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飘风、骤雨不终日”,启示了两个做人、避祸的道理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少说话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

就像狂风不会持续一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一样。

谁造成它这样的呢?是天地。天地尚且不能长盛不衰,何况人呢?

积极修道的人,才能与大道合为一体;勤于修身养德的人,就能与德行合为一体;失道、失德的人,就要承担失道、失德的后果。

与大道融为一体的人,大道会帮助他成功;与德融为一体的人,德会帮助他成功;失道失德的人,大道也会任他走向失败。诚信不足的人,就会有人不信任他。

老子的启示(一)飘风骤雨的两个启示

什么是“希言自然”,希就是少的意思,常言道:“祸从口出”,早在几千年前的老子已经有了这样的感悟,言语要少才是遵循自然规律,老子崇尚无为之为,行为不言之教。

“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是遵循规律去做,不妄为。老子说“希言”,同样是遵循了一贯的表达方式,并不仅是表面意思的少说话。

联系全文的意思,是说不要妄言,凡事三思而言,如果今天做一个决定,明天再做一个决定,自己的生活就被自己搞混乱了。

举个例子,如果现在带着孩子学钢琴,过一阵又觉着舞蹈好,没几天又去学画画,折腾一圈下来,必然是一无是处,哪个技能都学不透,既然定下来目标就要贯彻始终的学习下去,由浅入深。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三心二意必然一无所得。

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可以理解为很大的风,骤雨就是疾风骤雨的意思了,狂风暴雨是天地的能量,这种狂暴的力量并不能长久持续,表面看是在讲自然现象,深层的意思还是隐喻人生。

凡事用力过猛,就不能持久,天道与人之道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不吃饭就无法维系生命,所以食物是个好东西,但是再好吃的东西如果吃过量也会伤害身体。

现代人很多疾病都来源于过度饮食,大多数人喜欢吃肉,过度的摄入脂肪,运动不足,肥胖,三高,等等慢性病都接踵而来,所以老子讲自然之道,也是在说人之道,凡事适可而止才能长久,过犹则不及。

大自然中有暴风骤雨,不能持久,这段话还可以理解为,做事不要急躁,遇事要稳而静,太过于急躁就易生乱,急功近利是做事的敌人,暴躁急躁是做人的敌人,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以稳为根基,不怕慢,只怕停,只要用心去稳稳的做,目标终会到达,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依靠的不是爆发力,而是耐力。

在股市里有一种炒作热点的行为,无论业绩多差,只要略微符合当下的热点,游资就去爆炒,因为公司的质地问题,可想而知,当爆炒结束的时候,肯定是一地鸡毛,很多人买在高高的山岗上,除了割肉出局,就只能被套着了,反观那些业绩好的白马企业,股价走起来也是四平八稳。这正像暴雨不终日的道理,爆炒这种偏离自然的行为,也必然是不能持续和长久的。

老子的启示(二)人以群分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这话讲的很直接,有道的人看着有道的人,也和有道的人在一起,同理,有德的人自然和有德的人在一起,这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三观一致,同一个思想境界的人在一起才有话可说,思维不在一个层面的人沟通起来那就比较费力了。“失者同于失”,缺德的会和缺德的在一起。

喜欢道,身边就会聚集有道的人,喜欢德,身边就会聚集有德的人,如果喜欢固执己见,喜欢犯错,那么身边也会聚集同样的人。

这是吸引力法则,你如果气质阳光自然能吸引同样阳光的人。儒家说“见贤思齐”,看到有智慧的人,去接近去学习,当自己的智慧素养提升,身边自然也会吸引有智慧的人。

有的人不信这样的规律,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智慧不会平白无故的就得到,需要从基础开始修炼。

读书是获取智慧的捷径,读书为明理,明理的目的在于改换器质。如果不能明理,自然这书就没有读到位。

读书就是变相的“见贤思齐”,生活里遇到一个愿意交流的高人那是很难的,但是书本里的圣贤道理,是我们伸手就可得的,要是相信这些道理,那就去思考,去实践,终会有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