸
自张家港过江到靖江,靖江是常州旧属,文化传统一直循着江南之风,靖江的朋友也安排了一顿用鮰鱼肉做的鱼丸,味道又是另一种鲜美细腻……
嗯,吃了回鱼,就可以回家了,回家不会找不到路。
关于老朱煮酒
更多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