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教家人学中医(Ⅱ) | 自然界的生长收藏:四季

编者按:

西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为人民解决了很多危重感染及外科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发现的疾病谱越来越广、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群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西药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的增多,西医也不断地呈现出自身的不足。

因此,很多人生病了会趋向于选择更加自然的中医学。

中医的养生保健、中药治病扶正、针灸艾灸防病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放血疗法治疗顽疾也为越来越多的百姓接受。这些手段近年来也逐渐进入了千家万户,服务于无数的家庭。

然而,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在哪,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中医就是服中药,西医就是打补液。

很显然,这是比较不全面的看法。

因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有系统理论的指导,只是属于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而已。东西方医学各有所长,中西医学也各有所短,必要的时候相互补充,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本系列就是一本普及中医及部分西医知识的读物,针对完全不是从事医学的人群,正如题目所言,教家人,就是教大众。所以,书中有很多医学术语都会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表达。

我平时从事于中医治疗危急重症及常见性、疑难性疾病,在每天的临床中,感触良多,虽然经过我治疗恢复的不同疾病的病人也不计其数,但自己力不能治的疾病仍很多很多。在多年的临床中,随着对中医防病治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入,有时我也会惊叹现代疾病之多,治病之难,但回过头看,这些规律都不离《黄帝内经》中描述的致病规律。如何比较健康地活着,寻找适合身体自身规律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一直追求的话题。尽管当前保健品日益泛滥,但仍然无法减少疾病的发生。因为人们常醉心于追求周围的事物,而没有回眼静心认识自身内在身体的实质,没有认识疾病来源的源头。在各篇文章中,我尽量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中医的思想,但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些地方存在疑惑,我在后续的改阅中加以补充,以使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能清晰明了地学习中医知识。

想要了解人体自身的规律,首先要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前面的文章已经提到过,人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的规律与大自然的规律基本是一致的,其实,大多数生物的规律与大自然的规律都有一致的地方。
《黄帝内经》认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天地的产物。
所以,认识人体,首先要认识自然,认识自然,那就是首先要认识四季
四季就是春夏秋冬。
在自然界,有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也有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普遍现象,只是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这种现象的差异程度不同。
正如在祖国南方和北方对比,冬季北方严寒酷冷,南方也许温度还在10度以上,那接近地球的赤道,四季的差异可能更小,但是,仍然是存在这种规律的。
中国传统的古代哲学中,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源于大气的变化:气的生长收藏!
很多人都有体会,春夏大气的气温逐渐炎热,但井水、尤其是深井水,却是比较寒凉;秋冬大气的气温已经寒冷,井水却反而透发出阵阵的“热气”。
北方的人更有体会。以前还没有冰箱的时候,夏天会在地窖里面保存食物,是因为
地窖里的温度对比地上低了很多。但到了冬天,地窖反而是温暖的。
曾经有人统计某一年上海城市的地表与地下温度:盛夏,烈日炎炎,热不可耐,而地下深处却清凉爽快,舒适异常。比如上海7月份平均气温是27.8℃,地下0.8米处是24.0℃、1.6米处20.6℃,3.2米处则下降到16.9℃。
所以地面最热的时候,地下深处非常凉快。
反之,上海1月份平均气温是3.4℃,地下0.8米处是9.8℃,1.6米处是13.1℃,3.2米处则上升到17.3℃,这些就是大气生长收藏的变化引起的。
《黄帝内经》也提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一年四季,是由气(也可以理解为热量)的升降浮沉产生的。
在《圆运动》书中有详细的讲解,夏至以后,由于太阳的直射,地面上比较炎热,但随着太阳向南半球移动,此时地表渐增的压力,将地面上的阳热压入地面,愈压愈深,故地面之上,秋凉冬寒,这时地下却是温暖的。
冬至以后,太阳北行,地面上阳热渐增,同时藏在地下的热也升到地面上来了,所以,地面之上,春温夏热,这是地下却是凉的。
通过大气在地上地下的生长收藏运动,于是产生的四季。
四季中有春天“气”的温升,夏天“气”的热长,秋天“气”的凉降,冬天“气”的寒藏。

每天季节气的方向是不一样的,这就涉及到人体、不同的脏器对应不同季节的功能,而地球的地面,是生长收藏的界面,在人体,是脐的平面,人体也有生长收藏,这个在以后再详细分享。

作者简介

曾祥珲,广东省中医院 中医经典科 主治医师。

从事内科常见病、危重症治疗多年。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李可老中医第三代弟子,经典经方许家栋老师弟子。

擅长运用经典经方体系治疗危急重症、临床常见病,如肺炎、外感发热、咳嗽、哮喘、慢阻肺、冠心病、皮肤病及胃肠道疾病、多病因引起头晕、痛风等关节病及胃肠道等疾病;并运用治未病思维指导亚健康调理。

同时,临床常针、药、艾并用,精研传统体针、五俞穴原理,擅用脐针、灸法及刺络放血治疗多种慢性病疑难病。尤其是广泛应用麦粒灸、直接灸、化脓灸,治疗顽固性、免疫低下性疾病。

(0)

相关推荐

  • 从系统科学探讨中医的理法方药(1)——理

    学医首要明理.不明理,学医就只能在黑暗的迷宫中摸索,费时费力,也很难学好:而一旦明了理,学医就有了指路的明灯,它可以帮助我们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最少的金钱,成为一个很不错的中医. 可中医的理到底 ...

  • 中医现代化之一:一个全新的科学体系!

    中医和西医只有两个区别,一个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一个是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西医迷信精密仪器,观察不到就不承认它的存在,于是,观察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病因就和自然没有关系,观察不到整体与局部的关 ...

  • 只有科学革命才能够救中医!

    阻碍中医发展的势力有多大,恐怕你连想都不敢想!这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斗争,是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的斗争,是中医与西医的斗争,是民间中医与科班中医的斗争.如果前者不能够战胜后果,中医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

  • 中医应该作为全民基础课程来学习

    很多人经常把中医仅仅看成是一门医学技术来看待,其实不然,中医上涵天文,下涵地理,中涵人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成体系的科学,中医兴,中国传统文化兴,中医亡,中国传统文化亡.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学点中 ...

  • 专栏 | 教家人学中医(Ⅲ) | 自然界的生长收藏:二十四节气

    编者按: 西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为人民解决了很多危重感染及外科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发现的疾病谱越来越广.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群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西药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的增多,西医也不断地 ...

  • 专栏 | 教家人学中医(Ⅰ) |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从理论开始学习中医

    西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为人民解决了很多危重感染及外科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发现的疾病谱越来越广.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群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西药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的增多,西医也不断地呈现出自身 ...

  • 教家人学中医 | 春三月,如何养身体的“生”

    编者按: 西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为人民解决了很多危重感染及外科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发现的疾病谱越来越广.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群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西药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的增多,西医也不断地 ...

  • 教家人学中医 | 常见的中成药,都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作用?

    编者按: 西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为人民解决了很多危重感染及外科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发现的疾病谱越来越广.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群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西药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的增多,西医也不断地 ...

  • 教家人学中医 | 为什么有的人会晕车?

    最近好几个前来就诊的外地患者均有提到,服药后坐车过来就诊时晕车的情况没之前那么严重了,这让我临时插入了这个专题,为什么有些人会晕车? 很多人坐车坐船出行,如临大敌,因为他们要面对严峻的一关:晕车. 为 ...

  • 教家人学中医 | 常见的水果,你可知道适不适合吃 ②

    编者按: 西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为人民解决了很多危重感染及外科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发现的疾病谱越来越广.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群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西药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的增多,西医也不断地 ...

  • 教家人学中医 | 常见的头痛,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

    编者按: 西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为人民解决了很多危重感染及外科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发现的疾病谱越来越广.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群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西药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的增多,西医也不断地 ...

  • 教家人学中医 | 头痛难忍,这些家庭保健方法帮你轻松缓解

    编者按: 西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为人民解决了很多危重感染及外科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发现的疾病谱越来越广.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群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西药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的增多,西医也不断地 ...

  • 教家人学中医 | 后枕部疼痛,用这些办法可以缓解

    编者按: 西医通过近百年来的发展为人民解决了很多危重感染及外科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现代医学发现的疾病谱越来越广.难治性疾病越来越多.慢性病群人数的不断上升.以及西药可能伴随的不良反应的增多,西医也不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