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故事>宣德官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像红宝石一样绚烂

红宝石配钻石戒指 卡地亚(Cartier)/ 苏富比拍卖行于2015年5月12日售出 /

成交价 (含买家佣金):189,402,811人民币


宣德官窑

釉里红

三鱼纹高足杯

国宝故事

鉴定秘籍

行业旧闻

”宣德年造红鱼把杯,以西红宝石为末,图画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鲜红夺目,若紫黑者,火候失手,似稍次矣”。

—明《遵生八笺》

在上博瓷器馆内,有一只高足杯一直静静的摆放在那,造型规正,胎质细腻,釉色白润,图案是三条鱼,釉里红,红的夺目。给人的观感是静谧优美,又不乏热情!

这只杯子是国宝!它是明代宣德官窑的著名品种,在当时已经声名卓著,备受瓷器藏家追捧,比如上面引用的文字,就是明代文献中对它的描述。当时人们不知道这鲜红是怎么烧出来的,因为红得那么鲜艳,和红宝石颜色很像,就认为是用红宝石研粉作颜料,外罩白釉后入窑烧成。

现在我们知道,釉里红是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后,外罩透明釉,以1250度左右高温一次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的瓷器。明代宣德和清代康熙、雍正釉里红瓷器品质最高,是收藏家追寻的宝物。

明代宣德官窑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上海博物馆藏

釉里红要烧好,在古代非常困难,即使是举国之力的官窑,也无法次次烧的完美。如上文中说:“若紫黑者,火候失手,似稍次矣”。看看下边图中这个明代洪武官窑的大碗,同样是釉里红,呈色就偏黑,失了火候,不完美了。可仍然供御用,为世人所珍。

明代洪武官窑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大碗 山东省博物馆藏


继续说这只国宝杯子,它1952年入藏上海博物馆,围绕着它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得宝鬼市

那是在1910年,清末民初,政局不稳,新旧交替,沧桑更迭。古玩字画大量流散,在北京的古玩铺、挂货铺、旧货摊、地摊,到处都有。因为自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到辛亥革命成功,北京城里有491年住着皇上。天子脚下,自然汇聚着天下的奇珍异宝。而一旦皇帝退位,新权贵接替,奇珍异宝也随之流散易主。

当时在北平前门大街经营一家古玩挂货铺的王经理一大早提着灯笼到北京城东晓市(鬼市)碰运气,看看是否能收到便宜好货。正巧看到一个五十多岁人蹲在路旁,面前地摊上摆着几件东西,其中就有这只高足杯,杯子很脏,王经理拿手里擦过,才看见三条红鱼。他觉得颜色好,知道釉里红里宣德、康熙、雍正最好,但自己也吃不准是哪朝哪代?

大冬天,那人蹲在冰天雪地里。王经理和他交谈了几句,发现他是个书呆子,不会要价还价做买卖。看着那汉子可怜,他花50元买下这杯子,觉得无论明代、清代,反正是件好东西。拿回去在自己的挂货铺里陈列出来。

慧眼识宝

过了一年,皇帝没了,民国政府成立。北京琉璃厂有家古玩店“博韫斋”,掌柜杨伯衡是瓷器专家。他到前门大街溜达,来到王经理的挂货铺,一眼瞧见了这只高足杯,心里喜欢,拿着细细欣赏。

王经理知道他是瓷器行家,见他欣赏这杯子,心里欢喜,赶紧请教。希望杨伯衡给断断这只杯子到底是不是宣德官窑。杨伯衡心里判断是宣德官,可嘴上打马虎眼,说道:“看官窑瓷器,光看颜色鲜红,色气彩头好不行,年头不同,彩色不一样。宣德釉里红的色彩不如康熙雍正,但不管您这件是康熙仿还是雍正仿,都是官仿官,有价值,给您150元赚头,请把东西让给我吧”。当时150元是个大数字,一个十几人的大家庭,一个月花50元就比较宽裕了。

杨伯衡把杯子拿回博韫斋,坊间仍有不同意见,200元买个宣德官窑,在当时是赚了,但如果买的是清代仿,按照当时市场价格却是不值的。

清雍正官窑 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高足杯 上海博物馆藏

入藏金家

博韫斋是清末明初著名画家、篆刻家金绍城集资开的,金绍城在当时画坛上影响力极大,长子金开藩,次子金开业,妹妹金陶陶(大收藏家王世襄的母亲),都是大画家。他开了画社,培养出大量书画人才,有十个著名弟子,名字里都带一个“湖”字。人称“十大湖”!

金绍城


金绍城的书画作品 仿羅聘雜畫冊


金绍城的山水画作品

1912年冬的一天,金绍城来博韫斋,杨伯衡拿出高足杯请他品鉴,金绍城看后特别喜欢那三条红鱼,说道:“这种红色很少见,是天然矿物涂染的,鱼画得不错”。他看着好,也不问宣德还是康、雍官仿官,直接问道:“这件货你是多少钱买的?我给你加50元,东西由我收藏”。东家发话了,还给赚50元,也不是小数,杨伯衡也就同意了,250元让给了金绍城。

这件文物,从1912年冬到1946年春,在金家收藏了34年。金绍城以画家的眼光,欣赏这杯子的鲜红和绘画,并没有深究它的朝代。而博韫斋杨伯衡以鉴定家的眼光,认定他是宣德官窑,期间他和当时北平古玩商会的会长赵佩斋有过讨论,一致认定这是宣德官窑无疑。

重出江湖

1926年,金绍城在上海因得了伤寒,英年早逝,留下著作和书画古玩。在他去世20年后,他在北平的后人因家道衰落,要卖掉古玩补贴家用。当时北平琉璃厂“成古斋”的经理孙成章和金家有交往,于是帮金家代理古玩出售。孙成章看到这件高足杯,对金家人说这是件雍正仿宣德,金家人说:“那就卖了吧!”而作价多少,没有透露。

孙成章认识韫玉斋的账房先生刘伯彤,他拿着高足杯给刘伯彤看,刘看后问他是从哪里得到的?得知是来自金家后,刘又问:“你卖多少钱”?孙成章咬牙开价1万块!刘伯彤沉思一会说:“东西放这儿,我留下了”。

孙成章和当时韫玉斋的掌柜范岐周都愣了。孙成章楞的是,怎么我要多少他给多少?再说,我就给他看看,又不是卖,他一个账房先生怎么还管买卖货了?!

范岐周是刘伯彤的师兄,他楞的是,我这师弟一直以来只管算账,今天怎么回事?也不和我这个掌柜的商量,花1万元巨款居然就买了这件东西!想想两人年轻时拜过把兄弟,就笑了笑说:“1万块买这杯子,票子天天毛,留东西比留票子好”。

事后,刘伯彤把之前听北平古玩商会会长赵佩斋说过的这只三鱼高足杯的故事给范岐周复述了一遍。范岐周是瓷器鉴定的大家,他再仔细看过东西,认定是宣德官窑无疑。

大亨入藏

韫玉斋买到金家传家宝的消息传开。古玩行里大家都来看货。“协记古玩店”的司仁甫也来看,看了半天没说什么,一问价格是二百两黄金,价格太高,吓跑了。他是专门做当时上海金融界大亨古玩生意的,有好客户。自己买不起,就把消息带给了上海的客户王轶陶。王轶陶是当时上海滩金融巨头,喜欢收藏瓷器。

王轶陶得信后直接飞往北平,在韫玉斋看过货后觉得东西难得,实在喜欢!他不给金条,张口给三万元法币,范岐周合计,当时四百元左右一两黄金,这杯子不卖百两黄金不甘心!于是说:“你要是想收藏这件珍品,四万法币,少了我就自己存着了。”

王轶陶根本不把一万法币放眼里,当时通货膨胀,他又是搞金融的,哪个合算用脚趾头都算出来了,直接付款收货。于是从1946年到1952年,这件珍贵文物收藏在王轶陶手里。

收归国有

至于1952年发生了什么?上海博物馆如何收藏了这件东西?笔者不太清楚。

这件国宝,出身显赫,后流落民间,被慧眼识出,最终入藏博物馆。放在现在,市场价值已经无法估计,别说黄金百两,可能就是万两也换不来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