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受到万千人追捧,却无意间打开了“地狱之门”

学过马克思哲学的人都清楚,“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事物也总是以正反两面一起出现”,因此,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总是要秉持辩证看待的眼光,保持着应有的理性。

曾经为居里夫妇发明、并将其送上诺贝尔物理学奖领奖台的镭,就是一个应该辩证看待的事物。

一方面,镭具备很多用途。比如,镭放出的射线能够破坏、杀死细胞和细菌,经常被用于治疗癌症等,又比如,镭盐和铍粉的混合制剂,也可以被当成中子放射源,用来探测石油资源和岩石组成,还比如,镭是原子弹的材料之一。

另一方面,镭也具备非常大的危害性。强烈的放射性使得镭被贴上了“剧毒”的标签,它可以集中在人体骨骼中,引发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前者会造成骨髓损伤和造血组织损伤,后者则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如居里夫人就是因为长期接触镭辐射发生了抑癌基因突变,最终因造血功能衰竭而丧生。

可惜的是,20世纪初,在人们对镭的危害性还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广大商家为了获取利益,对镭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大肆炒作,制造了一起危害极大的营销骗局。

而这也是当时镭无意间短暂打开的“地狱之门”。

居里夫人和镭

1867年11月,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居里夫人,诞生在了波兰华沙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6岁时,玛丽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却因为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

后来,玛丽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终于在1891年重新踏上了求学之路。入学巴黎大学后,玛丽格外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始终能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保持勤奋学习的态度和行动。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四年之后,玛丽顺利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从巴黎大学毕业。

完成学业后,玛丽本打算回到当时正遭受着沙皇铁蹄践踏的祖国——波兰,为父母和国家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但很快,她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的相识、相恋和结合,最终打断了她原有的计划。

玛丽与皮埃尔·居里的相识,源自求学期间一位名叫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物理学教授的引荐。而最初的目的就是方便利用皮埃尔·居里领导的设备交好的实验室。

学术上的研究需要促成了二者的相遇,而二者同有的学术研究精神和理念,则催化了双方的情感。1895年,玛丽与皮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举办了婚礼,玛丽也自此以“玛丽·居里”这一名字现世,世称“居里夫人”。

婚后次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了居里夫妇的极大兴趣,其中,居里夫人决心要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为此开始付诸了行动。

在经过一系列研究和实验后,她产生了新的一个推断,那就是,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而她的这一个发现很快就吸引了丈夫皮埃尔·居里的注意,后者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因此很快他就放下了手头关于晶体的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了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

1898年7月和12月,居里夫妇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先后发现了铀矿石中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分别将其命名为“钋”和“镭”。其中前者为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而得名。

在发现这两种未知元素之后,居里夫妇为得到纯净的钋和镭,又再度投入了艰苦的劳动中。在三年多的艰苦实验后,居里夫妇最终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的氯化镭。

最终,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8年后,居里夫人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再次登上了诺贝尔领奖台,拿到了该届诺贝尔化学奖。

镭错误走进人们生活

镭在医学治疗、资源探测和原子弹研发上发挥的巨大作用无可置疑。其中,更多的人们出于更加关注与自己的生活更加贴近的事物的心理,对镭在癌症的有效治疗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不管是当时所处的20世纪初,还是现在的21世纪,癌症的治疗始终是医学上的一项巨大的挑战。所以当镭在癌症治疗上的作用被更多人知悉之后,镭就在普通大众心目中拥有了极为突出的地位。

再加上当时很多人对镭的剧毒性没有很大的感知,始终认为“少量食用一点镭,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这一观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药剂师亚历山大·雅各宾率先提出了“微居里疗法”,对“微量的辐射能给健康的细胞增加能量,使人延年益寿”这一谬论进行了宣传。而他的方法就是,让人喝下含有几微克镭元素的水。

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镭开始被包装以“全能保健补药”的功能,逐渐被当成了常见添加剂,进入到了包括牙膏、面包、雪茄、药片、巧克力、化妆品在内的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中。

错误用镭酿成的惨案

除了商用之外,镭也开始在军事领域有所使用。

1917年,美国镭发光材料有限公司研发出了可以在夜间释放出明亮光线的镭与硫化锌的混合涂料,并通过给夜间行军的载具涂装仪表盘大发了一笔战争财。

战后,这种混合涂料开始出现了大流行的趋势,被广泛运用在“夜光手表”的制作上。而这家美国镭企业也趁着市场需求大幅上涨的时机,在全国各地开办起了大量的工厂,雇佣了许多年轻女工给表盘刻度刷涂料。

在给表盘刷涂料的时候,女工们所用来涂装的驼毛笔很容易劈叉,这使得工作中出现了极大的不便。而工厂对此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让她们用嘴抿一抿。自此,女工们的体内逐渐积累起了更多的镭元素,身体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啃噬。

而在这样随意的工作环境中,一些年轻无知的女工也在不明确镭的危害性的情况下,生出了好玩的心理。

她们开始把这种涂料涂抹在自己的嘴唇和指甲上,有的时候还会把它当成化妆品涂抹到脸上,享受在夜间酒吧发出幽幽绿光的奇妙感觉。

1922年,这样的错误行为开始显现它的致命危害。一位名叫莫莉·玛吉亚的女工开始出现牙疼、牙床溃烂、脸部出现巨大脓疮的现象,并于几个月后彻底丢失了性命。

而随着罹患此类病症的女工的数量逐渐增加,女工们也开始意识到了问题出现在这些混合涂料之上,并在这家美国镭企业企图掩盖真相的时候,将其告上了法庭。

尽管后来她们以最高获赔25万美元胜诉,但也彻底挽回不了镭对身体造成的巨大损害。这之后不到几年的时间里,“镭女郎”们纷纷告别了这个尘世。

镭的毒性也自此深刻在人们的心中。

镭作为一种强放射性元素,在具备医学治疗、资源探测和原子弹研发的用途之余,也会对有所接触的人类的身体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害。我们都应该辩证看待它的存在,在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同时,也规避好其中的风险。

(0)

相关推荐