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构法|中、日、韩三国的一些转轮藏

中、日、韩三国的一些转轮藏
转轮藏是一种可围绕其中心的铜轴转动的木制书橱。其创始者学界普遍认为是南朝梁代的善慧大士。其创始的目的,一说是为了方便僧人阅读经书:人可只坐一处,而转动经藏拿取所需经书;另一说是为了不诵经或不识字的善男信女,使他们只需转动经藏便可达到与看读同功的效果;此外,佛经名目繁多,非寻常人可遍读,信者以诚心推动轮藏,其功德无异于遍诵诸经(受到“推转轮藏等同于诵读一部大藏经” 之思想的影响)。由此可见,转轮经藏最初是为了藏经、阅经所建。而后,由于它能使信徒在积攒功德上具有“高效率性”,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尤其受广大低层次信徒欢迎的法器,成为了佛教世俗信仰支持下的礼拜对象,在中日韩三国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其实越南佛寺也有,但与东亚的差距很大)。
图1是对于中日转轮藏的形制划分,出自论文《中日转轮藏建筑形制的考古学研究》,解释一下表里的几个名词。

1.A型(《营造法式》型)
《营造法式》卷十一“小木作制度六转轮经藏”条规定,转轮藏从构造上分为外槽、里槽及转轮的三部分。外槽自下而上为帐身、腰檐、平座及天宫楼阁四部分。内槽自下而上分为须弥式基座、帐身。外槽柱头、腰檐以及内槽基座和柱头均施有复杂斗栱,内槽柱间置有格子门,整体体现了对大木建筑的高度模仿。内槽内部的独立转轮结构为转轮经藏的可旋转部分,当心立轴,轴身穿插辐条,整体呈筒形结构。经卷则置于每层辐条间的格状空间内,因此《营造法式》所规定的转轮经藏,其藏书和旋转的功能都由中心的转轮完成。现存的转轮藏无一采用“营造法式”型构造。

2.B型(金山寺型)
在《五山十刹图》中,第42幅“镇江金山寺样”图勾绘了南宋镇江府金山寺藏殿内的八角转轮藏形象。转轮藏以剖面图的形式体现,地盘规模约占藏殿主屋的三分之二,高度约与上檐柱相当,转轮藏中心为一立轴,立轴上下穿插多根水平及斜向的辐条,作为转轮藏的构造骨架。外部的装饰部分依附于骨架而做成,自下而上分为基座、内外槽帐身及天宫楼阁三个部分。从外部形象上来说,金山寺转轮藏与《营造法式》小木作转轮经藏类似,均反映出基座、内外槽帐身及天宫楼阁的三段式布局,但从结构机制上看,金山寺转轮藏立轴上部与藏殿大梁连接,并通过在中心立轴上穿插骨架材料,实现了“轮”与“藏”的结合,与《营造法式》中的转轮藏有着本质不同。中日现存的转轮藏绝大多数属于此类型。

3.C型(增上寺型)
江户初期,日本转轮藏的建筑形式在“金山寺型”的基础上出现了变异,主要表现为转轮藏底部基座部分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采用在立轴中伸出多重插拱或云拱承托上部帐身的结构;帐身以下的部分呈倒锥型,立轴裸露在外,立轴底部多用莲花装饰的柱础。东京增上寺转轮藏为此类型中最早的一例。

P2 日本转轮藏一览表
P3 《营造法式》中的转轮藏图
P4 江油云岩寺飞天藏
P5 正定隆兴寺转轮藏
P6 平武报恩寺转轮藏
P7 增上寺转轮藏
P8 圆成寺一切经藏
P9 仁和寺转轮藏
P10 未知
P11 未知
P12 未知
P13 未知
P14 长谷寺转轮藏
P15 未知
P16~18 韩国李朝转轮藏

原作者特感谢@刘江岭 大佬提供的一些照片。

江油云岩寺飞天藏

正定隆兴寺转轮藏

平武报恩寺转轮藏

增上寺转轮藏

圆成寺一切经藏

仁和寺转轮藏

日本长谷寺转轮藏

韩国李朝转轮藏

朝韩地区-李朝转轮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