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看完热泪盈眶,一组中国彩色老照片,带你回到那个流金岁月
IN THE 1980-1990's
80、90年代
无数人想回去
又不想回去的年代
那个年代互联网才刚刚开始普及
街上还没被小车挤满
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
而通讯设备则是
大哥大、BB机
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台大哥大
真的能被叫上一声
“大哥”
1980-1990s
那个波澜壮阔的世纪最后的20年
真的太让人怀念了
Bruno Barbey-布鲁诺·巴贝
法国摄影师
Bruno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曾多次来到中国拍摄
他用相机拍了大量关于
80、90年代的作品
1973年天安门的破晓时分
1973年天安门广场边前三辆送货的三轮车
他的摄影作品中
没有花里胡哨的颜色
有的就是那个年代专属的朦胧灰
专属的布衣上的靛蓝色
1973年巴贝作为记者
跟随蓬皮杜总理来访华
成群结队的小学生手捧花束
向他们表示欢迎
虽然小学生身上的色彩花花绿绿
天安门广场上学生们身穿“统一”性质的裙子
欢迎法国总统蓬皮杜
但敏感的巴贝注意到
这样的一群学生穿着
与在随后他镜头里出现的整齐划一的
蓝绿色格格不入
走遍了中国的北京、
上海、南京、新疆等地
他的足迹从天安门
东方明珠到大街小巷、偏僻乡村
短短几天访华的时间
巴克便被中国深深的迷住
访问时间结束后巴贝提出
将自己的签证延长
他再次获得了15天的居留权
这一下巴贝才真正开启了
了解中国的拍摄生涯
从那开始他开始到处游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
疯狂的摁下快门
“贪婪”的记录着那个年代
中国所发生的一切
他用相机留下了一部
包含着旧日中国种种面孔与景观的
珍贵彩色摄影佳作
拍摄解放军陆军南京步兵第179 师团的厨房
解放军陆军南京步兵第179 师团在演练
女民兵在训练
巴贝继承了先辈布列松、马克·吕布
等人对拍摄中国时的中立态度
力图用最真实的照片
摆脱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1980、1991年
巴贝抑制不住自己对中国的疯狂迷恋
多次来到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虽然他依旧一句中文都听不懂
但却很高兴的与街头老百姓们打招呼
他说:“中国人都喜欢拍照,
大家都很友好。
比如你拍一位好看的姑娘,
她们都会很友善。但是在巴黎,
人家肯定会过来说:
我要打电话给我的律师了。
90年代的恋爱是纯粹的自由的
两个人看对眼就约着出来
散步谈天说地
虽然没有如今那么便捷
但是他们心与心的距离却异常的近
也异常的纯粹
90年代的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大家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
辛勤的努力着
90年代的空气是清新的
那时的我们马路还没被小车沾满
空气中也没有飘散着浓浓的尾气
90年代的孩子是幸福的
她们光着脚与大地亲密接触
自由的在田间奔跑
无数的美好瞬间
通过巴尔的快门所以被保留了下来
对于巴尔来说自己不会刻意
保存国家记忆或者个人的记忆
“只是一切都改变得太快。一些东西消失,一些东西出现。对于自己而言,只是出于摄影师本职的忠实记录。”
每一张照片都是年代的缩影
每一个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
每每看到这些照片
都会让我们在现实与记忆中穿越
玻璃罐里装着的食物是小时候最想要吃的零食
妇女们总会用暗红色背带 背着昏昏欲睡的小孩
那时候也流行健康操,每天开工必须来上一段
女孩的爱美之心,在那个年代都不会消失
结婚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
是天大的喜事
虽然没有婚纱没有现在的精美
但是那个年代留下的婚纱照
却依旧拥有着浓浓的
爱意
80-90年代
但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而言
都已是过去式
往事渐渐的在我们脑海里变得模糊起来
但每次看到这些照片时又总能
勾起千丝万缕对于那个特殊年代的记忆
巴尔知道现代世界
正在一点点地侵蚀传统生活方式
他现在拍摄的东西可能很快也会消逝
而相机是唯一能帮他见证
这美好时代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