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当平常人看,真的很难吗?
在【壹心理】参加【“扛焦虑力“练习计划】时,,看到了一篇《对于“舒适圈”,你误解了多少?》的文章。最终给出的治愈秘诀是五个字:“把自己当人看”。看到这里,我不禁哑然失笑了。
然后,就会不时都想起这句话,揣摩这句话。想自己看到这句话,为什么会笑?是心有灵犀的认同的会心一笑,还是对号入座的苦笑?
揣摩良久,就想到了适合的文章标题《把自己当人,把别人当人》。可是,写出来之后,觉得这个题目很有可能找骂:要么被骂“标题党”,要么被骂“博眼球”,要么被骂“故弄玄虚”?可能还有更多花式的骂,谁知道呢?反正现在更多时候,文章下面的评论比文章本身更精彩、更激烈、更奇葩也说不准呢。人与人的个体差别固然存在,一人一个想法,才是正常。
又仔细的结合那篇文章和现实的所知所闻所见所思揣摩之后,我觉得,“把自己当人”,其实也就是当人们“把自己当做普通人、平常人而不是理想化的神或者魔或者兽之类”的时候,人们就不会有太多焦虑了。
可事实上,在现在的这个物质极度丰盛而节奏又极度快速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人不当人称呼了,比如“男神、女神”的声音文字满世界飞,比如“小神兽”、“熊孩子”已经成了小孩子的代名词。相反的,被当做宠物养的阿猫阿狗反倒都正正经经的有名字了,更甚都被称做“宝贝儿”、“俺闺女”之类的。
所以,我决定从我的认知角度和大家聊聊我的一点儿感知。
01
不能把别人当平常人看待
现在特别流行的一句话“不讲学习母慈子孝,一讲学习鸡飞狗跳。”
最近热播的《小舍得》,好像把国人关于教育的焦虑演绎到白热化了。即便是在世俗看来家财万贯、身高位显的父母们,也会从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什么样的小学来预测孩子的一生。
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孩子一辈子甚至孩子几代人都会普通平凡、无法想象、难以接受了。
孩子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正常上学着呢,做父母的甚至爷爷辈的却已经在为TM的后半辈子摩拳擦掌、赤膊上阵了。这不就是基于现在的推理、猜测而导致的对未来不可预知的焦虑吗?
每一个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成龙成风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因为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反倒是愈演愈烈成爸妈焦虑综合症了。
究其原因,不外乎做爸爸妈妈的没办法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凡,同时也不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平凡的孩子、以后做一个平凡人。
做父母的完全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搞的孩子也没法正常做孩子了,幼儿园就开始被焦虑裹挟了,不是吗?那我想问问这些爸爸妈妈们,你们究竟是真的在为孩子好,还是为了自己对未来的安心和荣耀而拿孩子做为实现的介质呢?
最近看胡因梦的《生命的不可思议》一书。
胡因梦,被誉为上世纪70年代台湾第一美女,是千万男人的梦中情人。
未认识李敖之前,已经是他的“粉丝”了,还发表过赞赏李敖的文章。
热恋中,李敖曾写下了“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当时,因为胡因梦妈妈的反对,胡因梦穿着睡衣跷家跑到李敖住处,在李敖家的客厅,以睡衣为婚纱的她和李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仪式,对外宣布两人结婚了。
然而,李敖与胡因梦的婚姻只持续了三个月。但三十年来李敖无数次把胡因梦拿出来冷嘲热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两个人闪电般结婚又闪电般分手的主要导火索,竟然是“胡因梦喜欢光脚丫走路,因此脚底经常是灰黑的,李敖对这件事的反应就非常强烈。灰黑的脚底对他来说简直是一项不道德的罪名”。
李敖答记者说:“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胡因梦在我心中宛如童话仙子,不能忍受半点瑕疵,有一天,我无意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了。此外李敖还在书中含沙射影地写道:美人便秘时,与常人无二。”
无独有偶,近代知名作家沈从文和时代名媛张兆和的婚姻也是一场空中楼阁。
轰轰烈烈恋爱结婚之后,两个人的日子越来越窘迫了。有时候,张兆和还不得不依靠娘家的接济过活。
然而,沈从文更关心的则是在生存都艰难的时候还要求妻子“优雅美丽讲究”。
张兆和在写给沈从文的一封信中说:“不许你逼我穿高跟鞋烫头发了,不许你因怕我把一双手弄粗糙为理由而不叫我洗东西做事了,吃的东西无所谓好坏,穿的用的无所谓讲究不讲究,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
但沈从文还是因为接受不了张兆和的家庭主妇般的粗衣素颜而婚内出轨……
作为旁观者我们非常清晰:即便是作为相对于普通人来说更了解人性、描画人性的作家们、演员们来说,也难以把身边的人当做普通人、平常人看待。
胡因梦后来感慨:“偶像是只适合远观的,一旦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所有琐碎的真相都会曝光,因此在同居者的眼中既没有伟人,也没有美人。”
其实,我们都明白,你只要是个人,就免不了吃喝拉撒睡,怨恨恼怒烦。“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一味的追求完美,不是在和现实对抗和博弈吗?
你只有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的不完美和平常样子,才是把自己当人看,也是把别人当人看。
你怎么可能总是期待自己被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都一直被当做神一样存在去挂起来景仰呢?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唐吉.可德式的思维模式。可惜的是:看唐吉.可德的故事我们好像都很明白,却不知道自己是另外一种形式 的唐吉.可德而已。
王子和公主的故事通常都是这样结束的:“王子和公主结婚后,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现实往往是:王子和公主走进婚姻里,从此,真正的挑战正式被拉开帷幕……
所以,王子和公主、罗密欧与朱丽叶、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只能是童话故事拿来听听,对爱情的美好多一些想象,不能够太当真。当真就不是过日子了,日子没法过了。
02
不能把自己当平常人看待
《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不仅仅演绎的是项羽无法接受自己从撼天动地的西楚霸王到“无颜见江东父老”成为平凡人的故事,更是演绎了扮演虞姬的程蝶衣和扮演程蝶衣的张国荣的无法接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虞姬死了,程蝶衣死了,张国荣死了。戏里戏外,真真假假,可是,结果都一样。”
18年IT新贵茅侃侃自杀。从他的“创业是件很烦人的事儿”、“当梦想照进现实,一切都不是那么回事”以及某段时间的重度抑郁症,我们很容易猜测,他对自己不满意——从信心满满的少年,走到三十多岁的青年,不仅没有羽翼渐丰,反倒折戟沉沙。--他无法接受自己从一个神话人物再回到普通人的现实。
网络上时常有“明星整容失败抑郁自杀”的报道。也有越来越多的在公众眼里需要仰视可见的精英人才频频自杀,就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社会怎么了?
作为普通人,一定是很难理解,为什么已经成为明星的他们还要去冒着毁容甚或是生命危险要去整容呢?
其实,这就是想象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差别太大时,不能够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常人、哪怕是做一个明星群中的平常人。接受不了就想要逃避或者借助外力改变。逃不了的时候就会出现情绪崩溃,轻者焦虑,重者抑郁、自杀。
据报道:18年全世界的抑郁症确诊者有三亿人之多,焦虑症更是几倍于抑郁症。而名牌大学、名牌企业的佼佼者中,抑郁自杀的比例更高了。
为什么?因为TM只允许自己成功,没办法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没想象中优秀,更不允许自己失败。哪怕是平凡都不可以。可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条河或者一条路是直的,也没有一座山只有山峰,没有山谷。
03
盲从认同媒体和商家的引导
现在的演员但凡得个奖都被称为“影帝”、“影后”,“明星”。一些演员为了留住粉丝,都不敢结婚或者公开结婚。素颜买个菜就被各种评论了。不仅仅是粉丝们不让他们活成平常人的样子,演员们自己也不让自己过普通人的生活了,戏里戏外都卸不了妆了。
以往的6月底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各种“省级状元”、“市级状元”、“县级级状元”的帽子满天飞。好像唯有清华、北大才算得上是大学,唯有考了状元才值得被看见。
唯有成功才是真的活成了人样?“还让不让人活了”?!
所幸,国家已经有所行动了。
教育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有调查显示,43%的人认为宣传炒作“高考状元”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37%的人认为是状元背后利益链的推动,20%的人认为是全民考分崇拜的原因。
然而,现在一些身心灵的课程,甚至是一些青少年教育的课程,动不动就拿“我要明心见性”、“我是圆满具足的”各种励志、打鸡血的方式让参与者相信自己可以了烦脱俗、成贤成圣。然后有的甚至抛家舍子的痴迷在学习的课堂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被自己的理想化目标自困囚笼了。
可事实是,几千年来,真正被千古流传的圣人贤者确实如同历史星空的恒星,光明恒久。然而,比起茫茫宇宙中的星星来说,恒星又有多少呢?
其实,即便是圣贤、伟人,也是一个个脚踏实地、面对当下、成就未来又回归到群众中的平常人,普通人。是有着平常人的所思所想,然后又恰恰是为全天下的普普通通的人谋福利的。来自于平常人,为了平常人,把平常人做的踏踏实实的才被平常人所认同,而被后人尊称为“圣贤”、“伟人”的。
所以,就请我们都允许、接纳自己做个平常人;也允许、接纳别人做个平常人。平平常常的过日子,平平常常的做人。然后在安于平凡中升华和自我实现,利益他人,彼此安好,彼此相伴,活成真正的“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