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51”成为一个代名词

让“51”成为一个代名词

——给参加“51”行动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伙伴们:

你们好!很高兴,我们能够在这样一个非正式组织中相遇,并共同为着一件事而去努力。虽然只有十来个人,但是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老师的参与,让我们的活动变得更加有意思!所谓的“以文会友”嘛!作为发起人,我想和大家先聊聊我们的行动初衷。

去年寒假,我们有几个老师已经和我共同参加了“挑战15篇”的活动,有两位老师的文章被发到了《教师博览》和《中华校园》杂志上,也算是取得了很好的挑战成果。我也期望,在我们这个团队里能够有所新的发现。读写,我看得很重。在学校里,一有机会,我就让老师们去写。比如通讯报道、培训体会、读书心得、给校长回信、教育故事等方方面面,都让老师们去尝试写。开始的时候,老师们都认为自己不会写,那怎么办?因为写,才会写。就这样,每到一个地方,我都把写看得很重要。

这个学期期末,每一个学校都要老师交总结材料一份。我们学校不交,取而代之的是组织一些老师演讲,主题就是这个学期的所做的和遇到的教育故事。于是,老师们就开始写作了。一篇篇文稿,不,是一个个故事,通过微信那一端传递过来,我读着,感动着,心里充满无限的愉悦感。一篇篇,一个个,没有华丽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例子,唯有一位位老师真实的内心感受。做好教育,教师要做好寻找自我认同感。像这样的讲述回忆,不仅幸福着自己,更是感染了他人。一位老师听了数学老师“聪明格”的故事,回家后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来研究,并时常把有趣挑战数学题发到了微信群,让学生们挑战。有的老师听完后,给自己孩子和亲戚的孩子购买《聪明格》。

我把老师们的演讲稿发到公众号,有家长留言、转发、点赞和赞赏。刀哥(谢云:知名教育学者)说:写下,就是教育的改变。我始终相信这句话。

因为写,才知不足。知不足,然后知学。读和写的关系,不用我形容,大家自然明白。“书读得太少”是我们的通病,似乎每一位老师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还经常鼓励学生读书。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读书。我们都知道人都有其惰性,什么事逼着去做,就做成了。没有人督促,这个时间就过去了。暑假到了,两个月的时间总不可能天天在外面旅游,天天都很忙吧?总要有时间去读读书吧!一天夜里,脑袋里突然冒出了“51读写行动”这几个字,我太兴奋了。我在想,我怎么能够想出这么好的标题来呢?(哈哈,偶尔也需要自夸一下的。)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的相聚。

如今,有人在打招呼时,会问:“你参加51吗?”

“51”让我们以文相会,我们让“51”成为一个代名词。

祝愿大家相聚愉快!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一七年七月三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